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六十歲不死就要活埋?歷史上是否真有這樣的事,發生在哪個朝代?


2022年3月15日 - 歷史小編  
   

民間有很多傳言,說秦朝的始皇帝會坑殺六十歲的老人,只要年長者活到六十歲還沒去世的話,就會被強制活埋。這樣的事聽起來非常殘忍,是真的嗎?還是危言聳聽?

自古以來古人們就崇尚孝道,注重倫理。例如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學派們就注重“仁”的思想,更是宣揚“百善孝為先”。後世王朝多數以儒家思想為尊,自然也宣揚孝道,又怎會活埋六十歲的老人呢?

那麼這些傳言又是這麼產生,出現在哪一朝代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圖片:六十歲的老人劇照

最早的傳言是在商紂王時期,當時紂王下令將六十歲及以上的老人全部抓起來活埋。原因則是這些老人失去了勞動能力,卻依然消耗著生存物資,在那個物資短缺的時代活著太占用資源,這才出此下策。

不過當時有一位孝子違抗了紂王的命令,偷偷把老母親給藏了起來,然後早晚送飯食,延續母親的生命。有一天,這孝子在京城的街道上看到了“解寶皇榜”。

原來是西方一國向紂王進貢了一頭牛,但是這牛長得十分怪異,腦袋和老鼠相似。紂王納悶,就問這是什麼動物?



  

結果這進貢者卻不答,反而嘲笑這麼大的商朝竟沒一人認出這是什麼,朝中的文武大臣如同擺設。

圖片:兒子給母親早晚送飯食劇照

這番話激怒到了紂王,下令殺掉了許多大臣。最後還是一位大臣建議,貼下皇榜,讓民間百姓一同思考這是個什麼東西。

孝子回到家中將此新鮮事與母親分享,不料母親竟然知道答案,說以前曾聽老一輩的人們說“西鼠大似牛,究竟是鼠是牛,用貓一試便知”。於是,這孝子便把貓藏進了衣服的袖口中,入朝鑒寶。

在孝子的驗證下,這只體型大似牛的動物果然是一只老鼠。孝子得到了紂王的嘉獎,而孝子也和盤托出,說是家中母親的功勞。

這時,紂王才恍然大悟感歎道:“人還是越老越厲害啊。”於是又下了一道命令,廢黜“六十歲以後免死”的規定。

圖片來源於網絡:貓

還有在秦始皇統治時期,也有相關野史記錄過“活埋六十歲老人”的事情。那麼秦始皇為什麼會頒布這項律令呢?其實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是秦始皇認為,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經歷過了前半生的歷練,比年輕人老成,會動搖他的統治根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已經沒什麼勞動力了,會拖慢社會的發展。

當然,這樣的說法僅存在於野史之中,正史上並沒有相關記錄。據傳,當時秦始皇主張修建長城來抵禦外敵,而修建長城是一項巨大的工程,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資源。

人力這一塊,下至十八歲上至五十九歲的男子都在被征之列。

圖片:老百姓參與修建長城劇照

要知道一旦去修了長城,十有八九可能就回不來了。於是有些四五十的男性為了躲過勞役之苦,便謊報自己的年齡,說自己已經六十歲,沒勞動能力了,這樣就可以避免勞役。

一時間這種方法被濫用,許多四十多歲的人也謊報六十,不過看著身體一點也不像。最終,這種方法還是被識破了。秦始皇知道此事後非常的憤怒,於是直接下了一道命令“六十歲不死就直接活埋”。

這樣很多人都不敢謊報自己已到六十,就連已經超過六十歲的老人都不敢報出真實的年齡。就這樣,勞工不足的問題很快便得到解決。其實野史上這一記載很可能不是真的,只不過是為了突出秦始皇的殘暴。

圖片:年過六十的老百姓劇照

此外,還有一種關於“活埋六十歲老人”的傳言,就是瓦罐墳。當老人活到六十歲的年紀之後,其子便會將老人安置到事先在山上修建好的瓦罐墳中,每天都會來送飯,同時也會在墳口上增加一塊磚。

一年後這個墳口就被磚石給堵住了,其實此事就是“活埋老人”。還有一些傳說與瓦罐墳類似,例如“花甲葬、六十還倉”等,區別都不大。

“花甲葬”指的是將六十歲的老人,安置到一個事先挖好的地洞裏,然後在洞口處封頂。最初沒有完全封死,會留一個直徑二十公分的圓孔,供老人呼吸之用。



  

然後每隔兩天就在洞口喊一聲老人的名字,如果下面還有回答就說明老人還沒死。如果沒了回應則說明老人已經死了,他的兒子就會把這個小圓孔堵上,就算是將老人安葬了。

圖片:在墳口上增加一塊磚劇照

在專家們的考證下,發現這樣的傳言是真實存在的,考古專家相繼挖掘了很多“瓦罐墳”遺址。其實這些都是遊牧民族的風俗。在元朝時期,這一風俗被推行到了頂峰。

因為漢人的王朝推行“孝道”,是不會推行這樣的習俗的,更不會流行。而元朝則是蒙古人統治,所以遊牧民族的風俗便推廣了開來,早在先秦以前,這種風俗便在遊牧民族中傳開。

因為那一時期生活環境非常艱苦惡劣,而且畜牧的繁殖力也不高。所以遊牧民族為了適應環境,提高整個部落的生存能力以及戰鬥能力,只得遺棄那些喪失勞動能力的老人。

慢慢的,這個風俗就盛行了起來。雖然很殘酷,卻是整個部落能更好生存的唯一辦法。

圖片:瓦罐墳中的老人漫畫

綜上可知,不管是那些傳言還是真實存在的“瓦罐墳”等,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認為六十歲及以上的老人,都喪失了勞動能力,只會消耗社會上的物質,成為社會上的“廢物”。

為了青壯年勞動力能夠更好的發展,便出現了遺棄老人的社會現象。其實不僅是古時的中國會出現這樣殘酷的局面,全球各地都會存在,這也是那個時代獨特的悲哀。

所幸,我們生存的時代是一個進步的時代,“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人們能夠安享晚年,而不是被視為消耗社會物質,沒有存在價值的人。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制作!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