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乾隆出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下聯表示這是千古絕對


2022年7月25日 - 歷史小編  
   

論天下誰是最有福的皇帝,大概就是乾隆了,在位久、壽命長,爺爺和父親為他打好了江山基礎,上位後稍事修整就換來康乾盛世,年輕時也是頗有一番作為的皇帝,中年後就開始享福作樂,提前過上了養老生活,每次興師動眾地下江南,無外乎是陪這個皇帝公費旅遊。

乾隆愛玩,也喜歡寫詩,留下四萬多首“禦作”,可謂是高產“詩人”,只是沒有幾首能流傳後世,沒啥水平還願意寫,這是帝王的特殊愛好,誰都得恭維。寫詩的人都喜歡玩對聯,乾隆也曾出過絕妙的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下聯表示這是千古絕對,那麼這是怎樣的絕對呢?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傳統文化對聯雅韻

相信很多人對於對聯的了解應該是從“春聯”開始,春聯也是對聯的一種叫法,只不過是在特定的節日——春節時貼在門上而得名,寓意喜慶吉祥、如意美滿,紅底金字再加上吉利的語言,表達出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對聯屬於中國傳統文化,除了春聯之外,在不同場合出現的對聯均有不同的稱謂,比如挽聯、慶聯等等,在古代是文人騷客喜愛的雅韻之一,如今的一些亭台樓閣上仍然有對聯懸掛於門柱兩側,用無聲的刻字訴說著久遠的歷史。

最早出現的對聯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出土的鐵十字架上鑄寫:“四海慶安瀾,鐵柱寶光留十字;萬民懷大澤,金爐香篆藹千秋。”可以看到這副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這也是對聯的主要創作特征,由於其容易掌握而成為上到陽春白雪、下到下裏巴人皆喜愛的文字遊戲,乾隆也不例外。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高產皇帝重視文化

乾隆是一位非常博學多才之人,最擅長的就是語言,精通滿、漢、蒙、藏和維吾爾語言,在歷代皇帝中,乾隆無疑是一個佼佼者,自幼在爺爺康熙的親身管教下,在文學方面取得了極深的造詣,沒事的時候就寫上兩筆,一生創作四萬多首詩作,可惜沒有幾首在後世傳誦。

可見這位高產皇帝學問好,但在作詩方面確實還是缺少一些天賦。只是這絲毫不影響乾隆皇帝喜歡文學的興趣,在他的督導下,先後編撰完成了歷史、文學、醫學、地理等多方面的內容,足見其重視文化事業的程度。

《四庫全書》是乾隆在位時期所做的最大文學成就,這部大型文獻叢書“收錄了從先秦到清乾隆前大部的重要古籍,涵蓋了古代中國幾乎所有學術領域”,成為一代經典名著,能夠編撰此書的人必定是學富五車、博古通今,他就是著名文學家、大學士紀曉嵐。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性好滑稽亦臣亦友

紀曉嵐的學問可是真材實料,年輕的時候曾經因自己一身才華而達到恃才放曠的地步,為此得罪了考官而被拒之考場門外,與進士之名擦肩而過。不過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幾年後他以殿試二甲第四任庶吉士而走上了仕途道路。

雖然這個官職晚了六年,但好飯不怕晚,他的才學最終被乾隆所發現,並把紀曉嵐當作了心腹之人,經常在一起切磋學問。據說紀曉嵐“胸懷坦率、性好滑稽,然驟聞其語,近乎詼諧,過而思之,乃名言也。”這也是乾隆喜歡他的主要原因。

乾隆看慣了俯首稱臣、不敢妄語的手下,冷不丁有紀曉嵐這樣的“刺兒頭”感覺格外喜歡,經常給他出難題、考學問,面對皇帝給穿的“小鞋兒”紀曉嵐插科打諢,每次都能蒙混過關,這二人成為了亦臣亦友的特別君臣關系。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刻意刁難千古絕對

乾隆沒事的時候就效仿他的爺爺康熙,先是下江南,後辦千叟宴,乾隆五十年為表示皇恩浩蕩,乾隆舉辦了盛況空前的千叟宴,超過六十歲的老人達到三千多人,在座中有一位長壽老叟141歲成為了冠軍而被推到上座,倍受賞齎,以示皇恩。



  

乾隆見到此景便來了對聯興致,提出了上聯“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這個對聯其實是個“機巧聯”,“花甲重開”意思是兩個六十歲的年齡加一起是120歲,再加“三七歲月”21歲,恰好141歲,道出了長壽老人的年齡。

紀曉嵐聽後,思索片刻便對出了下聯:“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古稀是七十歲,兩個古稀之年是140歲,一個春秋為一年,加一起還是141歲。不但對仗工整,結構嚴謹,還貼合了上聯的寓意,被乾隆拍案叫絕。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紀曉嵐恃才放曠自有他的本事,禁不住沾沾自喜。乾隆見此便又提了一聯:“鼠無大小皆稱老”,這句上聯很容易解釋,就是字面意思,但是越簡單的聯越難對,難就難在要對仗工整上。此聯一出難倒了眾人,一些嫉妒紀曉嵐的人便有心看他的笑話。

乾隆出了上聯之後自己也有些後悔,感覺此聯確實難,俗話說得好,出聯容易對聯難,正當乾隆認為這次紀曉嵐要吃憋時,未成想他竟然對出了下聯:“鸚有雌雄都叫哥”。在古代鸚鵡又叫鸚哥,此聯一出立馬贏得一片稱贊聲,對仗工整不說,用詞巧妙而成為了千古絕對。

小結

乾隆與紀曉嵐明裏暗裏進行過無數次的切磋,大多數都被紀曉嵐蒙混過關,其原因很簡單,乾隆喜歡的是風庸附雅,學的都是表面文章,這也是他的詩作不出名的主要原因,而紀曉嵐那是《四庫全書》的總編撰,實打實的真才實學,乾隆的學問如何在他早就心中有數,所以每次對聯都能完美收場。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對聯作為一種中國傳統文化,流傳至今已經成為了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對聯看似較難,其實有些文學基礎之人都能對上一二,增長了學問又多了幾分樂趣,只是對聯對於現在年輕人來說感興趣的太少,希望中國傳統文化瑰寶能夠長久流傳下去,如果失傳的話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件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