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感情

70歲老人與30歲保姆戀愛,婚後育有一子,九旬父親喜不自勝


2021年7月21日 - 感情小編 餘曉說史 
   

餘曉說史

蘇軾曾寫詩諷刺好友張先,以80歲高齡娶18歲女子為妾,留下千古名句“一樹梨花壓海棠”。

古人對年齡差很大的老少戀尚且不能接受,又何況主張婚姻平等的今人呢?生活中也不乏有老少戀的結合,但往往會被貼上很多標簽,比如“拜金”、“戀父情結”、“為老不尊”等等。

從這些標簽也能看到,大多數人對老少戀還是不認可。

尤其是隨著新聞和電視劇演繹,孤寡老人和年輕保姆成婚,老人把財產留給保姆。對於老少戀中的主人和保姆結合,更是紛爭很大。現實生活中就有一對很著名的例子,季羨林之子季承與保姆馬曉琴。

季承比馬曉琴大40歲,而且學歷和家室相差甚大。

再加上季羨林和季承之間“複雜”的父子關系,使得這段本就飽受爭議的婚姻,更加複雜無解。

一、才子與保姆:相差40歲的婚姻

在季承的人生經歷中,父親季羨林曾幾度缺失,母親成為維系兩人的紐帶。90年代初,母親彭德華和父親季羨林年事已高,季承忙於工作無暇照顧,只得拜托侄子何巍找一位保姆料理家事。這位保姆就是來自重慶的馬曉琴,初中畢業卻做得一手好飯,料理家務事手到擒來。

馬曉琴精心照料著季羨林和彭德華,深得彭德華喜歡。

彭德華經常囑咐兒子,要對馬曉琴多加照料,連工資都比一般保姆高。季羨林喜歡養貓,但其家人卻深受其擾,尤其是兒子季承。

季承曾在文章

中寫道

,貓毛和貓屎味特別難聞,季羨林越喜歡養貓,他就越討厭。但自從馬曉琴來到季家後,沙發上再也見不到貓毛,一家人關於貓的矛盾迎刃而解。

不僅是貓,馬曉琴還對彭德華有救命之恩。某次彭德華忽然犯病,是馬曉琴及時發現和救治,徹夜陪伴。

慢慢地,季承對馬曉琴承心生依賴,畢竟家務事自己分身乏術,妻子又遠在國外。隨著彭德華去世,季承和父親之間的矛盾凸顯,馬曉琴也暫時離開季家。

家母去世,在安葬費用上卻產生異議。

關於誰出錢,出多和出少,父子兩人鬧得臉面全無,季承被趕出季家,與母子兩人關系好的馬曉琴也被辭退。季承成了孤家寡人,馬曉琴也返回重慶,但兩人之間卻一直書信電話不斷。

很快,季羨林的家事被公之於眾,馬曉琴得知此事也快速返回北京。季承被趕出家門,馬曉琴雪中送炭,再次幫助季承料理家事,兩人之間也算患難與共。單從情感講,馬曉琴最先喜歡季承,但巨大的年齡差和輿論卻令季承難以接受。

對季承而言,馬曉琴更像是晚輩,並非伴侶。

但緣分就是很奇怪,季承和馬曉琴最終還是結為夫妻,兩人之間相差40歲。

二、婚姻爭議滿滿

季承和馬曉琴相識於90年代初,一直到2004年兩人才正式領證結婚,這其中發生的事情外人不得而知。

但這段婚姻從一開始,就受到外界猜測,各種說法花樣百出,甚至還出現陰謀論。

其實最關鍵的一點還是兩人之間的年齡差,以及社會地位完全不匹配。試想想,季承是季羨林之子,光是這個稱呼已經足夠閃耀。而且季承本人也是高級工程師,和李政道有著長期合作。和季承“顯赫”家世不同,馬曉琴只是初中畢業來自農村的保姆。完全想象不到,兩之間有何共同語言?而且巨大的年齡差也難以忽略。

當時還有一種輿論認為,季承被季羨林趕出家門,或許就和馬曉琴有關。不得不承認,70多歲的季承,母親去世父子不和,妻兒又在國外。只有馬曉琴不離不棄,對他照顧有加,確實很容易滋生依賴感和愛情。兩人結婚4年後,馬曉琴在季承70歲高齡之際,還為他產下一子。

晚年得子,季承自然喜不自勝。

反正不管質疑如何,季承和馬曉琴也已經結婚快17年了。

普通人如果結成老少婚,尚且會被周圍人指點,名人的一言一行更會被無限放大。

2002年,季羨林重病住院,季承因為某些原因不得探望,內心自然苦悶不已。多虧身邊有馬曉琴開導,季承才能得到些許安慰。中國人的傳統思想,總是希望老了兒孫繞膝四世同堂。但在很長的一段日子裏,季承身邊只有馬曉琴陪伴。

其實季承已經70多歲,再加上外界對季家父子關系的揣測,季承大可一直對外聲稱馬曉琴只是保姆。但季承卻不顧輿論娶馬曉琴,其間還是有真情存在。

無論如何,馬曉琴對季承的照顧難以抹去。或者可以這麼說,既然選擇了老少戀,就需要承擔老少戀帶來的輿論壓力。

和大眾認知不符的事物,總會遭受多方質疑,這一點短時間內難以改變。

我們只是一個看客,真實的情況和信息難以獲知,也很難給出確切答案。

三、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很多事情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季承選擇馬曉琴,馬曉琴也確實照顧季承,承擔家務事養育孩子。這些對季承而言,都是他所力不能及之事。更不用說,馬曉琴還未季承誕下一子,讓他在晚年也能體驗天倫之樂。馬曉琴最開始確實是保姆,嫁給季承衣食無憂,更何況季承才能雖不及父親,卻也是才子一位。

自從孩子出生後,看著孫子稚嫩的面龐,季羨林晚年和兒子也逐漸和解。可以這麼說,馬曉琴帶給季承一個有煙火氣的晚年。

結語

質疑歸質疑,但任何事情的產生都有其畢竟原因。

當然社會中,老少戀產生的欺騙也很多,甚至很多人利用老人來達成非法目的。所以要擦亮眼睛,學會辨別真情和假意,謹防上當。但是對於很多新事物,也一定不要絕對否定,善於從別人的過往去了解事物的產生。

參考資料:《我和父親季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