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韓信是什麼時候說過這句話的?


2022年2月15日 - 歷史小編  
   

對於韓信之死,不少人都會感歎:“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其實,《史記》裏,韓信本人生前也說過這句話,原句如下:

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史記·淮陰侯列傳》

其中,亨通“烹”。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是什麼時候說過這句話的。

一、從楚王到淮陰侯

韓信也當過楚王,只不過,他的楚王可不是項羽的“西楚霸王”,而是霸王項羽烏江自刎後,韓信由齊地遷徙到楚地,從齊王變成了楚王。



  

項羽已破,高祖襲奪齊王軍。漢五年正月,徙齊王信為楚王,都下邳。

——《史記·淮陰侯列傳》

只可惜,韓信的楚王才做了一年左右,就被劉邦降為了淮陰侯。從王到侯,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

原來,漢六年的時候,也就是韓信當上楚王的第二年,有人告訴天子劉邦韓信要造反,於是陳平出了個主意,讓劉邦假裝巡遊雲夢澤,實際上卻是突襲韓信。之前,韓信對此卻一無所知,直到劉邦快到楚國的時候,韓信才後知後覺。

那時,項羽的舊部鐘離昧躲在楚國。之前劉邦追殺他,因他以往與韓信交好,就來投奔韓信。因此,便有人向韓信提議,殺了鐘離昧去朝見劉邦,劉邦一定很高興。於是,韓信就招來鐘離昧商議此事,不料鐘離昧當場自刎。

韓信提著鐘離昧的頭顱去見劉邦,劉邦卻並未放過他,反而是讓人綁住韓信,押到了車上。值此情況下,韓信不禁憤然說出“兔死狗烹”之語,原句已經在本文開頭引述。

之後,韓信被押到長安軟禁起來,從楚王貶為了淮陰侯。直到他被呂後殺於長樂宮,封號一直都是淮陰侯。因此,《史記》中關於韓信生平的列傳是《淮陰侯列傳》。

二、雙面韓信

兔死狗烹的道理,韓信真的是在被綁上車的那一刻才明白的嗎?恐怕不是。

因為,韓信並非毫無城府、不懂博弈、胸無點墨,與之相反,他甚至可以說得上是胸襟寬廣、謀略過人。

不信,請看:

登壇拜將之時,韓信能夠與劉邦侃侃而談,指出項羽是“匹夫之勇”“婦人之仁”,以及當時的天下大勢怎樣,人心向背如何。聽完韓信的分析後,劉邦大喜,“自以為得信晚”。這樣的韓信,你能說他不懂看人,不解形勢嗎?

收複魏地的戰爭中,韓信故意排開戰船,增加疑兵,實際上則讓秘密部隊另外渡河,偷襲安邑,打了魏豹一個措手不及,俘虜魏豹。還有大家耳熟能詳的暗度陳倉、背水一戰,都展示了韓信極高的軍事才能。這樣的韓信,你能說他不懂得韜略之術嗎?

井陘口一戰中,韓信差點因為李左車的建議而失敗,可是他仍然不以成敗論英雄,謙虛向李左車討教,因此得以不費一兵一卒而降燕;功成名就之後,他並未報複令他受胯下之辱的人,反而稱他為壯士,讓他做了楚中尉。這樣的韓信,你能說他沒有格局、心胸狹隘嗎?

由此可見,大概率上韓信是懂得兔死狗烹之理的。只不過,他在被劉邦抓捕之前,為了功名而一直抱有僥幸心理,一廂情願地認為自己會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韓信的另一面看出。

比如說,上文提到的他拿著鐘離眜的人頭去見劉邦,以博得劉邦的信任;再比如說,他的一意孤行害得謀士酈食其被烹殺。

那時,酈食其已經成功勸降齊國,但是,韓信害怕酈食其搶了功勞,於是就擅自決定繼續攻打齊國。齊國的國君因此認為是酈食其在使詐,故而將其烹殺。

在這件事裏,很難看到韓信的大將之風,反而能看到他的貪婪自私。

為了一戰之功而不顧同僚性命,那麼能夠為了封王封侯而自欺欺人,也就不難理解了。可惜的是,能夠自欺一時,卻無法自欺一世,劉邦令人綁押他的時候,他也不得不面對兔死狗烹的現實。

關於韓信居功自傲的這一缺點,司馬遷也曾說道:

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於漢家勳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

——《史記·淮陰侯列傳》

三、兔死狗烹是韓信的原創嗎

本文開頭已經摘錄了韓信這句話的原文,然而,在韓信之前,範蠡已經說過這個道理了。

範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範蠡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人物,生活時代明顯早於韓信,因此這句話應該不是韓信所創。

咦?難道韓信是跟著範蠡學的?

我認為也不是。

最可能的結果是,韓信和範蠡兩人都不一定說過這句話,只不過是司馬遷借二人之口說出這個觀點而已。原因如下:



  

1. 《淮南子》裏已有此句

狡兔得而獵犬烹,高鳥盡而強弩藏。——《淮南子·說林訓》

《淮南子》的作者是劉安,他的爺爺正是漢高祖劉邦,他的父親是淮南王劉長。

《淮南子》成書於漢武帝即位初年,《史記》則是成書於之後的漢武帝時期,並且司馬遷比劉安小了四十多歲,因此,司馬遷很可能是看過了《淮南子》,從而將這句話改寫到了《史記》裏。

2. 《國語》《戰國策》裏的範蠡均未如此說

範蠡生活的時代距離司馬遷寫《史記》有300年左右,因此司馬遷寫《越王勾踐世家》是參考了以往的史料的,主要是《國語》和《戰國策》。

關於範蠡的記載,《國語》主要是在《越語》這一章,《戰國策》則是在《秦三·蔡澤見逐於趙》這一篇。其中,都沒有提到範蠡有說過“兔死狗烹”之語。

因此,從這兩點不難推測,司馬遷很可能是認可劉安《淮南子》裏的觀點,然後將句子改編進了《史記》,借範蠡和韓信之口說出來。

魯迅說《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前半句說的是《史記》的史學性,後半句說的是《史記》的文學性。而文學人物一般都個性鮮明,為了更好地塑造韓信這一人物形象,司馬遷將“兔死狗烹”作為他的台詞,也就不足為奇了。

四、結語

《史記·淮陰侯列傳》是韓信這一人物形象的原點,而韓信則是“兔死狗烹”悲劇結局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同時,《史記》裏的韓信在被劉邦認為造反,押離楚國,降為淮陰侯時,確實也說過這種話。

韓信並非庸人,並非不懂得“兔死狗烹”的道理,然而,他也有貪功自傲的一面,不願意放棄榮華富貴,惹來劉邦猜忌。因此,在人生以悲劇收場這方面,韓信也不是完全無辜。

“兔死狗烹”這種說法,最初可能是來源於劉安的《淮南子》,司馬遷為了塑造人物形象改編到了《史記》裏,分別借韓信和範蠡之口說出。韓信自矜功伐,終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場;範蠡則淡泊名利,完美功成身退。

如今,以我們大多數人的平庸,完全沒機會面對“兔死狗烹”這種煩惱。然而,生活中還是謙虛低調些為好,免得讓人眼紅,招人嫉妒。如果你恰好是擁有這種煩惱的精英,就更要知道明哲保身的道理了。

參考資料:

《史記·淮陰侯列傳》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淮南子·說林訓》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