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明

申論真題出題思路解析,2019年國考副省級大作文“自由遊走”


2021年11月19日 - 文明小編  
   

申論研究社02:50教育領域創作者

第五題、“給定資料5”結尾寫道:“城市文明和鄉村文明,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都是應該而且可以互補的;理想的生活狀態可能還是在城、鄉之間自由遊走。”請結合你對這句話的思考,自選角度,聯系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觀點明確,見解深刻;

(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於“給定資料”;

(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

(4)字數1000~1200字。

答案:

城鄉文明同步 共促人類發展

鄉村文明孕育了人類文明,人類文明又創造了城市文明。城市文明是人類發展的更高級階段,只有城市的發展才能帶給人類更大的繁榮。但如果只看到這一面,就很容易陷入一種誤區,認為發展應以城市為標杆,現代化就是城鄉“一樣化”,只要把農村的人口搬到城市裏來就完成了城鎮化,把農村產業化、自動化就完成了農業的現代化。這種片面的發展,忽略了農村對城市在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上的決定性作用,更磨滅了人的自然屬性和精神需求。所以應協調好城鄉的同步發展,因地制宜、體現特色,宜城則城、宜鄉則鄉。只有讓城市與農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人類才能獲得物質和精神的全面發展。

城市文明帶動鄉村文明,鄉村文明是城市文明的精神歸宿。城市是人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推動著人類社會整體向前發展。從政治上看,城市能發揮政党的核心作用,通過有力領導把城市和農村的工作進行整體部署。從經濟上看,城市可以通過直接投入幫助農村建設基礎設施,農村可以依托城市發展特色經濟。從文化上看,城市不僅可以推動農村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的建設,還能對道德、價值觀和社會風氣進行引導。但城市始終是完全的人造文明,人們在城市能感受到的只有工作、競爭、生活的壓力、別人的眼光,很難有一種完全放松的狀態進行身心休息,而鄉村卻能帶給人最原始最純粹的精神狀態。

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的融合,是發展鄉村文明的內在要求。鄉村能融合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這是鄉村文明難以替代的優勢。人造文明不是簡單的建房修路,而是要形成能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這不能通過城市單向的補給來解決,需要農村從自身激發出發展經濟的動力。由於歷史原因,很多地區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忽略甚至破壞了自然資源,雖取得了短期效益,但最終都難以為繼。也不是說為了保護自然就要消極發展,而是要結合當地的區位優勢和自然條件,創造性的融入人造元素,縮小農村人居環境和城市的差距,發展特色鄉村產業,讓城市的遊客能看得見山、望得見水,在鄉愁中找到心靈的歸宿。

自由生存於城鄉之間,人類才能把現代化和自然性相統一。人類文明的發展歸根結底是要促進人的發展。如果社會越發展,人的壓力越大、精神越孤獨,這顯然不符合人類發展的本質。但適當的競爭才能促進城市的發展,人人擔起責任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這是一個現階段無法解決的矛盾。所以鄉村可以成為城市發展的緩沖,鄉村的人可以通過現代化的學習到城市去參與競爭,實現自己的抱負;城市的人也可以自由地參與到鄉村建設,過上慢節奏的生活。只有讓人自主地去選擇過什麼樣的生活,才能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而這個理想狀態必然會通過生產力的發展而逐步實現。

在中國現階段的發展中,鄉村的發展與振興已經越來越重要和緊迫。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鄉村文明也必將迎來百花齊放的春天。

解析:

材料的編排很有新意,但總的來說還是屬於遞進式。材料5明顯是總的背景和思路,具體思路要到其它材料裏去找。

題幹句子裏有個分號,前後肯定是兩個層次。前半句裏提到了兩對概念,我們先假設這裏又分為兩個層次,總共就可以假設出三個分論點:一是城市文明和鄉村文明,二是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三是人在城鄉間自由遊走。

材料1是城市文明,材料2是鄉村文明,所以材料1和2是第一個分論點的思路。這個點比較簡單,即使不會這樣分析也大概能寫到,只是要寫清楚兩個文明之間的關系還是得讀懂材料。材料2裏兩次提到“自然”,一次提到“人造”,而材料1裏沒有提到,所以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的思路在材料2。這也符合城市不存在自然文明的現實情況,不要認為這是無意為之,出題人是非常嚴謹的。材料3是鄉村的人走向城市,材料4是城市的人走向鄉村,所以材料3和4是後半句的思路。

總的來看,材料1和2是前半句,材料3和4是後半句。我們再把材料貫通來看,人的發展是每個材料的最終目的,所以整個文章的思路應回歸到人的發展,這既是文章的主線,也是文章的主題。

(申研社App原創)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