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海南真水沉,一星值一萬”,悠遠的香文化為何能在宋朝大放異彩


2021年11月15日 - 文化小編  
   

臆說歷史23:32歷史領域創作者

導語:

中國香文化是傳統文化中優秀的一支,成於兩漢,完備於隋唐,鼎盛於趙宋,至今有數千年歷史。中國的香文化包括香料、香具、以及與香有關的社會生活(香事),宋代是中國香文化的鼎盛時期,此時香文化各個方面都十分精彩,宋代之香,不僅有廣度,還有深度。

宋代香文化之廣體現在各階層都無比豐富的香事活動,這些香事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高堂寺院到尋常百姓家,從宮廷宴飲到茶坊酒樓,處處用香。

一、香文化概覽

1、香文化

中國很多傳統文化都可追溯至先秦,香文化則更為久遠,可以一直追溯到殷商甚至新石器時代晚期。先秦之前的香文化之璀璨尚在精神層面,“香”使用於國家祭祀中,且後世一致沿用,也是這樣的官方力量使得香文化物質層面在後世不斷繁榮,獨立於祭祀而又有各個分支,比如文人用香、宗教用香、醫療和世俗生活用香。

原始社會後期,天地溝通斷絕,人神分離,各司其職,由於鬼神是肉眼不可見的,對於完成人們與鬼神之間的溝通任務來說,嗅覺比視覺更有說服力。因此,為了達成“其香始升,上帝居歆”目的的官方祭祀,成為了香文化的最初形態。香氣燃燒後縹緲上升的形態讓人們認為香氣可至天,能將世間的願望和祈求帶給神明和先祖,以達到與他們溝通的目的。

華夏最久遠的用香是“燎祭”,現在發現最早的燎祭坑時間遠在 6000 年之前,是位於湖南澧縣城頭山遺址的大型祭祀坑。

在祭祀坑中發現動植物燃燒後的遺存,其具體的做法是用祭祀坑燃燒柴木搭配其他祭品的方式,祭祀天地諸神,所燒物品大概分為兩類:一是容易燃燒的植物,如柴木、草、糧食等,另一類是需要借助柴木之火焚燎的物品,如陶器、石器、動物犧牲等。

2、西漢時期的香文化

西漢時期香文化物質層面的香料與香具都有了新的突破,這催生香文化開始展現出更加完整的面貌。西漢版圖擴張,生產香料的海南等邊陲劃入中華之地,香料品種豐富,人們享受到更美妙的芳香,其中薰香開始流行於上層社會,進入宮廷禮制;西漢盛行養生觀念,用香治身養性受到推崇;

西漢時期香文化的璀璨奪目不在於與神靈相關的祭祀,更多的是與人息息相關。西漢時期香料大量增加,前朝留下的文化積澱使得人們對“香”更加應用自如,但用香終究是一件精致而奢侈的事情,最早享受到香文化熏陶的是以王公貴戚為代表的上層社會,他們的熱愛使得“香”進入了宮廷禮制。

《漢官儀》、《通典·職官》都有記載大臣向皇帝奏對要口中含雞舌香的禮節,“含香”也因此成為為朝廷效力的典故。漢代疆域廣闊,盛產香藥的西南地區納入漢代版圖,海上絲綢之路初具規模,貿易打開,此時香料品種數量大幅增加,比如沉香、青木香、蘇合香、雞舌香、楓香、迷迭香等等,香文化從而進入到了第一個高潮時期。

香料的豐富必然促進香具的發展,香爐一類的主要香具開始盛行於漢代,並出現了有時代特色的香具。比如薰香的流行催生了博山爐的出現,也反映了人們在生活中對薰香的重視,博山爐爐蓋雕刻為海上仙山狀,受兩漢時期升仙長生觀念影響,所以命名為博山爐。

另外博山爐蓋因模仿山巒,增加了爐蓋內的空間,這也增加了實用性:可以用燃燒的炭塊來熏灼樹脂香料,而不是直接用火。

二、宋畫中的香事活動

1、宗教信仰與香事活動

宋代民間普遍信仰宗教,佛道兩家信徒最多,除此以外還有不少民間信仰的神,這些教派之間並不對立,因此民間信仰存在雜糅的複雜情況,可能一位宋代百姓會同時信仰多家教派。其中佛教的信仰最為興盛,宋代道觀的數量不及佛寺十分之一便是例證,宋畫中也以佛教繪畫為多。

宗教信徒需要日常燒香敬奉神靈,以表示誠心,在一些民俗節日時候,香火尤其旺盛。除了這些宗教神仙誕辰吉日外,有些佳節的焚香習俗也與此相似,比如端午時,各家各戶不論財力都要焚燒午香一個月;立秋時,皇帝也要在行宮焚香,中元、中秋也是如此,百姓向宗教神仙焚香與佳節焚香的目的相似,不外乎祈求康健和順。

宋代民間對宗教的參與程度很高,又因為官方提倡三教合流,宗教之間以香饗神時的香爐也有相互借鑒,佛教中常用的長柄香爐在道釋畫中也有出現,受道教升仙思想影響而誕生的博山爐在佛教繪畫中也有現身,並且佛的形象經常被描繪成現實人物,尤其是具有文人雅士的風範,這是宋代三教合流影響下的產物。

除了以香饗神,花卉也能表達對神靈的敬意,比如陸信忠《十六羅漢圖》中便有羅漢身旁有花瓶插花的情境,現實中人們也以花敬神,比如三月三真武大帝生日貧寒人家可以鮮花上供表示敬意。

2、上層社會的香事活動

中國的香文化之所以壯大,得益於受到官方祭祀的重視。宋代祭祀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郊祭,一種是常祭。郊祭是屬於統治者的祭祀,常祭則包括很多內容,求雨求子、祭祀神佛、祭拜祖先都屬於常祭。因為郊祭的特殊意義,所以郊祭禮制更加固定,主要以燃燒香木、香草為主。

常祭的用香形式要活波一些,官方的一些大型祭祀受禮制約束,對於焚香的重量、種類都有定例,民間家禮中對香的選擇更加自由。如果酒中無香,主人家會焚香相伴,楊萬裏的絕句可證:“黃雀初肥入口銷,玉醅新熟得春饒。主人更恐香無味,沉水龍涎作伴燒”。

書案香幾上的香爐個頭小,香氣淡,宴飲時人數眾多且所用空間廣,焚香以濃香撲鼻,恍若仙境為佳,這樣一來自然需要消耗大量的香料,價格不菲,一些富貴之家為了享樂更會追求奇香,難免奢靡。蔡京是徽宗寵臣,宴飲焚香揮霍無度。

宋人莊綽著《雞肋編》記載蔡京在家中後閣招待賓客,讓婢女在外焚香,掀開門簾後,賓客見香氣仿佛雲霧一般,賓客回家後衣物上香氣數日不散,這次宴客要消耗數十兩香料。

北宋時大量的外來香料湧入,白篤耨剛進入汴京城內時,量少價高十分珍貴。《高齋漫錄》記載此香“每兩值錢二十萬”,蔡京也用此香,“以盒盛二三兩許,令老嫗捧爐巡執政坐,取焚之”,一日下來花費銀錢近百萬。

三、宋畫管窺香爐與香事所蘊含的審美意趣

1、香爐造型及材質的內在之美

仿古香爐在宋代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其中一處便是更換了香爐材質,以瓷為美。仿古香爐由三代青銅禮器而來,“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由於青銅器既可以祭祀也可以打仗,從本質上說,中國古代青銅器等於中國古代政治權利的工具。

青銅材料硬度大,觸感冰涼,線條堅硬,在熔煉的過程中有可塑性,可以附加各種紋飾,但如此材料已不再符合宋人審美,宋代社會崇文,整個時代的人都在追求詩書溫和儒雅,自然要有一款材料與宋人的脾性相稱。這些經過精細的思考、適當的雕琢而成的香爐,外表溫良柔潤,內裏講究有度,呈現出內斂、理性的審美意蘊。

香爐不再依靠外表的裝飾來顯示自己的審美特點,這種融於內在的美,可將香爐本身化為一種廣義的符號,成為一種富含詩意的代表。從楊無咎處可看到“春雪看飛金碾,香雲旋湧花瓷”;在王千秋處可看到“ 玉手磨香,鏤金檀舞,在壽星光裏。翠袖微揎,冰瓷對捧,神仙標致”;在晁補之處看到“青草荊江波渺。香爐紫霄簪小”,體會各有不同,感受樣樣有別。

2、祥和意象的隱喻

畫家掌握著畫面“經營位置”的權利,這樣的位置顯然是有意為之,是帝王有意在邀請臣民觀看。這位皇帝沒有展現富貴錦繡以暗示國家財力,也沒有展示他的兵強馬壯,而是他從容有閑,焚香撫琴的畫面,“點茶、焚香、掛畫、插花”是宋代四大閑事,作為皇帝,有閑與大臣共同焚香撫琴、和樂一番,他的國家必定安穩太平。

趙佶藝術才能卓越,如此悠閑一生,正是他的願望。但事實正與此相反,北宋後期戰亂不休,最後趙佶本人也被外族擄走,這幅畫以一個悠閑雅致的情景暗示國家應在一片祥和美好的氣氛中,實則是粉飾太平。

結語:

縱觀香文化,在宋之前,它已經積累了足夠的底蘊,入宋以後,香事已然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個細枝末節中去了。這依托於香文化物質層面的盛大,各類香料、香具在宋人手中如魚得水,人們不僅追求一個香字,更在意香帶來的感受,在香氣縈繞中構建起自己的人生追求。

參考文獻:

《夢梁錄》

《夢溪筆談》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