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讀餘秋雨《何謂文化》有感


2020年12月22日 - 文化小編  
   

彼岸花開果果

就像毛主席讀書時做的備注,有感覺才會作注,有共鳴才會有碰撞的火花,才有閱讀的價值,要不然只是讀了一個形式什麼都沒留下。試想你還能記得多少曾經讀過的書,甚至裏面的內容?

好的文章經得起歷史的錘煉,而不是一時的榮耀登頂,有那種大浪淘沙的感覺,這樣的文章都會有一種厚重感,有一種文化感,而不是快餐文化。

回到正題說文化,我的感覺是文化是使絕大部分舒服的傳承,骨子裏的修養,那是一種氣質,自然而然散發的,絕不是那些“偽裝的舒服”。就像裝文化人,仿造歷史古跡,以及刻意的文化特色。因為那只是文化的殘留而已,絕不是本質。

就像城市給我們的感覺一樣絕不是因為某個人某個名勝古跡才會對它念念不忘。北京有很多古跡有很多名人,但是發自我內心的喜歡卻不是這些,而是一種感覺,一種安全的感覺-因為是首都,是祖國的心髒。名人風景從不是文化的代名詞,有多少人會重遊故宮和長城呢?

文化是一種感覺的傳承,因為舒服我們才會一代代傳承下去,就比如禮義廉恥這些,因為禮儀對自己或者對別人都是一種尊重,受到尊重人就會開心,心裏就會舒服。

為什麼鬼谷子的言論沒有那麼盛行,我想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裏面有很多勾心鬥角,有很多令人不舒服的存在。為什麼詩經能從2000多年前傳到如今,是因為裏面記錄了很多開心的事情,至今尤記得“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有人說上學讀書就是學文化,其實我以前也是這麼覺得,但是現在才知道那很片面。“上學”的主要含義在於“學”,學方法學理念文化不是學來的,而是自己慢慢領悟習得的。有修養的人不都是高學曆者,那是人生的修行。學曆不等於文化,更確切地說是文化包含學曆,學曆只是基礎。

寫著寫著發現我說的文化有些籠統,但這是我的對於文化的感受就一個詞-舒服。令人舒服的傳承,衣食住行甚至思想只要令人舒服的都可以稱之為文化,當然是在道德的框架下,而且還要加一個詞,是讓絕大部分人舒服,審美思想等等。

中華民族文化延續5000多年,是唯一沒有斷層的,有它自己的體系和標准,不了解它的人會陰謀論甚至攻擊孤立,了解它的人就會知道它很包容就像一個睿智的母親一樣愛護自己的孩子。我們要做的就是了解盡量闡釋維護它。這是我心中所想所願。

參考餘秋雨《何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