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健康

「節氣養生」冬至除了吃餃子,還有哪些適合進補


2020年12月23日 - 健康小編  
   

瀟湘名醫

瀟湘晨報旗下健康醫療新聞帳號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

《黃帝內經》:“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冬三月,從農曆上為十月至十二月三個月,從立冬至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冬至作為其居中的節氣,陰極之至,陽氣始生。冬至之日又稱作“一陽來複”,大地陰快盡而轉為陽生,等到立春之日才會“三陽開泰”,就像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一樣,對待初生的陽氣,要像農民育苗、婦人懷孕一樣,需小心保護,精心調養,使其逐漸壯大。雖然我們一直講求早睡早起,但是在冬天,特別是老人,最好還是“睡個懶覺”比較好,最好等到太陽出來之後再起床。老人很容易陽氣不足,抵抗邪氣的能力不足,易生病,而太陽出來之後,氣溫相對比較高,太陽乃陽氣,陽氣足,自然抵抗力強了。

如果是患者,特別是一直服藥的患者,那麼,冬至前後這幾天,更應注意規律作息,早臥晚起,避免受寒。我們知道,中藥之所以能治病,是利用藥物的偏性調整人體陰陽的平衡。在冬至前後,與平時相比,人體內的氣血對外界的干擾更加敏感,所以盡量不要干擾到陽氣的初生。

1.當歸生姜羊肉湯

在我國許多地方有著冬至喝羊肉湯的習俗,羊肉可謂冬日滋補之首,吃羊肉既能禦風寒,又可補身體,對一般風寒咳嗽、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腎虧陽痿、腹部冷痛、體虛怕冷、腰膝酸軟、面黃肌瘦、氣血兩虧等效果良好。當歸生姜羊肉湯最早記載於東漢時期的《金匱要略》中。

《金匱要略》原文:“寒疝腹中痛,及脅痛裏急者,當歸生姜羊肉湯主之。”

當歸20g、生姜30g、羊肉500g,黃酒、食鹽各適量。

功效:溫中補虛,祛寒止痛。

做法:將羊肉剔去筋膜,焯水去除血水,切片。當歸、生姜、羊肉放入砂鍋中,加清水、黃酒、食鹽,武火燒沸後撇去浮沫,再改用文火燉至羊肉熟爛即成。

方中當歸羊肉,兼補兼溫,而以生姜宣散其寒。當歸養血而行血滯,生姜散寒而行氣滯,羊肉味厚氣溫,補氣而生血,補氣而得溫,則血自散而痛止。

2.肉蓯蓉粥

肉蓯蓉素有“沙漠人參”之稱,也是非常適合冬至進補的藥食兩用之藥材,早在唐代《藥性論》中便有對肉蓯蓉粥的描述。

《藥性論》原文:“補精敗,面黑勞傷:蓯蓉四兩(水煮令爛,薄切細研),精羊肉,分為四度,下五味,以米煮粥,空心服之。”

肉蓯蓉15g、精羊肉100g、粳米50g。

功效:益肝腎,補精血,壯陽並潤腸通便。

做法:肉蓯蓉加水適量,煮爛去渣;精羊肉切片入砂鍋內加水,煎數沸,待肉爛後,再加適量水;將粳米煮至米開湯稠時加入肉蓯蓉汁及羊肉再同煮片刻停火,蓋緊蓋燜5分鐘即可。

3.梨粥

冬至時分,天寒地凍,好多老百姓都住上了加裝保溫層的暖氣房,家中不再寒冷,然而長期供暖會導致室內異常乾燥,長時間呆在屋內,容易造成虛熱煩躁,咽喉出現不適,咳嗽有痰等症狀。《太平聖惠方》裏記載的梨粥尤其適合長時間處於暖氣房內的人食用。

《太平聖惠方》原文:“治小兒心髒風熱。昏憒躁悶。不能下食。梨渴粥方。”

鴨梨3個、粳米100g。

功效:清熱除煩,止咳化痰。

做法:鴨梨沖洗幹淨,切碎,放入鍋中,加清水煮半小時,撈去梨渣。再加入淘洗幹淨的粳米,續煮至粥成。

本品原用於小兒心藏風熱,昏懵躁悶,不能食;能降火,治熱嗽,為清熱止咳常用方。方中以梨為主,清熱除煩,止咳化痰;以粳米為輔佐,補益除煩,合用而成清熱除煩,止咳化痰之方。本品清熱,重在清心和清肺,故適宜心煩昏悶和肺熱咳嗽(本品性寒,寒嗽及脾虛便溏者不宜食用)。

4.五福飲

對於長期氣血虧虛的中老年人來說,冬至也是一年中最佳的進補時節。明代《景嶽全書》中記載的五福飲,功效如其名,可滋養五髒,補血益氣。

《景嶽全書》原文:“若三陰氣血俱虛,治節不行,而不便於溫者,宜五福飲。”

熟地黃9g、當歸9g、白術6g、人參6g、甘草5g、生姜5g。

功效:補血益氣,調和五髒。

做法:熟地黃、當歸、人參、白術、甘草研末,將生姜切絲,與藥末一同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後,取汁即可。

本品具有補血益氣、調和五髒的功效。方中的熟地黃補益肝腎,搭配當歸可起到養血補血的作用;人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白術健脾助氣;甘草益氣和中。

5.四君子湯

好多人在冬至時節有賴床的習慣,不愛運動。這並不一定是懶,也可能是氣虛表現,氣虛的人容易疲勞乏力,氣老是不夠用,不愛動也不愛說話,沒精神,愛出汗。這裏就不得不提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四君子湯了,四君子湯最初用於治療脾胃氣虛證,後世眾多的補氣健脾方劑,都是從該方衍化而來,因此有“天下補氣第一名方”的美稱。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原文:“治榮衛氣虛,髒腑怯弱,心腹脹滿,全不思食,腸鳴泄瀉,嘔噦吐逆,大宜服之。”

人參9g、白術9g、茯苓9g、炙甘草6g。

功效:補氣健脾。

做法:將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倒入砂鍋裏,用清水浸泡30分鐘,武火煮開後轉文火熬30分鐘,倒出湯汁;再加清水,武火煮開後轉文火熬30分鐘,將兩次湯汁混合即為一日量,分早、晚兩次服用。

本方以人參為君,補氣、健脾又養胃;配以白術,健脾,燥濕,還能加強人參的補氣健脾之力;再加上有健脾、滲濕效果的茯苓,補脾作用更加明顯;配上炙甘草,能協調諸藥而使他們共同發揮補氣健脾的效果。四藥皆為甘溫和緩之品,而呈君子中和之氣。

把中醫當做一種生活方式,把藥膳當做一種飲食方式,健康生活,規律飲食,持之以恒,遠離疾病。

來源:青島中西醫結合醫院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主要目的在於分享信息。版權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

市北區衛生健康局

市北區衛生健康局

我們將與您分享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的進展與成果,將新聞熱點、綜合查詢、保健防病的科學知識送到您的身邊。希望大家能從中汲取健康知識,創造屬於自己的陽光生活。

市北衛生健康

微信號 :sbwsjs

新浪微博:@市北衛生健康

我知道你在看喲

來源:市北衛生健康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