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20

有趣的昆蟲與人類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2020年8月26日 - c20小編 自然之樹 
   
自然之樹

昆蟲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不陌生,小到螞蟻、蜜蜂,大到螳螂、螞蚱等,生活中隨處可見。

學術界定義:昆蟲,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蜘蛛是昆蟲?,蜈蚣是昆蟲?它們都不是,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成蟲通常有2對翅和6條腿,翅和足都位於胸部,身體由一系列體節構成,進一步集合成3個體段(頭、胸和腹)。

昆蟲作為地球上最龐大的群體,它們的行為無意間與人類何其的相似,下面逐一為大家講解!

「飼養」牲口的行為

在人類為了生存逐漸學會了春種秋收飼養牲口增加口糧。同樣自然界中,絕大多數群居的昆蟲都有明確的分工,部分昆蟲群體也「飼養畜生」,例如螞蟻「飼養」真菌。還有一些螞蟻「飼養牲畜」,例如蚜蟲、介殼蟲、 角蟬等,這些螞蟻在平時吃「牲口」的分泌物(相當於人類吃雞蛋)。

螞蟻「牧羊」



  

有時也會通過直接吃它們來補充所需蛋白質,在必要的情況下,這些螞蟻有時還會為它們搭建處所,將這些「牲口」當成自己的財產,進行轉移。

外出攜帶口糧的行為

人類在野外為了生存會特意攜帶儲水器皿,方便自身及時進行補水。更有趣的是部分昆蟲也有類似的行為,例如豐收蟻不飼養畜生,但是它們會建造倉庫存儲食物是自己在食物匱乏的季節有東西吃。

蜜罐蟻

而蜜罐蟻則是行走的存儲器,食物流體存儲在腹囊里,在食物充足的時候儘量多的食物,小小的身板攜帶著巨大的儲存罐,走到哪裡帶到哪裡,方便自身進行能量的補充。

傳授知識的行為

我們都知道螞蟻有著嚴格的分工和等級劃分,其中擔負蟻群生活物資的主要力量,工蟻的壽命有的可長達幾年。研究者研究成果表明,蟻群中似乎同樣存在著類似人類社會的信息存儲和轉移(只是傳遞),例如

紅木蟻養的的畜生

紅木蟻中的年老工蟻,它們在冬季來臨之前會將之前「飼養」牲口趕到搭建好的建築當中,驚奇的是這些年老的工蟻能夠記住去年冬天蚜蟲聚集的位置。在來年傳授給新的工蟻,然後新工蟻可以迅速找到蚜蟲。

政權的更迭行為

看似等級森嚴,在昆蟲界的低等級的個體似乎都是「順民」,不存在不和諧的行為發生,但是我們想錯了。其實在昆蟲王國裡面,一團祥和的局面只是表像,特別是在雌性個體為主導地位的群體中,每當「皇權」更迭之時,不安分的實力就會紛紛奪權,爭得你死我活的。

螞蟻打架

例如螞蟻中的雌蟻,其實在螞蟻王國對蟻后威脅最大的就是這些雌蟻,由於等級的劃分和蟻后對整個群體的控制,這些不安分的雌蟻的不出軌行為得到最大化的抑制、收斂。擔當蟻后的大限降到新的蟻后還未明確,在動物界實力為先的規則下,其他有機會上位的雌蟻就會大展身手躍躍欲試,通過各種手段打擊競爭對手。

比如肅清老蟻后的親衛,產的卵,儘可能多的對老蟻后派系進行趕盡殺絕,進而將自己的爪牙安排在原有的蟻巢周圍,從而擴大對一起競爭者的壓制效果。所以在野外我們看見大量的螞蟻屍體那就表明附近有兩個群體的螞蟻他們之間發生戰鬥,或者一個螞蟻王國發生動亂。

社會架構級構成原因



  

我們人類在早期是以女性為主的母系社會,這個時期的女性擁有社會決定性的話語權,因此那個時期的男性相對的成為了附庸,隨著人類文明的出現和社會的發展,才逐漸地變成現在男權社會。

昆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白堊紀時期,然而有意思的是一直到現在這些小傢伙的社會構成還是雌性為主導的體系。有意識的是現在的昆蟲社會對於後代的敷衍跟人類早期家天下一樣——大鍋飯,即集體撫養幼崽,當蟻后產下後代之後,有專門的工蟻對後代進行重點照顧,在螞蟻這種明確的分工體系下,每個後代都會受到一群的保護和精心的呵護,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很有可能是因為在殘酷的生存條件下,能極大地提高螞蟻乃至整個族群的生存機率。

螞蟻的這種社會形成的最後一步嚴格上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現在還有待進一步考證。或許只是因為棲息地提供的安全環境。還有一種說法是:一旦棲息巢穴形成,成年母蟻馬上不再生產,成為她們的共同母親——蟻后的附庸。

螞蟻按照分工分類

昆蟲社會構成之所以變成這樣,漢密爾頓提出的廣義適合度或稱親屬選擇理論,對此有所解釋。即螞蟻未必非得自己生產後代,基因與自己相近的親族產卵,自己幫忙照顧,就如同自己繁育後代一樣。不得不說自然中動物們唯一信任的就是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個體,這點不光是昆蟲,像獅子大型動物也同樣適用。

這點等同於向我們人類戶將自己的財產安全託付於親人一樣,相同的事昆蟲也利用這點。理察·道金斯提出了綠鬍鬚效應:如果一個基因使其攜帶者生有綠鬍鬚,而且這個攜帶者又能對其他生有綠鬍鬚的個體表現出利他行為,那麼自然選擇就會有利於這個基因在種群中得到傳布。

由此可見昆蟲並不像我們認為的那樣簡單,在小小的王國,它們的生存方式與我們人類何其相似,為了生存這些小生命展現出的團結值得我們人類進一步研究探討!

大家好我是自然之樹,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共同探討!

參考文獻:

荷爾多布勒著.超個體:昆蟲社會的美麗、優雅與奇妙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Human and ant social behavior should be compared in a very careful way to draw valid parallels.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Volume 39 2016 , e98 Ewa Joanna Godzińska

Hamilton, W. (1964). "The genetical evolution of social behaviour. I". 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