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兒童

寶寶有胎記怎麼辦?不慌!嬰幼兒常見胎記大搜羅來了


2020年8月17日 - 兒童小編 皮膚醫生周麗娟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醫療美容科醫師 

蒙古斑

太田痣為良性的藍色斑狀損害,通常位於腰骶部。

為什麼要叫做“蒙古”斑呢?原因很簡單粗暴——蒙古族嬰兒中的發病率可以高達90%,所以就叫蒙古斑,一般無需治療~

2、太田痣

太田痣

首先說下命名吧,為什麼叫太田痣呢?1938年日本的一位叫做太田的人首先發現報道了這個病,所以稱之為太田痣。

太田痣多發於顏面一側的上下瞼、顴部及顳部,少數人發於雙側顏面,約有2/3的患者同側鞏膜藍染,上顎及頰粘膜也可受累,分布通常限於三叉神經第一、二支所支配的區域。

太田痣的發生是由於一些黑素細胞向表皮移動時,未能穿過真皮與表皮之交界,停留在真皮中所致。

黑素細胞在胚胎時期起源於神經脊,11周左右開始移入表皮,到14周時表皮黑素細胞數目增多,到20周以後,此細胞數目趨於穩定。

3、咖啡斑

咖啡斑

咖啡斑為遺傳性皮膚病,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可為多種系統疾病的一種表現,如神經纖維瘤病、Albright綜合征、結節性硬化病、Waston綜合征、Russell-Silver侏儒症、多發性黑子綜合征及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症等。

如果出現6個以上,直徑至少1.5cm(兒童最小直徑為0.5cm)的咖啡斑,對神經纖維瘤非常具有診斷價值,通常提示為1型NF。

所以家長如果發現該類胎記時,需要及時帶去就診哦!

4、褐青色痣

褐青色痣又稱獲得性太田痣,病因同太田痣,奇特的是:出生時皮膚並沒有異常,通常在青春期左右才發病。

褐青色痣通常與黃褐斑等非常相似,以後的文章裏,我們會告訴大家他們的區別。

5、伊藤痣

伊藤痣,其實就是位置長在肩胛部和上肢的太田痣…所以伊藤痣的治療跟太田痣基本一樣。為什麼叫伊藤痣呢?因為是日本一位叫伊藤的人於1954年先報道了這個病。

6、黑毛痣

黑毛痣

黑毛痣是色素痣的一種類型,色素痣又稱痣細胞瘤,由於形態大小不一又各有名稱,如“斑痣”、“黑毛痣”、“獸皮樣痣”、“巨痣”等。是由痣細胞在局部聚集而形成的良性腫瘤。大部分可能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也可能與紫外線照射有關。

黑毛痣嚴重的影響著皮膚的美觀,並且很有可能癌變,一旦發生皮膚惡性變,就很難治好,令人萬分痛苦。

二、血管型胎記

1、鮮紅斑痣

鮮紅斑痣

又稱毛細血管擴張痣或葡萄酒樣痣。和血管瘤的區別為壓迫可部分或完全褪色。

一般來說可分為兩型:

①中位型鮮紅斑痣:顧名思義就是人體中線附近的,常見於枕部及中面部。60%在2歲內消退,不消退的可當做一般鮮紅斑痣處理。

②側位型鮮紅斑痣:常見於一側面部,也可見於一肢或數肢。發生於面部者顏色一般隨年齡的增長而加深,可高出皮面或在上面伴發結節,常伴有其他血管畸形。根據受累血管部位及伴有炎症的不同而有Sturge-Weber綜合征(軟腦膜蛛網膜樣鮮紅斑痣)和Klippel-Tren-aunay(骨肥大型鮮紅斑痣)的病名。

這種胎記的激光治療相對困難,留下瘢痕的可能性也較大。

2、草莓狀血管瘤

草莓狀血管瘤

又稱毛細血管瘤,呈鮮紅色、柔軟分葉狀腫瘤,部分出生時就存在,但也常在生後7~14天內發生,在3-10個月內逐漸增大。建議在增殖期前進行治療。

3、海綿狀血管瘤

海綿狀血管瘤

為單個或多個大而不規則的真皮內和皮下結節。表淺的損害呈鮮紅或深紅色,表面不規則;深在性損害,顏色呈紫色,表面光滑,性質柔軟,可壓縮,狀似海綿。

海綿狀血管瘤也有可能預示著兩種罕見病,即Maffu-cci綜合征和藍色橡皮大皰痣(blue rubberbleb nevus),前者突出的特點是軟骨發育不良,導致骨化不全,骨變脆引起嚴重畸形;骨軟骨病可演變為軟骨肉瘤。後者血管瘤隆起,暗藍色,柔軟可壓縮,有些還帶蒂,腸道經常見有血管瘤,引起慢性出血和貧血。

本病出生時即存在或出生後數周發生,在一年內逐漸增大,經不定的靜止期後,也可能逐漸消退,但常緩慢而不完全,因此,建議及時送醫治療。

無論是什麼胎記,家長非專業醫生的情況下,還是建議及時到院面診診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