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古墓中發現道教“寶物”,青龍白虎朱雀都在,唯獨少了“玄武”_壁畫_歷史長河_漢代


字體大小:
2025年11月06日 -
:       
 

原創

作者:樊人侃史

五千年歷史長河湧現出了諸多君王,能稱得上“千古一帝”的著實不多,德陪此稱號的想來也只有“秦皇漢武”了;說起這兩位君王,世人多以為他們雄才大略,有匡扶天下之能,其實“秦皇漢武”還是崇尚“道教”的君王代表。誠然,2000年前的秦漢時代,“道教”還沒有真正成型,但其方、術、丹以及多支派已經構建起了“道教”的雛形;早在1986年,河南芒碭山又傳出重大考古發現的消息,其文物是一副壁畫,同時它也是一件道門“寶物”。

說這話還要回到1986年的河南永城縣芒碭山一帶,當時正在開山炸石,隨著一聲巨響後,除了碎石之外還出現了一個黑漆漆的“無底洞”;隨後考古專家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這就是今天的“梁共王墓”了。稍顯遺憾,這座兩千多年的漢代古墓也未能逃過屢遭“光顧”的命運,今天發現的文物著實不多,但專家依然稱之為“考古大發現”;原因就是墓頂上一幅氣勢磅礴的大型壁畫——四神雲氣圖,它也是目前考古發現中年代最早、篇幅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漢代藝術珍品。

占壁畫一半面積的是一條騰空飛舞的“青龍”,右側是一只“白虎”,左側為“朱雀”;頗讓人意外的是,整幅壁畫中缺少了另一只“神獸”——玄武,則變成了“青龍”長舌中卷的一只“怪獸”。既有青龍、白虎、朱雀,這就說明壁畫描繪的正是道教中的“四靈獸”,對道教歷史熟悉的朋友或許知道,“四方神獸”是道家鎮守四方的尊神;而且“玄武”代表幽冥,這裏又是古墓,按常理推斷,它應該是整幅壁畫的主角才對,怎麼可能會被千年前“梁共王”忽略掉呢?

amocity
amocity

  


說到這或許有朋友會說,那只“青龍”舌卷的“怪獸”會不會就是“玄武”呢?這點專家也想到了,但以其“魚尾生鰭”的形象來看,倒像是現實存在的一只“海馬”;為此專家也摸不著頭腦,甚至有人開始對這幅壁畫產生了質疑。以史料記載來看,“玄武”的出現時間甚至比商之前的“夏”代還要早;傳說夏王朝的建立者就是治水有功的“禹”,他的父親也是第一任治理水患的“鯀”,字玄冥,亦稱“玄武”;後“鯀”化身靈龜,而夏族的一支“塗山”又自認為是“蛇”的後裔,因此“玄武”就變成了一只龜蛇纏繞的“神獸”。

當然,這些僅是支離破碎的文字,顯得不夠系統;如果嚴格按照歷史來看,“玄武”最初時則是作為一種統治工具出現,其化身為僅次於玉帝的“保生大帝”趙玄朗;不過歷史記載也有諸多不相符,例如《楚辭》“玄武,北方神名”,《史記》也有“北宮玄武、虛、危”的記載,這些顯然要比“保生大帝”出現的時間更早。總而言之,依據史料記載,很難證明其准確的出現時間。不過在道教中,“玄武”的地位是要遠高於青龍、白虎和朱雀的,據相關記載“玄冥為水神。居北海,長壽,冥間亦在北方,故為北方之神。又可通冥間問卜,因此有別於三靈”道家尊其為“玄天上帝”、“真武大帝”。

當然,道家經典傳承數千年,這裏說的就比較簡單了;總而言之,“玄武”的形象似乎就是現在的蛇龜纏繞;說到這或許有朋友著急了“既然如此,這就說明古墓壁畫中的‘海馬’不是玄武,那就是跟道教沒關系了,怎麼這裏又變成道家‘寶物’了呢?”初時連考古專家也這麼認為,甚至有專家說整幅壁畫不過是墓主人“水路暢遊”的美好願望而已;這種說法直到如今依然是較為主流的觀點,直到一位對道教歷史頗有建樹的專家出現,正是他說出了其中的奧秘。

amocity
amocity

  


由於觀點過於專業,這裏僅簡單描訴。“玄武”的確是道教尊神,但不能對其進行刻意、牽強和固定的解釋;“玄武”在道教中代表北方,在八卦中則為“坎”,五行主水,同時也是四象中的老陰,即“冬季”;如果以歷史記載來看,道教在漢代以後才將“玄武”吸納為護法神,奉為“執明神君”,後成為“真武大帝”。但早在漢代之前,道教尚未成型,而“玄武”則較為單一的寓意北方“水神”,因此其形象並非如今的“龜蛇纏繞”;而是多以“抽象”魚類出現,“四神雲氣圖”中的魚尾有鰭“怪獸”正是漢代之前的“玄武”。

當然,更多考古專家站在“文物佐證歷史”的角度是不承認這種觀點的,因為依據現有的歷史記載,“玄武”代表幽冥,多以迷茫、痛苦的形象來說明古人對死亡的恐懼;而“四神雲氣圖”中的魚尾“怪獸”則顯得十分愉悅,由此可證其並非“玄武”。關於這一點,這位道門歷史研究者也有相應的解釋:早在漢代之前,諸如秦始皇和漢武帝面對死亡不能簡單的稱為“恐懼”,嚴格的說應該是一種對“升仙”的渴望;當時“玄武”尚沒有升級為“幽冥之神”,更多的則是“升仙”途中的接引使者,既然墓主人已經“升仙”了,作為接引使者自然會表現出愉悅表情,以示對墓主人的歡迎。

不管怎麼說,“四神雲氣圖”都是一件珍貴文物,考古專家稱其為“重大發現”,道教中人則將其封為“玄武”的最初形象,它自然也成了一件道門中的“寶物”;雖說“玄武”形象仍有爭議,但它依然被珍藏於河南博物院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