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齊國由強盛到衰落,歷經800多年,為何沒逃過滅國的命運?


2022年2月19日 - 歷史小編  
   

武王伐紂滅商歸來,封賞有功之臣。姜尚輔佐得力,晉升侯爵,賜予封地,治理一國,國號為齊。

齊國由此誕生,而後歷經八百多年的發展,最終為秦所亡。

秦在接連滅掉五國之後,才將齊收入囊中。秦國為攻克齊國,花費很大心思。縱觀齊國歷史,方知其為何難以攻破。

春秋時期,分封制導致周天子權力分散,地位影響日趨衰弱。諸侯王勢力大增,國家逐漸走向分裂,群雄爭霸。

齊國占據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自建立以來,大力發展海洋經濟、開田拓荒、富民強兵,到桓公即位時,齊國實力已經不容小覷。

後來桓公任用管仲,推行新政策,齊國實力再上一層樓,齊桓公也因此位列“春秋五霸”之首。

及至戰國,各國之間戰爭不斷,實力不夠的弱國成為炮灰,並入他國。經過一段時間的混戰後,天下形成七國並立的局面,齊國也在此列。



  

戰國後期秦國獨大,利用遠交近攻的戰略政策,瓦解六國聯盟,然後逐一滅掉六國。由於齊國軍事實力較強、商業發達,一旦開戰,秦國必定元氣大傷,因此智取似乎更加合適。

商紂王昏庸殘暴,加征賦稅、施行殘酷刑罰、沉迷酒色,百姓被繁重徭役所累,苦不堪言。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一舉攻入朝歌城,紂王身首異處,商朝覆滅,西周建立。

周武王在祭祀宗廟、昭告天下後,對宗親以及大臣論功行賞,將土地分封下去,宗親大臣各自立國,統一聽周天子之命。

曾經在武王伐紂期間表現突出的姜尚,被封為侯爵。武王將營丘賞賜於姜尚,建立齊國,姜尚成為齊國第一任國君。

姜尚帶領軍隊前往營丘中途時,原商朝附屬國——萊國企圖占領營丘,正集結兵馬趕來,戰爭一觸即發。

姜尚

為爭奪領地,姜尚率軍隊與萊國一戰,由於其經驗豐富、指揮得當,很快便擊退萊國大軍,這才順利在營丘安定下來。營丘戰略位置重要,自然資源豐富,險遭外國侵占,來之不易。

因此姜尚在管理國家時,耗費很多心血,姜尚精通文韜武略,且深諳治國之道;他前期推行的政策,為齊國後來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太公最初接手齊國時,尤為重視法制,社會也因此安定下來。在人才選拔方面,他不論階級親屬,選賢舉能,這期間齊國流入很多外來人才,為齊國的強盛出謀獻策。

西周重宗制禮法,太公在齊國生活一段時間後,發現周禮並不完全適合百姓,強行推崇,恐怕會引起民憤。於是他因地制宜,在周禮的基礎上改革創新,簡化一些禮節,使之符合當地民風,也便於百姓接受。

為了提高當地人口數量,太公帶領百姓開墾荒地,大面積種植糧食。同時根據齊國臨海、礦產資源豐富等特點,發展漁業、鹽業、冶煉業等等。

此外齊國交通便利,非常適合發展商業,太公上任後,加大鼓勵力度,與各國建立貿易往來。由於制造業發達,齊國生產的東西,遠銷各國,很受歡迎。

在姜太公的治理下,齊國百姓安居樂業,國家綜合實力不斷提升。還受到周天子的重視和信任,授予征伐之權,在諸侯國之間非常有競爭力。

姜尚死後,齊國君主又流傳幾代。

齊胡公即位後,發生宮廷政變,並開始了長達四十多年的內亂。

內亂結束後,齊國的發展又回到正軌上。傳位至齊僖公時,開始重視外交政策。齊僖公與鄭國和魯國結盟,在小範圍內,平息多國間的矛盾,逐步建立威信。

但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由於利益分配不均,齊國得罪盟國,導致分道揚鑣。

齊襄公時又與魯國再次交好,兩國沆瀣一氣,討伐一些小國,並瓜分其土地。一來二去,齊國版圖進一步擴大,實力也不斷增強。

等到齊桓公即位時,齊國在春秋時期的發展到巔峰時刻。齊襄公去世後,再次發生政變,當時的桓公在管仲和鮑叔牙的幫助下,逃往他國。

後來得到魯國公的支持,才得以返回齊國,順利繼位,這其中也是一波三折。等一切安定下來,桓公開始集中精力處理國事,但是身邊又缺乏可用之才。

在鮑叔牙的冒死舉薦下,桓公開始重用管仲,事實證明這一步走的很正確,直接令齊國成為諸侯國之首。

管仲最先改革內政,優化內部行政結構,使國家管理井井有條;將軍事與社會相結合,為全民禦敵做好充足准備;外交上“尊王攘夷”,“挾天子以令諸侯”;重視農業和經濟發展,藏富於民。

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與諸侯國建立同盟,一致對外。此時周天子已經不再掌握最高領導權,實際上完全聽命於齊桓公,齊國統領諸侯國,成為當時地位最高的國家。

“月圓則缺,水滿則溢。”在管仲的改革下,齊國在諸侯爭霸中脫穎而出。但由於後來管仲等人相繼去世,齊桓公又輕信誤國之臣,齊國實力大不如前。

齊桓公死後,他的兒子們為爭奪繼承人之位,互相殘殺,國內局勢動蕩。直到齊惠公即位後,此次動亂才徹底結束。

長時間的王位之爭,導致國內發展停滯,齊國慢慢衰落。虎落平陽,齊國甚至遭到不起眼的晉國的攻擊,晉軍大敗齊軍。

齊靈公在位時,為了翻身大膽攻打魯國,結果因為背叛盟約,遭到十幾國聯合打壓,從此很長時間內一蹶不振。



  

齊國的低穀期延續齊威王時,才得到改觀,當時的丞相鄒忌進行改革,齊國才又慢慢恢複生機,齊威王還得田忌、孫臏兩員大將,大敗魏軍。這時諸侯國各公紛紛自立為王,齊威公也趁機正式稱王。

齊威王的改革,是齊國發展的轉折期,此次舉措的成功,為之後的爭霸做足了准備。

齊國養精蓄銳,暗中擴充軍備,燕國發生內鬥,齊宣王認為時機成熟,在此時入侵燕國,命令大軍在十天內攻下燕國,但是由於盟國出手,齊宣王希望落空。

由於勢單力薄,很難在爭霸中勝出,因此齊國開始與韓魏兩國聯合,攻打楚國。人多勢眾,楚國不敵三國大軍,敗下陣來。

而後三國乘勝追擊,攻打秦國,並將秦國從帝位之上拉下來。

短短十幾年間,齊國幾乎再次成為天下共主,這也給後來的秦國帶來不小壓力。

秦王在與齊國的鬥爭中失敗,後來東山再起時,十分忌憚齊國。但是兩國如果直接兵刃相見,恐怕會兩敗俱傷。為了對付齊國,秦國暗地裏動了很多的手腳,在吞並五國之後,從內部瓦解齊國。

從地理位置上看,齊國東部臨海,位置優越,經濟發達。自古以來,歷代君主的費心改革,為後世子孫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齊國得以強盛。

“百足之蟲,至死不僵。”雖然戰國後期齊國實力大不如從前,但是在七國中也屬前列,秦國想要動齊國,必須使用巧計。

在攻打五國時,絲毫沒有動齊國的意思。暗中派細作潛入齊國政治集團,欺騙齊王,灌輸秦國不會攻打齊國的思想,麻痹齊王。

齊王信以為真,不與周邊國家結盟,也沒有繼續練兵。等到秦國大軍壓境,齊王驚慌不已,可惜為時已晚,國破城亡。

齊國時秦國最後一個滅掉的國家,雖然看似不費吹灰之力,實際上也耗費了秦國大量資源。戰國時期齊國實力足以與秦國抗衡,秦國一旦輕易出兵,齊國必定與五國聯手。

唯一的辦法就是讓齊王放松警惕,先拿下五國積攢實力,趁齊國不備,再將其攻下。

齊國占據很多優勢,統治者擅用人才,多次逆風翻盤,在祖祖輩輩的努力之下,數次執掌天下大權。

可惜最後卻因盲目自大而自取滅亡,可見祖業再大,不懂居安思危,也會轟然倒塌。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