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科學

我國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成功發射 將揭開太陽的哪些秘密?


字體大小:
2021年10月17日 -
:       
 

東亞經貿新聞

東亞經貿新聞報社官方帳號,本地資訊創作者

中國古代有一個很經典的神話故事——誇父追日。有人說,這正是古人對太陽運轉進行最初探索的寫照。10月14日18時51分,我國成功發射了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

這個名字背後有什麼意義?它承載了中國人怎樣的探日夢想?我國為何要開展空間太陽探測?這顆衛星上天又會帶回怎樣的新研究資料?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主任、高分辨率對地觀測重大專項工程總設計師趙堅對大家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10月14日晚上,隨著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出轟隆隆的巨響,我國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正式發射升空。

“羲和”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太陽女神與制定時歷的女神,並以太陽母親的形象為人們所認知。此名取義“效法羲和馭天馬,志在長空牧群星”,象征中國對太陽探索的緣起與拓展。

“羲和號”全稱太陽Hα光譜探測與雙超平台科學技術試驗衛星,運行於高度為517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主要科學載荷為太陽空間望遠鏡。

趙堅告訴記者,此次衛星發射成功實現我國太陽探測零的突破,標志著我國正式步入“探日時代”。

趙堅說:“現在通過‘羲和號’探測太陽Hα譜線,可以更加准確地獲得太陽爆發時大氣溫度、速度等物理量的變化,進而建立太陽爆發從光球到日冕的能量積累、釋放、傳輸的完整物理模型,對研究太陽爆發的動力學過程及物理機制提供關鍵依據,對太陽底層大氣和太陽爆發的觀測具有重要意義。”

太陽對地球演化和人類文明發展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同時,太陽對地球的影響也是無所不在,主要體現在太陽爆發產生大量帶電高能粒子,對地球電磁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其中尤以太陽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對地球電磁環境影響最為顯著。

趙堅告訴記者,通過研究可以降低或規避太陽活動對地球的不利影響。“太陽活動周期約11年,2021年至2022年是人類有記錄以來第25個太陽活動周期的開始,全世界又進入太陽研究新的高峰期。我國作為航天大國,及時開展太陽探測活動,十分必要,不能缺席。”

此外,“羲和號”也凝結了中國航天人最新的智慧結晶。

趙堅介紹說:“‘羲和號’衛星采用國際首創的雙超新技術衛星平台,實現了載荷在軌指向的超高精度和超高穩定度控制,比目前同等慣量的衛星平台提高了兩個數量級。國際上首次提出了天文光譜測速導航新方法和新技術,通過太陽光譜的研究和利用實現每秒1米量級的飛行器高精度速度測量。這兩項技術都具有國際先進水平。”

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航天技術的快速發展,全世界已發射了70多顆太陽觀測衛星,主要集中在美國、俄羅斯、日本等發達國家,主要聚焦太陽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的觀測研究。趙堅表示,“羲和號”衛星在軌開展的相關試驗,是國際上第一次在太空進行Hα譜線研究,有望獲得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學產出。

趙堅說:“(國際)太陽探測發展變化很快,我國在太陽觀測領域發表論文數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但是使用的數據均來自於國外衛星數據。該衛星發射成功後,將打破我國在此領域的被動局面,我國將成立衛星數據科學委員會,制定數據政策,供國內外科學家研究、使用,共享衛星探測數據。”

趙堅透露,除了剛剛發射成功的“羲和號”外,明年“誇父”計劃也將落地,科學家們也在論證後續太陽探測發展計劃。

趙堅說:“科學家們希望在黃道面內多視角探測(首選地日拉格郎日L5點)、大傾角太陽極區探測和太陽抵近觀測‘三步走’,由易到難,逐步深入,進一步了解太陽的構造,確定太陽活動的三維結構,掌握機理和活動規律,預報空間天氣,造福人類,趨利避害。”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央廣網、央視新聞客戶端

記者:馮爍 張棉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