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考古表明:200萬年前中國已有古人類,非洲未必是人類的唯一起源_遺址_石器_化石


字體大小:
2025年5月14日 -
:        
 

原創

作者:王紅旭愛運動

在20世紀初,法國人在河北張家口陽原縣的泥河灣村附近修建了一座教堂。1924年,教堂的神父在該地區偶然發現了一些古生物化石,並將這一發現告知了當時正在籌建天津北疆博物院的法國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桑志華。很快,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桑志華和美國地質學家巴爾博開始對泥河灣地區展開詳細的地質勘察,並將這一地區的河湖沉積物命名為“泥河灣層”。這項發現揭開了距今超過200萬年的古人類遺址群的神秘面紗。

更為重要的是,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定“非洲是人類唯一的起源地”,然而泥河灣遺址群的發現卻挑戰了這一觀點,促使人們開始重新思考一個問題:人類是否有可能源自中國,或者說中國是否也是人類起源地之一?

1960年,在東非坦桑尼亞北部的奧杜威峽穀,考古專家發現了能人化石和利基猿人化石,這些化石的年代超過200萬年,這一發現為當時流行的“非洲起源說”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然而,泥河灣遺址群中的馬圈溝遺址出土的古人類化石,其年代並不晚於奧杜威峽穀。泥河灣遺址群中,超過100萬年的遺址有21處,這在全球範圍內極為罕見。而其中,馬圈溝遺址最早可追溯到200萬年前,遺址中出土的骨頭上依然可以看到古人類敲骨吸髓的痕跡。

在此之前,世界上唯一一個發現超過200萬年的古人類遺址的是東非的奧杜威峽穀,而馬圈溝遺址則成為第二個。由此可見,人類有可能是從奧杜威峽穀走出的,也有可能是從泥河灣走出的,因此“非洲唯一人類起源論”未必准確。

amocity
amocity

  


自1993年以來,考古學家們在泥河灣盆地的中部岑家灣村附近,繼續對馬圈溝遺址進行發掘,出土了大量動物骨骼,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考古學家發現了200萬年前古人類敲骨吸髓的場景。在馬圈溝遺址的第三文化層,考古學家發現了許多大象骨骼和石器,這些骨骼上顯然有明顯的砍砸和刮削痕跡,表明這裏是古人類群體食用大象、刮肉取食並進行敲骨吸髓的場所。天然石塊成為他們的“飯桌”,而大象骨骼則成為食物,石器則是他們切割大象的工具。

此外,幾年前,在馬圈溝遺址西側1.1公裏處,考古學家還挖掘出了石溝遺址,遺址的年齡約為150萬至160萬年。在遺址的第一文化層中,考古學家在不到3立方米的範圍內,發現了犀牛、馬、羚羊等動物骨骼化石40餘件,以及9件人工石制品,骨骼上同樣存在砍砸和刮削的痕跡,這又是一個古人類用餐的場景。

這些古人類用餐的場景,展示了當時人類在石器加工和獲取食物方面的技術,石溝遺址的發掘為尋找泥河灣地區的“直立人”甚至“能人”提供了重要線索。根據研究,非洲、亞洲和歐洲的直立人生活在距今約180萬至30萬年之間,而能人則生活在距今約200萬至175萬年前的東非和南非,能夠制作和使用粗糙的石質工具。

按照“現代人類非洲起源說”,大約在10萬年前,早期智人在非洲進化為晚期智人,並逐漸走出非洲,約在4.5萬年前取代了中國的早期智人。然而,泥河灣遺址出土的大量古人類化石、動物化石和石器,覆蓋了從200萬年前到1萬年前的整個舊石器時代,且這些遺存分布在東西長82公裏、南北寬27公裏的80多座遺址中。

amocity
amocity

  


其中,陽原縣官廳村的小長梁遺址,距今大約160萬年,出土了2000餘件石器,這些石器的重量大多在5至10克之間,最小的不足1克,石器種類包括尖狀器、刮削器、雕刻器和錐形器等。這種精細的加工技術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顯示出160萬年前泥河灣先民已經具備了較高的技藝,令全球考古學界震驚。更重要的是,小長梁遺址的文化與後來北京人文化有許多相似之處,被認為是北京人文化的先驅。

泥河灣遺址幾乎記錄了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的全部發展過程,其傳承性、規模性和豐富度在全球範圍內無與倫比。遺址中的人種沒有突變,石器文化風格也沒有發生劇變,文化的延續性極強,直至1萬年前才出現消失的跡象。至於泥河灣先民是否被外來者取代,這仍然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總的來說,盡管泥河灣出土的古人類活動遺址未必能夠完全推翻“非洲唯一人類起源論”,但它無疑對這一理論提出了強有力的挑戰。而無論是否推翻非洲起源說,泥河灣的發現無疑改寫了我們對人類起源與文明發展的認知,也讓泥河灣成為“東方人類的故鄉”和“人類文明的起源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