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財富

魯濱遜漂流記:能力永遠趕不上欲望的速度,財富並沒有帶來幸福感


2020年8月19日 - 財富小編 讀書悟道123 
   

丹尼爾·笛福

丹尼爾·笛福被公認為現代小說流派的開山鼻祖,現代小說的第一枚碩果便是他的作品《魯濱遜漂流記》。為什麼這部小說會誕生於英國倫敦,答案是小說和資本主義同時萌芽於那片土壤。這兩件看似毫不相關的事情,卻有著緊密的聯系。

《魯濱遜漂流記》取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但是故事的開頭和結尾並不相同。魯濱遜的現實原型叫亞曆山大·塞爾柯克,他於1676年出生於蘇格蘭一個鞋匠家庭,青年時做了海員。1704年12月,當船行駛到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時,由於他和和船長發生了一些爭執,於是被拋棄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這個島叫馬薩捷爾島。

為了生存,他在島上被迫開始尋找各種可以生存下來的辦法,直到1709年2月,在無人島上獨自生活了四年多之後,被著名的航海家羅傑斯率領的杜克船隊所救。他的生活並沒有因為這段經曆而變得富有。1718年,他結識了丹尼爾·笛福,一年後,笛福用他提供的素材寫成了小說《魯濱遜漂流記》。

小說經過笛福的加工後,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小說中的魯濱遜不是一個海員,在陸地時,他已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在一次去非洲進行奴隸貿易時遇到海難,導致他流落到了一個荒島上。他以驚人的毅力用雙手創造了一個文明人生活所需要的條件,還馴化了一個土著人星期五,並成為他的仆人。28年後,當他回到那個文明世界中時,他依舊還是一個富翁。

魯濱遜的形象集中體現了上升時期資產階級的創業精神,也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個理想化的資產者形象。

現代個人主義的魯濱遜精神

這部小說的原名很長,叫《魯濱遜·克魯索的一生和令人奇異的、令人驚訝的曆險》,所以小說所講的內容是一個關於冒險的故事,魯濱遜之所以喜歡冒險,是因為他不能安於現狀。他的父親和他分享了一個人生經驗,即人在中間狀態是最幸福的。

上層的人成天為驕傲、妒忌、擔憂所困擾,而下層的人則處於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經常惴惴不安、艱辛勞作。人處在這兩個極端處境都是不行的。因此說,真正幸福的是中間狀態。

從現代人的角度理解,魯濱遜的不安分一半來源於天生,另一半則來自於後天。後天的因素來源於追逐個人價值的成就感,盡管在實現個人價值的道路上,魯濱遜心裏充滿了恐懼,但與個人價值所帶來的社會聲譽和財富相比,那些恐懼與曆險都屬於自然屬性,這些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

在西方文學史上,能夠代表西方個人主義精神的典型作品有《哈姆雷特》、《唐吉可德》、《浮士德》和《魯濱遜漂流記》。但是在這幾部作品中,不論是哈姆雷特,唐吉可德還是浮士德,他們都是擁有較高社會地位的人,只有魯濱遜是一個平民的角色。與其他三位相比,魯濱遜最能凸顯出整個西方現代個人主義。

馬克思認為,現代西方這種個人主義,這種不斷追求新東西的不安分精神,其背後就是現代資本主義。

小說中的魯濱遜不安於中產階級的安定與平庸,三次出海經商,在一次出海中,魯濱遜遭遇海盜被摩爾人俘虜,做了幾年奴隸後逃往巴西,在巴西成了一名種植園主。為了解決種植園勞動力缺乏的問題,他去非洲販奴,途中又遭遇了風暴,只身一人漂流到一座無人的荒島。

在這座荒島上,他開始了一段奇特的曆險。他自己建造信所、制造工具、馴服野獸、耕種土地,用各種方法尋找食物,通過與大自然的抗爭,改善了生活環境,還收複了一個土著,並將其訓練成自己的忠實奴仆。

當他陷入絕望時,就將宗教作為自己的精神支柱,他的精神基礎來源於自己的智慧和自信,而物質基礎則是來源於人類已經建立的文明成果。

從失事的船只上,他找到了各種各樣的必需品,但當看到底艙裏的一堆錢時,盡管他嘴裏說“這錢真是沒什麼用啊,這麼多錢,還不如一個小小的工具對我有用”,但他還是把錢帶走了。

20多年後,在另一艘失事的船只上,他又翻出一堆錢,他依然說“這麼些年錢對我太沒有用了,我現在最需要的是一只煙鬥”,可他還是把那些錢都拿走了。最後在他離開荒島的時候,他把這些錢全部都帶走了,這是他從荒島帶走的重要遺產。

通過這一行為,不難看出,盡管魯濱遜在荒島上孤獨的生活,但他從來沒有把自己當作一個真正意義的自然人,他給自己身上一直貼著一個社會人的標簽。一旦有機會回到文明社會時,這些錢就顯得非常重要。小說裏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場景,魯濱遜回到歐洲後,見到一個人,這個人為他代管了一些個人財產,並且這個人說要給他多少錢多少金幣。

關於金錢的例子足以說明,魯濱遜本質上還是個商人,是現代經濟人的代表。他在荒島上,面對大自然的壓力,所經受的苦難,所表現出的頑強的毅力,所呈現的制造工具的智慧,以及宣揚基督教,馴化星期五所表現出的訓練力,完美地將他打造成在逆境中永不言棄的超人,集堅強、勇敢、剛毅、勤勞和智慧於一身,最終得到了一個繁榮的個人殖民地。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這部小說是一部殖民者的輝煌創業史,更是一部被殖民者的血淚史。小說誕生後,魯濱遜便成了當時中小資產階級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因為它表現了新生的資產階級強烈的進取精神和啟蒙意識。

真正意義上孤獨的人所面臨的毀滅和危險

有一位研究魯濱遜的學者發現,魯濱遜在荒島上生活20多年,從來沒思念過父母,也沒想過女人,這對於一個社會意義上的人是不正常的。

事實上,《魯濱遜漂流記》有三部,我們通常讀的 這一部是第一部,在第二部中,魯濱遜回到英國以後,結婚了,但笛福很快便把他的妻子寫死了。這樣魯濱遜又恢複了單身,可以繼續他的冒險生涯。

這次他到了一個新島,並帶了一些女人,教那些流落荒島的人成家立業。在魯濱遜的眼中,女人和他帶來的菜籽、種子、工具沒有什麼分別,都是為了生存。可見,魯濱遜多麼的冷血與可怕。

在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是孤獨,魯濱遜從來沒有表現出對人的依賴。在荒島上,他一直做的事情就是防備。他花了巨大的精力為自己修建了一個被他稱為堡壘的東西--帳篷,在帳篷之外還有好幾排的柵欄和樹樁。這個堡壘沒有修建門,而是搭了一個軟梯,從頂上爬過去。而事實上在島上並沒有大型的野生動物出沒,他的防備無疑是在防止他人的的侵略。

魯濱遜從吃人土著那裏將星期五解救出來,其目的並不是為了多一個人陪伴,而是為了滿足他的需求。他發現自己需要一個幫手,在這之前他造過一艘大船,但是造成以後,他發現僅憑他自己力量根本無法將這艘船推入海中,盡管船離海岸很近。

魯濱遜在荒島上理解了人和人之間的關系,現代個人主義中的人是一個真正意義上孤獨的人,這個人骨子裏沒有家人也沒有社會。

由此,我們不得不反問這樣一個問題,這樣一些被排除了所有社會關系的完全孤獨的人是如何組成社會的?

父親告訴魯濱遜,中等階級的生活狀況是最幸福的,而他偏偏走上了一條冒險的道路。他在小說不斷地對自己說:我就是我不幸的締造者,是我自己把我帶到了無限的危險和災禍的地步。而恰恰也是這種危險和災禍的力量,成為真正推動他不斷地用理性勞動去改善自己生活的一個重要因素。

黑格爾說,整個現代生活就是一個永遠不知足的進程,旦你滿足了,就會馬上要追求下一個目標。也就是說你在現代的生活中想追求古典意義上滿足的幸福,幾乎是不可能的。

魯濱遜的曆險並沒有給他帶來常人的幸福感和滿足感,盡管他擁有超人一樣的能力,但當他的能力增長的時候,他的欲望也更大,而可悲的是,能力的增長永遠趕不上欲望的速度。如果要讓自己接近幸福,真正唯一的辦法就是改變你的欲望。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