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史記》VS《竹書紀年》,真實的歷史人物故事只能靠自己甄別判斷


2021年9月02日 - 歷史小編 五味雜陳浮世繪 
   

五味雜陳浮世繪

過去的歷史是曾經的今天,今天又將成為將來的歷史。歷史是真實發生的,但你永遠不可能知道歷史真相。

歷史的車輪永不停息

1、史書有很多:正史未必可信,野史也未必都是假的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是由西漢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記載了從上古黃帝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竹書紀年》是由春秋戰國時期魏晉兩國史官所作的一部編年體史書,記載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的歷史。後作為陪葬品埋藏於魏襄王的墓葬,幸運地躲過了秦國焚書坑儒的浩劫,是中國現知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經秦火的編年通史。據傳,西晉時期盜墓賊不准(音fou biao)盜發魏襄王的墓葬,發現《竹書紀年》,後歷經多次佚散、整理,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可信度和史料價值。

2、史官記載歷史,備受條件限制

首先,歷史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處於政治統治的需要,當政者難免會有授意篡改歷史的情況,以宣示自己當政的正統合法性。因此,當朝史官記載前朝的事,難免會刻意摸黑,而對當朝的“醜事”則盡力洗白。

“抹黑”與“洗白”

再就是物質條件所限,史官很難了解更早的歷史。在紙張出現之前,人們記載歷史無非是甲骨、竹簡、錦帛、動物皮毛等,這些物料記錄和保存起來都很困難,因此可以想象,史學家們用以編史的依據少之又少。難怪像《史記》這樣的文獻,歷經14年才得以完成。由此我們推斷,史官記錄歷史免不了道聽途說、主觀猜測和臆想成分。

3、同樣的歷史人物,不同的歷史記載

熟讀正史的朋友都熟悉堯舜禹的王位禪讓故事。堯舜禹之後,啟建立夏朝,而後發生了一系列的叛亂、奪位事件,開啟了華夏幾千年的帝王家天下制度。

然而《竹書紀年》記載:“昔堯德衰,為舜所囚。舜囚堯,複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給了儒家思想當頭一棒

按照《竹書紀年》的說法,堯帝並非要將帝位禪讓給舜,而是要傳位給自己的兒子丹朱。舜發動政變將堯囚禁致死,丹朱也被舜給流放。後來的舜也沒有打算將帝位禪讓給禹,最後舜被禹流放而死。

在那個經濟落後、物資匱乏、思想閉塞的時代,帝王的接班人制度竟然不是權力的家族傳承,而是和平、民主地推選?從人性和歷史演變角度來分析,你相信嗎?

4、要了解真實的歷史,只能靠自己去判斷

南京大屠殺,至今尚不足百年歷史,在影像、人證等鐵證面前,日本尚且回避、抵賴,修改教科書以歪曲歷史。更何況幾千年前的歷史呢?又有多少是貼近史實的記載呢?

真假要自己求證

偏信則暗,兼聽則明。同樣的歷史人物故事,如果多部史書能相互印證,那麼這個故事就相對靠譜,更接近史實;如果不同史書都有不同的記載,那就要結合歷史背景,多讀多看多分析,自己去判斷,而不是人雲亦雲,如同行屍走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