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明

「地評線」京彩好評:致國際青年——青春不以山海為遠丨時評


2021年8月14日 - 文明小編 宣講家網 
   

宣講家網

中共北京市委幹部理論教育講師團

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給“國際青年領袖對話”項目外籍青年代表回信,並對中外青年加強交流互鑒,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了殷殷期盼。“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而“心相通”的希望在於青年。國際青年當不以山海為遠,做世界人文交流的倡議者和先行者,為共創美好世界貢獻青春智慧和青春力量。

海外青年走進中國,在“讀懂中國”中增加“親近感”。重視青年人文交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兩千多年前,以絲綢為介聯接起了東西大陸,文明交流通過“絲綢之路”的載體在歷史中展開;兩千多年後,全球化浪潮下中華大地呈現出更開放、更包容、更有親和力的新氣象,再次以全新的姿態迎接世界目光,擁抱海外青年。新時代的中國懷著空前的誠意,以多彩的活動形式真切期待海外青年走進中國,在閱覽大好河山中,在學習工作體驗中,在中外青年交流中讀懂中國人、中國事、中國情,感悟中國文化底蘊,明辨中國大國形象。帶著這種超越語言、國界、種族的“親近感”,掀起海外青年深度認識中國的新浪潮,並與中國一道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和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中國青年走向海外,在“認識世界”中強化“認同感”。習近平總書記曾寄語,“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有家國情懷,也要有人類關懷”。走出去、看世界,中國青年應根植“家國情懷”,帶著對祖國的認同感融入世界。新時代是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騰飛的中國給予了中國青年走出國門開闊視野的機會,中國青年更應強化國家認同,在認識世界中生動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展示中國智慧。同時,也應加強“人類關懷”,要以愛心、包容、互鑒的態度來看待世界上的不同文明,明確人類社會的共同價值,善於從世界先進文明成果中汲取有益養分。

中外青年交流互鑒,在“文明共促”中增強“使命感”。“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國際青年的交流不應是時空裏簡單的“平行道”,而應形成青年文化交流的“立交橋”。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無論是政務合作、商貿往來,還是應對全球性公共衛生事件和全球生態問題,當今世界已然成為了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國際青年作為人類文明的傳承者,理應承擔起創造世界美好未來的重大使命,始終為促進人類發展進步而不懈奮鬥。在中外青年交流互鑒中,要把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和世界發展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友好互動和交往,增長自身見識,消除誤會偏見,增進中外合作,以此夯實中外不同國家的民意基礎,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添磚加瓦。

李大釗先生在《青春》一文中提到:“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進前而勿顧後,背黑暗而向光明,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在全球化浩浩蕩蕩潮流中,國際青年應攜起手來在深化交流互鑒的過程中,共同譜寫青春華章。

作者:張磊 北京市門頭溝區委組織部調研信息科責編:趙一頔 校對:張慕琪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