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健康
字體大小:
2025年11月25日 -
:
就醫幫 | 安貞胸外科聯手多學科專家成功切除“橄欖球”般巨大腫瘤
作者:健康

圖說 / 手術進行中
來源 | 北京安貞醫院
作者 | 北京安貞醫院胸外科
圖片 | 北京安貞醫院宣傳中心
編輯 | 劉家碧、北京安貞醫院宣傳中心
胸腔被一個如同“橄欖球”大小的腫瘤占據了一半究竟有多難熬?患者張女士已被這個巨大腫瘤折磨多年。近日,在北京安貞醫院胸外科遊賓教授團隊聯合多學科專家成功為張女士切除了一個足有3公斤重的罕見巨大腫瘤。
巨大腫瘤令生命陷入絕境
6月3日,張女士全身連接著各種管路、電極線,被急救車送到北京安貞醫院。在鎮靜藥物的作用下,病痛中的她已昏睡多日,只能依靠呼吸機艱難維持著,而導致這一切的元凶,正是一顆擠占了她整個左側胸腔的巨大腫瘤。
說起張女士的病,時間要回溯到9年前。當時正值壯年的她在一次身體檢查中發現左側胸腔裏有一個腫塊,於是在當地醫院進行了手術治療,切除了一個長徑10cm的腫瘤。手術很順利,她很快便康複出院了。當時,醫院對張女士被切除的腫瘤進行了病理檢查,結果被確診為“孤立性纖維瘤”。這是一種相對少見的腫瘤,它是起源於纖維結締組織的間葉組織腫瘤。這種腫瘤最大的特點就是在第一次發病時,往往屬於良性腫瘤,不會侵犯鄰近的其它器官,但卻比較容易複發,且一旦複發,很可能表現出惡性腫瘤的征象,生長更快,容易侵犯周圍器官和組織。
當時,由於手術和康複過程都很順利,張女士和家人便忽視了術後的複查隨訪。直到一年前,張女士開始頻繁出現胸痛和憋氣等症狀。到當地醫院檢查後得知,她左側胸腔的腫瘤竟然複發了,而且嚴重程度遠超過第一次發病時的情況。當時,腫瘤體積已經很大,且一部分腫瘤和心髒大血管、肺門等重要結構緊緊相貼。這意味著手術難度非常高,當地醫生也是連連搖頭。就這樣,張女士在家人陪同下輾轉多地求醫,一年多的時間裏始終失望而歸,許多大醫院都給出了“無法手術切除”的結論。這期間,腫瘤在張女士體內持續長大,她的身體更是每況愈下。因胸腔內巨大腫瘤的壓迫,她的肺髒不能正常工作,心髒也無法供血,整個人因嚴重呼吸衰竭,只能完全依賴呼吸機的支持供氧。多家醫院專家已經對張女士的病情進行了“最終宣判”——沒有手術機會,生存期不超過2周。
絕處逢生迎來救治希望
然而,陷於絕境的張女士幸運地遇到北京安貞醫院胸外科主任遊賓,也就此迎來了一次生命的轉機。
經過對病史的了解和仔細研讀胸部CT,遊賓主任判斷:冒險做手術,張女士還有一線生機!然而手術必須盡快進行,同時要有強大的醫療救治團隊支持以及患者及家屬的堅定信念,才有可能創造生命的奇跡。
在征得家屬同意後, 遊賓主任當即致電醫院外科重症監護病房主任張京嵐。得知這一緊急情況,張主任二話沒說,迅速為張女士打開綠色通道,入住外科監護病房。
此時,擺在遊賓主任面前的第一道難題就是:這個巨大的腫瘤究竟能不能切除?以遊賓和張韶岩兩位醫生為主的胸外科診療組反複閱讀胸部CT影像,將相鄰的每一個重要器官和結構與腫瘤的關系逐一推敲。最終,憑借豐富的疑難手術經驗,他們決定為張女士完整切除腫瘤,並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
這台讓眾多大醫院醫生望而卻步的手術,其難度可想而知。
首先,手術操作難度大:腫瘤巨大,占據整個胸腔,縱隔、肺門和心髒大血管等結構難於顯露;腫瘤與心髒大血管及其他縱隔重要器官緊密相連,容易造成致命性出血或損傷;加上張女士此番為二次手術,其胸腔存在粘連瘢痕等困難因素,創面大,可能滲血量很大;此前她體內的腫瘤曾接受過8周期化療,組織脆弱且出現水腫、纖維化,難於處理。長期受壓的肺髒無法複張,很可能還需要同期行肺切除。
其次,這台手術的麻醉難度也極大:腫瘤大,胸腔壓力高,壓迫心髒導致心髒舒張障礙,在術中擠壓或牽拉腫瘤,壓力改變等,隨時可能造成心髒負荷突然改變,誘發惡性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等;心率及血壓大幅度變化,可能造成其它髒器損害;長期壓迫突然解除後可能造成循環血量分布失衡,複張性肺水腫等。
此外,病人的圍術期監護和支持治療難度也很大:張女士病程長、體質弱,合並呼吸循環衰竭、下肢靜脈血栓等高危合並症。如此大創傷的手術後,她面臨著各方面生理技能的極大波動。術後管理是醫療團隊重症治療水平的一次非常考驗。
但由於患者心髒功能極差,在術後8小時出現了急性心梗合並心源性休克,張京嵐主任醫師帶領的監護室團隊第一時間展開生命救援,經過一周的積極救治,患者恢複情況良好,術後兩周康複出院。
多學科聯手成功點亮生命
為了與時間賽跑,張女士入院當天,包括胸外科、麻醉科、重症監護病房、血管外科和輸血科等多科室的專家緊急進行了多學科會診。全方位地為手術方案、麻醉方案、圍術期管理,乃至各種突發情況的應急預案,做出了充分的准備。由於張女士有下肢的新鮮靜脈血栓,手術前1天,血管外科何楠醫生先行為她進行了一次介入手術,在下腔靜脈放置了濾網,以預防血栓脫落造成肺動脈栓塞等致命並發症。

圖說 / 手術前多學科會診

圖說 / 手術前多學科會診
經過緊張有序的准備,6月7日,張女士被送進手術室,與此同時,她的家人在手術室外焦急等待。

圖說 / 張女士即將進行手術
手術前,麻醉手術中心主任王晟組建了由劉亞光、金沐、王成彬、曹茹等醫生組成超強麻醉陣容,他們反複推敲制定了一套非常規麻醉方案,確保了術中張女士能夠平穩度過每個險象環生的重要時刻。
手術中,在原胸外科主任區頌雷的指導下,由遊賓、張韶岩、文韜醫生組成的手術組,從手術切口到每一步操作,都進行精心設計,他們為了給心髒減壓,手術全程都有醫生小心翼翼地用手托著腫瘤。最終,憑借精湛技藝,手術團隊成功為張女士完整切除了這占據其胸腔數年之久的巨大腫瘤。成功的背後,還有手術室團隊的默默支持,米立娟、董婉祺等幾位護士,憑借豐富經驗與醫生默契配合,讓手術間始終秩序井然。
手術結束,並不意味著病人完全逃離了死神的魔爪。回到外科ICU的張女士,在張京嵐主任、李強、郝興海等重症專家的妙手下,一路闖過循環障礙、肺水腫、感染、呼吸機依賴等重重關卡。僅10天後,張女士便回到了普通病房。在家人的陪伴下,第一次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圖說 / 張女士術後恢複中

圖說 / 張女士與醫護人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