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113

《漢書》八表:記載了上千名歷史人物,微言大義語論是非


2021年11月15日 - c113小編  
   

傾酒品歷史23:38

《漢書》八表作為《漢書》的重要組成部分,列於紀後,配合紀,可視為更簡明的綱目。八表作為《漢書》中重要的一部分,以時間為線索,記錄了眾多人物和史事,內容範圍廣泛,不僅記載了諸侯、外戚、功臣、百官,還品評了近兩千位歷史人物,具有重要的史學價值。

許多歷史人物沒有被紀和傳收錄,卻可以在八表中找到相關內容,尤其是八表中對於漢武帝到王莽建立新朝這段時期的相關文獻記載,保存了大量珍貴的史料。

一、《漢書》八表淵源及構成

《漢書》八表作為《漢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身就可以看作一部內容廣泛的簡史。《漢書》八表的內容主要承襲自《史記》,但在體例方面又有所創新。

(一)《漢書》八表淵源

正史中的“表”最早來源於《史記》,由司馬遷所創造。“表”將歷史事件和相關人物按照特定的順序進行排列,並制作成表格,使史料更加清晰,觀者一目了然。《漢書》八表繼承自《史記》十表,此後正史依照《漢書》體例,一部分中也加入了“表”。

司馬遷首創了這種在史書中用表格來整理史料的方法,以時間順序排列人物和事件,理清史事。這種體裁被班固編纂《漢書》時所運用,“表”列於紀後,配合紀,可視為更簡明的綱目。

《漢書》中的“表”共有八篇,由序文和表格兩部分組成。其中《異姓諸侯王表》《諸侯王表》《王子侯表》《高惠高後文功臣表》《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外戚恩澤侯表》傳承自《史記》十表,采用列表方式來整理出西漢王侯勳貴的世系傳承。《漢書》又在《史記》基礎上,新增了《百官公卿表》與《古今人表》。

《百官公卿表》上篇為序文,敘述了秦漢官制發展歷程,下篇為表格,梳理漢代官員任免情況。《古今人表》列表品評了近兩千位歷史人物。《漢書》中的“表”刪繁就簡,後世史家學習《史記》和《漢書》的編纂方法編寫史書,“表”也在其中作為一種的史書體例逐漸被確定下來。

此後歷代史家們在編纂正史時,以《漢書》為斷代史範本,然而“表”的運用卻一直被忽視,《後漢書》《三國志》中沒有表。唐代國家建立史館,官修正史仍然沒有“表”。

直到宋代歐陽修編纂《新唐書》時,才重新加入“表”,此後編纂的正史中《宋史》有兩表、《遼史》有八表、《金史》有兩表、《元史》有六表、《明史》有五表,有“表”的正史在二十四史中所占比例還不到一半。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內,史家們都低估了“表”在史書中的價值。

明清時期,學者們重新開始重視正史中“表”的作用,不斷有人嘗試去填補正史中所缺的“表”,其中清初學者萬斯同撰寫的《歷代史表》最受認可。

(二)《漢書》八表構成

《漢書》八表是在《史記》七表基礎上刪改和增補而成,既有內容上的承襲,又有形式和結構上的創新。《漢書》八表引用了大量《史記》十表中的相關史料,按照與《史記》的繼承關系,可分為《漢書》承襲《史記》之表與獨創之表兩類。

《漢書》八表中的《異姓諸侯王表》《諸侯王表》《王子侯表》《高惠高後文功臣表》《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外戚恩澤侯表》內容上基本繼承自《史記》七表。

《百官公卿表》與《古今人表》是班固完全獨創之表,與前面六表不同,記錄內容也不僅限於西漢一朝史事。《百官公卿表》梳理了自上古三皇時期至王莽建立新朝,幾千年來國家政權組織形式的發展變遷,在內容和編纂方式上都有其創新之處,對後世史書影響深遠。

《古今人表》從上古傳說人物太昊帝開始對歷史人物進行品評,卻截止於秦朝末年,這種斷限方式有別於整部《漢書》,也因此引起過很大的爭議。

二、《漢書》八表編纂思想和原則

通過分析《漢書》編纂經過和八表的具體內容,有關學者一般認為《漢書》八表作者是班固,他在世時已經初步完成八表的編纂。班固在編纂《漢書》八表時,堅持以漢政權為中心,通過序文和列表從多角度宣揚漢德,樹立西漢王朝的正統地位。《漢書》八表的撰寫遵循了一定的編纂原則,反映了作者的編纂思想。

(一)《漢書》八表的編纂思想

《漢書》作為一部官修史書,編纂《漢書》的目的就是通過反思西漢王朝覆滅的經驗教訓,鞏固東漢王朝的統治。《漢書》八表貫穿了忠君正統、獨尊儒術、以史為鑒的編纂思想。

首先,《漢書》八表在序文中宣揚天命在漢,在列表時樹立漢室正統地位,給予特殊待遇,體現了忠君正統的編纂思想。其次,《漢書》八表中同樣體現了以史為鑒的思想,表現為反思西漢王朝滅亡的經驗教訓,避免東漢王朝重蹈覆轍。

班固認為西漢覆滅原因有二:一是地方上諸侯勢力的削弱,表現為二是外戚執政,中央皇權衰弱。最後,漢武帝時期在思想界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至東漢班固編纂《漢書》時,儒家思想已經成為社會主流,其它學派逐漸凋零。班固本人深受儒學影響,《漢書》八表也體現出獨尊儒術的編纂思想,其中《古今人表》最為明顯。

(二)《漢書》八表的編纂原則

《漢書》八表的編纂原則有二:其一為微言大義原則,即運用春秋筆法,在八表細微之處顯示作者個人觀點及對史事的評價。其二為上下博洽原則,即在八表序文中以貫通古今的方式梳理記錄主體的來源及演變。

孔子作《春秋》,開創了春秋筆法,微言大義,用一字以示褒貶。班固編纂《漢書》,全書雖然不能像《春秋》那樣文字簡略,不敘述歷史事件發生經過,只記述結果,但是《春秋》的編寫方法卻非常適用於史表的編纂,《漢書》八表在排序、列表和分類上都體現出微言大義的編纂原則。

《漢書》八表的排列順序,反映了作者政治思想。以時間劃分《漢書》八表的,其排序由西漢到漢以前;以政治局勢劃分《漢書》八表,其排序由分裂走向統一;以統治階層劃分《漢書》八表,其排序由同姓諸侯到異姓功臣。

《王子侯表》下篇列表時,第一欄與功臣表一樣是為“號諡姓名”,而上篇為“號諡名”,僅僅多了一個字,含義就大為不同,可謂微言大義。

《王子侯表》上篇“號諡名”的原因在於所記錄的是皇族,與皇帝同姓,為了表現出對皇室的尊重,自然要將姓氏省略不寫。同樣《王子侯表》下篇雖然宣稱為“號諡姓名”,但在實際列表時,還是省略劉姓。

有學者認為,“號諡姓名”的主要原因在於表達對這些漢昭帝之後冊封的劉氏諸侯們的不滿,認為這些諸侯們有愧於其祖先,所以將其打入另冊。漢昭帝以來同姓諸侯們不思進取,宗室子弟素質下降。以至於在面對王莽篡漢時,這些同姓諸侯們大部分沒有絲毫抗爭意識,其中不僅有人被王莽所拉攏,更甚者如新鄉侯劉佟居然主動投效王莽。

“號諡姓名”還反映出劉氏諸侯整體上與皇帝血緣關系逐漸疏遠。通過比較《漢書》對皇帝封賞宗室時的記載,也可見西漢宗室成分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五屬之外的宗室與皇帝的血緣關系極為疏遠,自然正常除籍,成為宗室無屬籍者,不再享有皇室特權。

《外戚恩澤侯表》用分類表明作者對外戚恩澤侯這一群體的重視與警惕。在編纂《漢書》時將外戚恩澤侯這類人單獨列為一表,從功臣表中剔除,已經可以看出作者班固對此類人的評價並非出於褒義。

《漢書》雖然斷代為史,但是歷史的發展有著連續性,若是拘泥於只記錄一朝一代歷史,許多史實將難以窺其全貌。因此班固在編纂《漢書》時,遵循了上下博洽的編纂原則。《漢書》八表大多都以序文形式從漢朝建立之前的歷史開始闡述其發展脈絡。

三、《漢書》八表的功用及影響

《漢書》八表貫穿整部《漢書》,與紀、傳相結合,有著提綱挈領的作用,能夠明晰史事,更直觀地反映歷史大勢。《漢書》八表對史表的完善,也影響到後世史書的編纂。

(一)《漢書》八表的功用

1. 反映西漢政治變遷

《漢書》八表能夠反映出西漢王朝的政治變遷。八表對西漢一朝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進行了大量的統計,並按照時間順序初步歸納和整理。通過分析八表之間的內在聯系,可以梳理出各個政治勢力的此消彼長及其對朝廷政治制度的影響。

2. 與紀傳形成互補

《漢書》八表與其中紀傳形成互補,八表不僅擴大了整部《漢書》敘事範圍,還在內容和體例上彌補了本紀與列傳的不足。

3. 有功名教

《漢書》八表中《古今人表》遵循儒家倫理道德而非封建等級秩序將歷史人物分出三六九等,著重分析人物的品行。《古今人表》更重要的作用在於“有功名教”,即以道德為標准,通過評判歷史人物對百姓進行教化。

(二)《漢書》八表對後世影響

司馬遷作《史記》十表,首創這種整理史料的方式,《漢書》八表又對其加以完善,此後無論是正史還是其它各類史書,將《漢書》八表作為編撰史表的重要參照標准,在《漢書》八表的基礎上增添各個朝代特色。《漢書》八表中蘊含的正統史觀,對後世正史的編纂產生深遠影響。

一方面,《漢書》八表對後世史書體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如《百官公卿表》分為上下兩篇,由百官志與公卿表組成,以貫通古今的方式。梳理了官制發展史。此後正史撰寫官僚制度逐漸成為定例;又如《古今人表》撰寫時期,東漢品評人物之風盛行,其中最著名的是東漢末年許劭的“月旦評”。《古今人表》作為早期品評人物的作品,推動此類史學著作發展。

一方面,《漢書》八表對後世正史史觀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漢書》八表體現了班固的正統史觀,即以西漢王朝為正統,認為漢承聖王之烈,從分封同姓諸侯、褒獎功臣、興滅繼絕等角度贊揚西漢繼承和發揚了上古賢王德政,論證了西漢統治的合法性。班固的正統史觀影響了後世正史的編纂。

結語

《漢書》八表源自《史記》十表,完善了作表這種整理史料的方法,後世史書紛紛仿效八表,以列表方式呈現各自時代特征。《漢書》八表中蘊含的正統史觀,即以特定王朝為正統的思想也被後世正史所繼承,尤其是當多個政權長期並存時,正統的歸屬問題也成為了史家們長期爭論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