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兒童

3歲之前,娃就該戒掉這些習慣,父母別再偷懶了,會害了孩子的


2021年7月27日 - 兒童小編 消費新文娛 
   

消費新文娛

消費日報社

3歲以前,寶寶們無論是智力還是身體都在急速發展中。家長為了滿足孩子們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會讓孩子養成一些習慣。嬰幼兒時期這些習慣還無所謂,但是追著年齡的增長,這些習慣還不改掉,只會影響寶寶接下來的成長。

今天育姐就看到一位媽媽訴苦:寶寶35個月,紙尿褲戒不掉,不會自己吃飯,睡覺時吸手指,我很崩潰。

今天就和育姐一起看看,哪些習慣需要趕緊糾正,讓寶寶踏上成長的下一個階段。

一、安撫奶嘴

由於寶寶在胎兒時期就會吮吸手指,出生後最重要的生理活動之一也是吮吸奶水,因此吮吸這個動作對他們來說意義重大,充滿了安全感。

家長為了“解決”哭鬧不止的孩子,使用安撫奶嘴沒問題,但是如果讓孩子一直使用,則可能會阻礙口腔、牙齒的發育,比如養成齙牙,影響外貌。

寶寶在6個月後會逐漸開始學會爬走跳,學會控制四肢後經歷口欲期,往往喜歡把所有能拿的到手裏的東西,塞進嘴裏。此時就是解除寶寶和安撫奶嘴“親密關系”的好時機。讓寶寶多體驗豐富的世界,安撫奶嘴也就會被逐漸遺忘啦。

同理,奶瓶也是寶寶習慣性依賴的物品,家長在1歲後就可逐漸給孩子使用飲水杯,幫他緩解對某款奶瓶的“一往情深”。

二、使用紙尿褲

育姐在這裏強調,正確使用紙尿褲並不會造成寶寶羅圈腿,常見的紅屁屁問題也是家長沒有給孩子及時更換,或者紙尿褲本身不夠透氣導致。對於新生兒來說,紙尿褲能減輕家長的換洗尿布的麻煩,非常值得使用。

然而,如果家長一直依賴紙尿褲,不糾正孩子無法控制大小便的壞習慣,不及時跟進如廁訓練,紙尿褲就成了負面道具。

尤其是寶寶在3歲後要開始上幼兒園,此時還不趕緊鍛煉獨自上廁所的能力,到了幼兒園會引出一堆麻煩事。家長發現孩子有以下幾種表現時,就可以開始考慮訓練如廁:

1、寶寶很樂意按照家長的命令行2、寶寶有了比較穩定的如廁時間,能長時間保持尿布的幹爽3、寶寶對於大小便有自己的理解,並且有模仿大人上廁所的行為4、寶寶能自己穿脫衣服,會告訴父母自己想上廁所

三、不刷牙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的乳牙不需要刷,即使患上了齲齒。將來也會替換掉無所謂,因此寶寶從小沒有要自己刷牙的概念。

實際上,口腔清潔對於哪怕對於嬰兒來說也十分重要。在寶寶長乳牙之前,可以使用幹淨的紗布在喝奶後清潔口腔內部;張茹押後可以使用指套牙刷,清潔牙齒和口腔內部;再大一點就要帶著孩子自己刷牙啦。

寶寶乳牙出現齲齒或者,首先會阻礙寶寶吃東西攝取營養,其次影響面部發育,因為不敢用力咀嚼造成頜骨的發育不足,最關鍵的是會讓恒牙在細菌滋長的環境下開始生長,甚至在換牙時期,造成鄰牙的咬齒關系紊亂,導致恒牙的排列不齊。

況且,教寶寶刷牙之間是,越早開始實施,寶寶適應地越快,牙齒的健康也多了一重保障。

四、要人喂飯

許多家長不舍得,不願意讓寶寶自己吃飯。一方面是看寶寶笨手笨腳太著急,另一方面是嫌棄寶寶把餐盤衣服弄得亂七八糟,需要清潔的東西太多,不如自己直接喂來得又快又幹淨。

實際上,抱著這種心理的家長,在幾個月後就會逐漸發現,給孩子喂飯越來越困難了。以前只需要用語言哄,現在可能要玩具動畫片全家齊上陣,孩子才願意吃一口。這也是不讓孩子獨立鍛煉生活習慣的不良後果,寶寶事事有了家長的幫忙,自然注意力無法集中,變得怠惰。

家長發現孩子又模仿使用餐具的行為後,就可以“放權”讓孩子自己開始“抓飯”吃。在剛開始的幾個星期孩子確實會弄得滿地狼藉,但是越過這一環節後,孩子就能自己安靜地坐在兒童座椅裏乖乖吃完整碗飯了,家長的負擔也減輕了不少。

這些習慣,你家寶寶改了嗎?幾歲開始才慢慢修正的?

除了行為習慣管理比較重要以外,情商管理也值得重視,所以建議家長給孩子試試小腳鴨幼兒行為習慣管理和情商管理
繪本,10個主題故事,包括了行為習慣養成和情商培養兩大點,無需家長的說教,孩子就能自己體會。

繪本通過貼近孩子生活的小故事,讓孩子更容易理解、接受故事中的道理,孩子還能從中獲得一些小常識,分別從“培養自制力”、“勇敢嘗試”、“樹立自信心”
等方面,讓孩子學會積極樂觀地看待問題。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