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電商

新傳考研必拜大咖老師,養出你的答題 “高級感”


2021年10月13日 - 電商小編 胡師姐新傳考研 
   

胡師姐新傳考研

國慶一過,立馬感覺自己如弦上之箭,似乎時間就被不知不覺快了一個階段。

為了保證大家的專題和答題能與院校的大咖老師更“心有靈犀”,我們為你准備了新傳考研er“抱大腿”的老師們的精選論文重點,覆蓋今年1-9月,聯系初試真題內容。

文末附有25位老師的論文包,歡迎你下載瀏覽~

01.陳昌鳳

陳老師現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常務副院長,新聞研究中心主任,智媒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 。研究領域包括新聞傳播史、媒介倫理/智能媒體與算法倫理、大眾傳媒與社會變遷。

精選論文重點:

《顛覆與重構:數字時代的新聞倫理》

變革:

數字媒體革命使眾多新行動者參與了信息生產和發布的過程;帶來了新聞業的結構變革;促進了全球互聯。

變遷:

進入數字新聞業時代,有關新聞倫理規範、原則類型的爭論日益激烈,反映了當今轉型中的新聞倫理的複雜性。

挑戰:

數字技術開始廣泛運用於新聞業後,帶來前述三個結構性的重要變革,催生了傳統新聞倫理的深層挑戰:被賦權的公眾成為傳播主體,即原先新聞倫理關系中的主體發生了變化;替代性媒體出現,即原先新聞倫理關系中的客體也發生了變化;相應的,新聞倫理關系中的主體與客體相互關系也發生了變化;全球化傳播成為潮流,意味著需要適用更廣大範圍的新聞倫理。

真題鏈接:

山西臨汾飯店坍塌,齊魯晚報微博發表 80 歲老人下跪視頻,引起了輿論對老人的聲討結合新聞倫理與本材料,寫一篇評論。(中南大學2021年專碩440寫作題 )

梨視頻播放的視頻新聞:“可能是最肉麻的起訴書!書店癡情男一見鐘情女生,我不在意任何人對我的看法,我只想找到他”。請從新聞倫理角度談談對此事中媒體新聞操作的方法。(遼寧大學2021年專碩334案例分析題)

02.陳力丹

陳力丹老師可謂是新聞學中舉足輕重的教授了,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新聞學博士後流動站站長,兼任第六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國際新聞界》月刊主編。

每年必出的《解析中國新聞傳播學××年》也是考研學子不得忽視的參考。

《新聞理論十講》也被稱為適合中國本土的新聞理論教材,是新聞學考研的必備參考書目,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精選論文重點:

《2020年中國新聞傳播學研究的十個新鮮話題》

疫情信息:

有研究者認為,手機智能媒介在疫情期間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類電子器官,作為生存要素和基礎性架構使得大眾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傳播主體。

用戶新聞:

用戶新聞指媒介使用者通過平台媒體生產、傳播泛新聞的內容,新聞生產由專業媒體的職業行為變成普通用戶人人都可為之的社會化行為,普通用戶通過媒介使用對新聞進行自主建構,從而成為“過程性主體”。“用戶新聞”的概念在於強調新聞接收者的主動性,集生產者、傳播者和消費者於一體。它既體現了數字新聞實踐的新趨勢,也是對傳統新聞學以編輯室為 中心、輕視受眾的一種糾偏和挑戰。

社交媒體倦怠:

認知性因素、情感體驗性因素、態度性因素、社會性因素和技術性因素對用戶倦怠行為產生不同程度的正向影響。而社交媒體倦怠將導致五類行為結果:潛水、回避、忍耐、退出、替代。

健康碼:

人們的現代生活處在一種在看與被看、隱私與揭露的矛盾境地,現代社會則處在一種沒有既定模式的“液態監視”形態。

直播帶貨:

直播帶貨作為新傳播生態營銷模式的觀察樣本,體現出如下特點:精准營銷、沉浸式營銷,廣告、品牌、內容、零售的一體化。具體來看,受眾與主播的關系也將帶來不同效果。在“線上導購—顧客”關系以及基於貨品的“意見領袖—粉絲”關系中,消費者的理性決策勝於情感決策;而在偏向內容的“意見領袖—粉絲”關系以及“偶像—粉絲”關系中,消費者產生了更多基於情感的決策。

平台資本主義:

“平台範式”的算法決定了用戶線上行為的呈現形態,商品化則決定行為被導向何處。社交網站通過對“關系、流量和注意力”的資源化和商品化,滿足利潤增長以及投資者變現的需求。

社交機器人:

有研究者認為,社交機器人的使用中存在著透明度、偏見、平衡、問責制等問題,同時帶來推送算法偏見的質量風險、人機互動的輿論風險、第三方外包的聲譽風險。

小編新聞:

小編在編寫社交媒體推文時,可以選擇用記者或其他人提供的素材,圍繞“給不給記者面子”而形成小編與記者工作關系向度的九點四方格,他們彼此產生互動性效應,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新聞生產文化表征。

可供性:

有學者梳理後發現關於可供性的研究有生態心理學、設計學和傳播學三個視角,且擁有不同意涵。其中傳播學視角中,有社會可供性和傳播可供性兩個常用概念:前者強調媒介對個體的引導、限制和約束作用,後者則強調人對媒介的感知及如何通過媒介改變傳播行為。

反思“信息繭房”:

信息繭房並不是一個嚴謹的學術概念,它暗含著對技術控制這一傾向的擔憂。更重要的是算法背後存在的不同權力關系和價值觀念的博弈和較量。

真題鏈接:

新聞與政治密切相關,但是不能與政治等同,還是要秉持新聞真實,新聞要履行党性,還要遵從新聞自己的規律性,請談談你對這段話的理解。(中國人民大學2020年872論述題)

習總書記強調,新聞輿論工作者要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結合新聞傳播,談你對這個論斷的理解。(中國人民大學2021年872論述題)

03.範以錦

範老師現任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曾擔任:南方日報社社長、總編輯,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董事長。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党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公司董事長,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廣東省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 ,被認為是當代中國報業“媒體多品牌戰略”、“媒體跨區域經營戰略”的倡導者、組織者和推動者。

精選論文重點:

《主流報紙事業屬性堅守與市場資源配置探研》

問題的提出:

雖然主流報紙多年來都是“事業單位、企業管理”,但政府在不同時期會視主流報紙不同的經營狀況來決定進行怎樣的扶持。

主流報紙機構改革及屬性的由來與變遷:

具體實施上,中央和地方同步推進、分批次進行。主流報紙基本上都是時政類的,毫無疑問沒有轉企改制,依然堅守事業單位的屬性,但“企業化經營”的方針未變。

主流報紙在內的主流媒體在當今乃至未來的發展中,一方面會得到政府的扶持,另一方面自身也要積極做好經營管理,為媒體發展、占領主流輿論陣地提供強有力的物質保障。

《從非主流到主流的嬗變:南方農村報“新聞+政務服務商務”運營模式探研》

從“相對主流”的提出到主流地位的確立

南方農村報社從“農”字類的專業媒體、行業的小報發展到今天熟練把握“新聞+政務服務商務”運營模式的主流媒體,劃分為三個發展階段。傳統媒體時代堅定的市場化道路;轉型期的堅守與創新;介入政務後的主流媒體地位的確立。

南方農村報“新聞+政務服務商務”運營模式類型

隨著媒體往深度融合的推進,南方農村報社介入政務活動和項目主要有四種類型:會展、論壇、會議等活動類項目;農產品片產銷對接、品牌推廣;農業主題館、農業產品園、農業公園的設計類別;智庫類。

“南農模式”的思考與啟示

“新聞+”,就是要以內容建設為根本;介入“ 農 ”字 類 政 務 項目,也必須像服務商那樣貼近市場;“南農模式”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做大做強主流媒體的長遠策略。

真題鏈接:

從你報考或者感興趣的角度出發,簡要地就市場報紙和新媒體競爭中的潰退現象做一個采訪提綱,要求擺闊以下內容:第一,如何搜集文獻和材料;第二,如何恰當地運用研究方法;第三,如何構建研究框架或研究思路。(湖南師範大學2021年學碩813實務寫作題)

簡述標出性含義,並用該理論分析當代主流文化與非主流文化的關系,以及翻轉的可能性。(四川大學2021年學碩636論述題)

04.李良榮

李老師是複旦大學新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傳媒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的院長,複旦發展研究院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致力於新聞學、宣傳學、傳播學的研究,尤以新聞理論見長。自1994年起,一直擔任複旦大學發展研究院編寫的每年一本的《中國發展報告》的主筆,他寫的結論部分,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精選論文重點:

《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下我國傳媒業新生態》

結構新生態:

對專業性的認可引發公共事務話語權的轉移,以党媒和市場化媒體為代表的機構媒體重回高地。

內容新生態:

對返璞歸真的呼喚引發了媒體話語系統的轉變 ;“以人為本”的信息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 ;推動點面兼顧,將宏觀進展與個體敘事相結合的報道格局。

媒介新生態:

新聞產品形態更為多元,視頻社會化時代到來。

輿論新生態:

抓住人心做宣傳,在疫情中凝聚人心、整合社會。

真題鏈接: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健康傳播時要注意什麼?(深圳大學2021年專碩334論述題)

結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新興媒體的功能定位優劣。(華東政法大學2021年專碩 334論述題)

分析傳媒在公共衛生事件中應承擔的職責及發揮的作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21年學碩 925 分析題)

05.彭蘭

總被考研er抱書痛哭的當屬彭蘭老師了,《網絡傳播概論》第四版、新出的《新媒體用戶研究》,一眼掃去目錄,皆為答題模範小標題。

精選論文重點:

《生存、認知、關系、算法將如何改變我們》

算法社會中人的數據化、標簽化與評分

虛擬實體、數據化、標簽化與評分制;

作為中介的算法建構認知與關系:

算法不僅影響了人的生存,也影響了人與萬物的關系,成為了人與萬物間的一種中介,即算法的中介作用。

(1)認知的建構

(2)關系的建構

《數字時代新聞生態的“破壁”與重構》

數字技術對新聞生態的影響:

對信息生產可供性、社交可供性和移動可供性;媒介邊界淡化;新聞生產門檻的降低。

數字新聞生產特點:

分布式、碎片化、進行時式的開放性機制;公共傳播活動與私人傳播(包括群體和個人)活動的混合。

《新媒體時代語態變革再思考》

媒體語態的變革,並不意味著拋棄專業性,在建立起與用戶的穩定關系後,媒體需要錘煉出自己的專業語態,它既不是居高臨下的教化語態、枯燥套路的文件語態,也不是向用戶討好的語態,而是在尊重用戶需求、心理以及新媒體傳播規律基礎上的專業表達,對事實的客觀陳述、冷靜分析、理性解讀、清晰呈現等仍是語態中最核心的部分。

語態變革過程中的深層糾結:

危機傳播中的語態“失態”說明了什麼?

語態反差是否會導致機構形象的斷裂。

語態變革是否會滑向娛樂化?




語態變革是否一定能打破新舊媒體的文化隔閡?

真題鏈接:

你如何看待騰訊的“賣萌”公關?(中國人民大學2021年334論述題)

“數字媒體引發了傳播與文明的基本問題,並沒有將人們引入一個陌生的領域;數字媒介成為權力和組織的工具;它複活了古老又多義的身體傳播,也開啟一些傳統煩惱。它為我們在時間和空間中指引方向。”結合一兩個例子談談對《奇雲》中這段話的理解。(中國人民大學2021年872論述題)

06.史安斌

史老師現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主管國際事務),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伊斯雷爾·愛潑斯坦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主要著作有《危機傳播與新聞發布:理論·機制·實務》《全媒體時代的新聞發布與媒體關系管理》《全球傳播與新聞教育的未來》等六部以及中英文論文近百篇。主要研究方向為媒介文化、全球傳播、危機傳播等。

精選論文重點:

《後疫情時代的國際傳播與公共外交:挑戰與應對》

挑戰:

結構、數字、疫情三重驅動;

回歸“傾聽優先”的原則:

意味著傳播主體要結合自身的實際,在深入領會受眾需求後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國際傳播和公共外交戰略,尤其是應當利用本國在高等教育、文化創意產業和企業品牌等方面的資源,充分發掘文化軟實力的綜合優勢。

新格局:

構建和完善“融合式公共外交”。

推動公共外交的國內參與:

傳統的國際傳播和公共外交的“單一外向”思維已經無法適應國際形勢的變化。更好地將外交與內政有機結合起來,推動國際國內傳播與交流的“雙循環”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重構後疫情時代的發展傳播學“全球南方”的視角》

表現:

借助於數字技術和社交平台,發展中國家在“抗疫”過程中積極推動媒介與信息賦能,探索出了一條突破困局和開創新局的獨特道路,為其擺脫長期以來對“全球北方”的依附,並最終實現獨立自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困境與挑戰:

“信疫”和“知溝”加劇了全球南北差距;人際傳播和組織動員能力弱;平台治理機制不完善和不成熟。

真題鏈接:

在後疫情時代下,媒介融合的發展態勢。(上海師範大學2021年專碩 440案例分析題)

結合材料談談後疫情時代,中國國家形象建構的特點。(西南交通大學2021年專碩334案例分析題)

07.楊保軍

楊老師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是新聞傳播史論教研部主任,新聞研究所副所長,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國際新聞界》副主編;全國新聞學研究會常任理事、秘書長,以及暨南大學南都講座教授。主要從事新聞理論研究。

精選論文重點:

《論新聞理論研究的宏觀走向》

新聞理論研究宏觀走向的主要依據:

作者將新聞學研究對象的變化作為分析新聞理論研究宏觀走向的主要依據。新聞理論的研究對象與新聞學的研究對象是一致的,是由人類新聞活動造成的新聞現象,即以人與人之間交流新聞信息為主的現象。

新聞理論研究宏觀走向的主要表現:

新聞研究在方法上偏向科學實證而非人文闡釋有其一定的客觀根據。可能只有在科學方法獲取更為可靠結論的前提下,才能進一步展開人文主義的設想。

《再論“人工智能新聞生產體”的主體性》

人工新聞生產傳播中的主體性:

“人工新聞”就是人們常說的傳統新聞形式,也可稱為“人為新聞”,是指人主體作為新聞直接生產者、主導者而形成的新聞,這裏主要是相對人工智能新聞而言的。

人工智能新聞生產傳播中的主體性:

人工智能新聞,簡稱智能新聞,是指通過人工智能系統或“人工智能體”生產傳播的新聞,實質是指“通過計算機算法實現自動生產、分發的新聞形式”。人們通常所說的算法新聞、自動化新聞、機器人新聞都屬於智能新聞。所謂人工智能新聞的主體性,是指人工智能體在生產傳播新聞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擬人屬性或類人屬性。

《論“新聞規律”與“新聞規範”》

基本內涵:

新聞規律是在人類新聞活動的演進過程中自發自在生成的,不是任何主體設計、創造的。新聞規範是主體制定的,自然具有強烈的主體性,反映和體現了制定者的主觀意志,實質是反映和體現了規範制定主體的需要和利益,設定了新聞活動應該展開的方向。

基本差異:

根本屬性不同;生成或形成機制、方式不同;對新聞活動主體的作用方式不同;善惡優劣問題

基本關系:

遵循新聞規律是制定優良新聞規範的基礎。優良新聞規範比新聞規律具有更高的要求。認識新聞規律、完善新聞規範,實現二者統一,是恰當處理二者關系的總原則。

真題鏈接:

簡述學習新聞理論的意義。(中國地質大學2021年學碩 925簡答題)

結合人工智能時代,評析麥克盧漢的媒介觀。(中國政法大學2021年學碩781論述題)

08.喻國明

喻國明老師是北師大有名的發文量較高的教授,也曾是中國人民大學首批國家二級教授,偏向研究傳媒經濟學和新媒體發展。

精選論文重點:

《洞察中國視頻產業的未來發展:機遇、挑戰與對策》

未來,視頻類平台迎來創新發展空間,長短視頻平台將出現“時長趨同”和“優質競賽”的發展勢頭,而智能化、社會化協同生產方式將重構影視產業。

短視頻平台的“底層化”和直播業態的“標配化”,短視頻面臨用戶時長爭奪、終端形態變化和業務縱深化的挑戰。

建議:“微版權”機制、區塊鏈技術服務、智能化監管、媒介素養教育。

《技術迭代視域下的直播電商:動力模型與操作邏輯》

縱向邏輯:從電視購物到直播電商,本質上是情感制造下媒介屬性的升級以及互動儀式的迭代;橫向邏輯:從各自為戰到資源整合,直播電商重組產業鏈條;

個體重構社會信任背書的方式,MCN成為流量變現的商業節點;

以圈層文化為抓手,在流量紅利趨弱的背景下實現平台屬性迭代;




集體消費式狂歡賦予微粒個體對歸屬感的渴求;

再造信任:將節點集群的具象信任泛化為普遍性的關系範疇。

《推進媒體深度融合需要解決的三個關鍵問題》

媒介化範式下媒體角色的重大轉型主流媒體防止自身邊緣化與弱勢化的不二之選就是在開放的制度設計下充分利用互聯網所煥發出來的巨大傳播能量和傳播資源。

從傳統的“To C”(直接為受眾生產、為用戶生產內容)轉變為“To B”(從一線的內容生產者的位置上退後一步,轉型為向內容 生產提供支持、服務與指導的二線的角色站位)。

真題鏈接:

在媒介化視角下,談談直播是以什麼邏輯重構社會規則和商業賦能的?(北京師範大學學碩 723 論述題)

請談談5G對於傳播場景帶來的影響(北京師範大學學碩 723簡答題)

09.鄭保衛

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教育部國家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全國新聞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主任。近來研究方向集中於党新聞思想與事業、國際傳播及氣候傳播。

精選論文重點:

《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理念背景下我國氣候傳播的戰略定位與行動策略》

氣候傳播的整體定位:對內與對外的宏觀定位

氣候傳播行為主體的定位:政府、媒體、 NGO、企業、公眾、智庫的“5+1”六大主體角色定位。

當前我國氣候傳播的行動策略:

1.戰略行動層面:實現“政府、媒體、NGO、企業、公眾、智庫”六位一體行動框架之間的相互配合、支撐與聯動前面論述;

2.理論研究層面: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氣候傳播學術體系與話語體系;

3.傳播實踐層面:完善符合新時代需要的傳播方式、手段與方法(多元主體、多平台協同、善用議程設置與框架)。

《中國共產党百年新聞政策研究的歷史、現狀及未來空間》

不足:

党新聞政策的歷史變遷研究還不夠深入、連貫;党新聞政策的理論體系建設不夠系統、全面;党新聞政策研究的方法不夠規範、多元。

未來拓展空間:

跨學科研究,科學多樣的研究方法,創新發展新聞政策研究的理論體系,結合實踐加強法制化研究。

真題鏈接:

中共党報體系重建,是党的新聞事業在抗戰中走向成熟的標志性,談談你的看法?(廣西大學2021年專碩440論述題)

新聞傳播事業對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看法。(廣西大學2020年專碩440材料題)

10.張志安

張志安老師曾任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現任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外文局中山大學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從今年的論文來看,融媒體、國際傳播、受眾研究會是偏向的重點。

精選論文重點:

《平台社會語境下中國網絡國際傳播的戰略和路徑》

平台社會的主要特征

平台社會對國際傳播的影響:

內容形態邊界的模糊和國際傳播元素的交織;視頻化成為資訊傳播的主流與服務的基礎;技術驅動下國際傳播行動主體的多元化。

運用平台進行國際傳播的戰略和路徑:

網絡分層傳播、互聯網平台海外業務拓展、國際傳播框架話語、多主體參與、網絡意見領袖。

《互聯網平台反壟斷的全球比較及其中國治理路徑》

互聯網平台反壟斷界定問題:

相關市場、市場支配地位、必要核心設施、“算法壟斷”。

路徑:

對歐美國家互聯網內容平台治理框架開展比較研究,尋求本土化;緊密關注歐美反壟斷立法和政策的新議題和趨勢;強化數字平台治理。

真題鏈接:

請結合具體案例,談談“講好中國故事”的主要阻礙和實施路徑。(中山大學2021年財經新聞專碩334公共題)

互聯網平台如何保護數據安全與隱私。(中山大學2021年學碩838公共題)

#新傳考研#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