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美食

新書架|《好竹連山覺筍香》:從古詩詞中品讀古人舌尖記憶 跟著大詩人賞美食


2021年12月02日 - 美食小編  
   

封面新聞12:00封面新聞官方帳號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中國古代愛吃、會吃的大詩人可不少,“萬人迷”蘇東坡,仙氣飄飄的李白……詩詞與美食都有著許多難以言表的意趣。在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中,“飲食文化”是如此不可忽略、如此引人入勝的一部分。“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2021年12月1日,《好竹連山覺筍香:古詩詞裏尋美食》由北京日報出版社出版。該書在古詩詞中尋章摘句覓美食,在詩詞歌賦中體味煙火人間,更是尋覓古人意趣、情味的有趣旅程。

全書選取37首古詩詞作為切入點,分為蔬食第一、鮮味之美、五穀豐登、花果飄香、四季食俗、飲食雜記等6大類別,介紹食物食俗的源流演變、傳統習俗、歷史典故等內容,每章配有精美插圖,圖文並茂、通俗易懂,知識性、趣味性兼備,是一本有關傳統美食、節氣食俗等知識的優秀讀本。

古時有種菜,名 “菘”。不但名字優雅,在第一次吃它的楊萬裏眼中,它如冰雪,如玉石,如水晶,“新春雲子滑流匙,更嚼永蔬與雪虀。”簡直不知道該怎麼贊美這種蔬菜才好了。而南齊的周顒被問到哪種蔬菜味道最贊,更是用“春初早韭,秋末晚菘”一句簡潔優美的“食評”,把它推到一個新高度。可你知道嗎?菘,就是今天在你眼中平平無奇的白菜!

在“蔬食第一”章節中,還有許多趣事、雅事、樂事。比如“吃筍”在歷代文人心目中,不僅是舌尖的享受,更是一種別樣的文化體驗。而當櫻桃與春筍作為CP同時出現在詩詞中時,它們就是春季悅目可心的物產代表,其地位之高,非其他食蔬能及。從唐代鄭穀的“恨拋水國荷蓑雨,貧過長安櫻筍時”,到宋代陸遊的“杖屨尋春苦未遲,洛城櫻筍正當時”,再到明代唐寅的“一番櫻筍江南節,九十光陰鏡裏塵”,至清代陳維崧的“櫻筍年光,餳簫節候”……時光流轉千年,陽春三月便以“櫻筍年光”“櫻筍時”也逐漸成為“陽春三月”的樣貌永遠地定格在詩詞之中。

最讓人流口水的章節,非書中“鮮味之美”部分莫屬。無論是“爛煮春風三月初”的“鮮筍趁鰣魚”,還是“菊留秋色蟹螯肥”的“蟹與詩與酒”,在作者的娓娓道來之中,不但魚蟹羊肉之絕妙美味飄出紙外,縈繞口鼻,而且詩人“左手持蟹螯,右手持酒杯”的曠達不羈躍然紙上,令今人心向往之。

快節奏的現代人生活,日常飲食越來越追求方便快捷,很多年輕人更是靠外賣“續命”。對節氣、節氣飲食傳統的重視無形中成為許多人對傳統文化的致敬、對家鄉的思念、對精致生活的向往。立春要吃春菜,夏至要吃涼面,中秋賞月更是少不了一盤月餅,到了冬日落雪時自然是“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些“四季食俗”,講述的是飲食習俗與傳統,表達的卻是中國人順應天時、敬畏自然的生存哲學。

雖然名為“古詩詞中尋美食”,但涉及內容不僅是美食。在“飲食雜記”一章中,不但有中國人的餐桌美學、詩人美食家陸遊的“養生心得”、辛棄疾的“英雄淚與煙火氣”,還有廉頗、紀曉嵐等歷史上有名的“大胃王”的故事,以及“古人充滿想象力的醒酒方式”……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美食講究“色香味”俱全,“色”字也不只是在說食物本身,更是一種對飲食環境與氛圍的高級追求。“紅蝦青鯽紫芹脆,歸去不辭來路長。”在唐代詩人許渾的這句詩中,前半句詩裏的七個字,就讓人看見三種顏色,紅、青、紫湊成一盤,只一眼就讓人垂涎三尺。

名家筆下生美味,古代吃客故事多。《好竹連山覺筍香》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細膩立體地講述我國深厚的美食文化與歷史,讓讀者沉浸在古詩詞中,領略中華傳統文化之魅力。

本書的作者劉菲是位80後青年詩人、美食家。近年來,業餘時間專注於詩歌寫作和歷史研究,特別是飲食文化史,窺察古人飲食風貌,探尋美食文化底蘊,傳承飲食審美理想。撰寫發表《夏至面:面面俱到,才是夏天》《宋人茶事:盛世之清尚》《汴梁人的口腹之欲》等文章。

37幅意趣盎然的原創插圖也是本書一大特色。插畫師母雋楠是青年藝術家、自由插畫師、動畫導演、漫畫家,她潛心研究實驗繪畫,把實驗水墨作為研究對象,探索與不同新型藝術媒介的應用,作品典雅清新、栩栩如生,與文字相得益彰,十分出彩。

書畫琴棋詩酒花,柴米油鹽醬醋茶。人們總是慣於把食物簡單歸類,雅的,俗的;輕的,重的;超然物外的,紅塵之中的……似乎詩歌這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就必然是雅的、有距離的;食物這種生活必需品,就必然是俗的、接地氣的。在劉菲看來:“其實,生活哪兒能這般簡單拆解。詩詞與美食,究竟哪個更重要?人們可能會各執一詞。詩歌,是平凡生活裏燦爛的閃光;吃飯,是一件最微小的‘大事’。歌以詠志,人生有了‘詩’才有意趣;民以食為天,人們有了‘吃’才有延續。詩人美食家焦桐這樣描述他心中的‘詩’與‘吃’:‘雙手各執一端:左手繆斯,右手烹飪,詩與美食,不相上下。’”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