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生物

重慶學子獲32屆國際生物奧利匹克競賽金牌


2021年7月28日 - 生物小編 上遊新聞 
   

上遊新聞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官方帳號

日前,備受關注的第32屆國際生物奧林匹克競賽(IBO)成績出爐,中國隊4名參賽選手全部斬獲金牌,團隊總分世界第一。他們分別是來自重慶巴蜀中學高2021屆18班的張代健、四川成都七中的莫濱瑞、河北衡水中學的陳建宇以及山東勝利一中的韓昊洋。

張代健也是重慶市直轄以來首位國際生物學奧利匹克競賽金牌獲得者。

3小時實驗考試只用了2小時

7月26日,張代健從北京返回重慶,雖說經歷了幾天的比賽,又加上長途跋涉,小夥仍是精神抖擻。

早在第29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張代健奪得金牌,並以全國第3名的好成績入選國家隊,保送北京大學元培學院。

第32屆國際生物學奧利匹克競賽於7月18日至23日舉行,因疫情影響,此屆比賽在線上舉行,來自76個國家和地區的304名選手參加,中國考試中心設在北京大學。張代健的生物競賽主教練王旭表示,本屆比賽分為實驗和理論兩個部分,每場3小時。

實驗考試40個大題包括四個專題,涉及微生物和微生物生態學、細胞生物學和植物生物技術等,主要考察學生基礎實驗理論、實驗分析以及創新創造能力。

張代健的動手實踐能力非常強,原本3個小時的考試,他只用了2個小時就基本完成考試。王旭笑言,“代健是一個比較沉穩的人,當我問他考得怎麼樣,他回答我‘還可以’,我想,那應該就是真的還可以。”

理論考試包括55個大題,涉及動植物形態解剖學、系統分類學、生態學等。雖然張代健的理論知識非常紮實,但比賽中,依然出現了小插曲。

“考試題目很多,而組委會提供的中文版本題幹由於翻譯的問題,代健理解起來反而有些費力。”王旭說,還好,從比賽前半年開始,張代健就開始閱讀很多英語原版素材,於是,代健找組委會要到了英文原版試題,順利完成作答。

遭遇挫折一路堅持終收獲

張代健表示,自己的競賽經歷大致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奠基,在興趣的驅使下選擇了生物,從高中知識到大學課本,慢慢地積累自己的知識;其次是在一次次的失敗與迷茫中磨練自己的意志,培養自己的心態;最後,始終保持“在路上”的狀態,謙虛向學,不懈鑽研。

從小,張代健就對生物有興趣,小時候就喜歡看科教頻道,愛看動物世界。但當他真正開始進行專業化訓練時,在班上並不是最突出的那一個,在這種情況下,他依然選擇了堅持,並在高一結束時獲得了全國聯賽一等獎。

獲獎的喜悅並沒有維持太久。高二開學,張代健被查出肺結核,只能休學回家休養。在跟教練溝通之後,張代健在家裏一邊進行治療,一邊通過網課等形式同步跟其他同學一起學習,不錯過每一次測試。直到2020年1月,身體恢複的張代健正准備重返校園,又遇上新冠肺炎疫情。

“在這個過程中,還是不可避免會遭受影響,曾想過放棄,但最終還是在家人和老師的支持下堅持了下來。”

學習上遇到挫折或心情不好的時候,張代健會一個人外出散心,“看看風景,心情就會好很多。”除了生物,張代健最喜歡的就是打乒乓球,周末休息有閑暇時間,他就會拿上球拍,和同學約上幾場。

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張代健的高中班主任姜向超表示,代健的性格低調謙虛,說話做事有條不紊,學習上具有非常強的計劃性和自律性。平時熱心班級事務,即使在准備各類大賽期間,也沒有落下一次班級集體活動。

對於自己的學習方法,張代健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方法,要在總結別人成功的案例上,摸索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他以看書為例,最初,他是一邊看,一邊摘抄,相當於“抄書”;後來發現這樣比較慢,在看書的時候只是摘抄關鍵詞,這樣速度提升了,但是複習的時候就相對比較花時間;再後來,他就每學習一個部分的知識,就只是在腦子裏回憶一遍相關內容。所以學習的方法自己要不斷地總結和改善。

張代健的媽媽李治銀說,她對孩子從小的要求是: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將來學有所成,報效祖國,回饋社會。要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有堅忍不拔的品質和一定的抗壓、抗挫折能力。學習不總是一帆風順,有時孩子發揮不好的時候,從不責備他,而是心平氣和地和孩子一起找原因。

“同時要保持良好的家校溝通,關注他的異常行為或者情緒,及時地和老師交流、和老師一起進行教育和疏導。要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堅持鍛煉身體,勞逸結合。”

對於自己未來的發展,張代健表示,進入北京大學是自己一個新的起點,未來,他想在微生物研究方面著力。“因為之前那次生病的經歷,我想從事結核菌研究,找到更有效的治療或預防方法。”

上遊新聞記者 林祺 攝影 甘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