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電競

首屆電競畢業生經曆就業“大考”


2021年1月14日 - 電競小編  
   

新京報

新京報社官方帳號

圖為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大三學生在體育解說課上,進行電競解說訓練

從愛好到“專業”

2020年12月28日晚,在蘇州完成一場電競比賽解說後,王群凱坐高鐵趕回南京。他是南京傳媒學院(原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電競學院藝術與科技(電子競技分析方向)的大四學生,今年即將畢業。

在比賽季,他經常清晨坐最早一班高鐵去比賽現場,化妝、准備,和搭檔對接台詞,下午持續4、5個小時的電競解說,結束後坐高鐵趕回學校。

王群凱是該校電競專業方向招收的第一屆學生。2017年,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設立電競專業方向,同年9月,開設國內本科高校第一家電競學院。

高校對電競教育的關注,始於2016年9月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公布《關於做好2017年高等職業學校擬招生專業申報工作的通知》,在體育類中增補“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

隨後,多所院校開設電競相關專業,依據自身特色與資源,開設的專業方向涉及電競管理、電競解說、電競運營等不同領域。隨著中國傳媒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上海體育學院等開設電競相關專業,電子競技專業覆蓋到本科層次。2017年也因此被稱為電競教育元年。

“第一印象是可以學到電子競技台前、幕後的工作。”王群凱說,當時,在江浙滬一帶電子競技發展迅速,做電競“打工人”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彼時,中國傳媒大學也高調宣布招收電競方向專業的本科生。“愛打遊戲無罪,數媒專業電子娛樂方向歡迎熱愛電競行業的同學們”,2017年1月15日,中國傳媒大學官方微博發布了這條招生帖。

帖中提到的“電競方向”專業實際名為“數字媒體藝術(數字娛樂方向)”,後改名為藝術與科技(數字娛樂方向),從屬於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學生們習慣稱它為“數娛專業”。

在入讀中傳“數娛專業”之前,因為喜歡打遊戲,李澤(化名)沒少和父母“鬥爭”過,鉸網線、拔插線板、吵架是常有的事。沒想到,“鬥爭”中積累的遊戲經驗在藝考時派上了用場。李澤的大學同班同學江浩(化名)也喜歡打遊戲,“數娛專業最後錄取了20名學生,大家的共同點就是熱愛和了解電子競技。”

“電競專業”不教“打遊戲”?

遊戲數據分析、賽事策劃、賽事管理、賽事導播、電子競技解說、用戶行為分析、科幻與魔幻文學打開高校電競相關專業的課程介紹會發現,原來,“電競專業”並不像公眾原先以為的是教學生“打遊戲”。

江浩感興趣的是遊戲策劃。2020年8月,反戰主題電影《731》在北京國際電影節上舉辦發布會,江浩就和同學們一起策劃將該主題搬到遊戲中。在這款遊戲中,江浩負責策劃,配合團隊做出有啟發意義的遊戲。

在江浩琢磨遊戲策劃時,李澤已經開始了“朝九晚九”的實習生活。他簽約了一家頭部互聯網公司,從事遊戲運營,日常工作包括將企業開發的遊戲在平台上線,通過舉辦賽事等讓遊戲得到更多曝光,保持遊戲用戶的黏性。

李澤和江浩對未來的選擇似乎和電子競技沒有太大關系。但實際上,遊戲策劃、遊戲運營等都是電競產業鏈中的一環。

以一場電競賽事為例,需要賽事組織運營、解說、直播、後期、數據分析等多個崗位的通力配合。電競人才也只局限於電競運動員,電競解說、電競數據分析師、賽事運營方、電競俱樂部管理人員等,都屬於行業需要的人才。

南京傳媒學院電競學院副院長王思行說,社會對電競人才的誤解之一是認為“電子競技就是玩遊戲”。據他介紹,電競學院會針對性地培養遊戲開發、遊戲運營、播音解說等人才,第一屆130餘名學生的就業方向主要分為三類:電競賽事運營公司,APP程序開發,賽事策劃、賽事專業解說等。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副院長陳京煒一直強調,數娛專業並非培養“打遊戲的人才”,而是培養遊戲上遊產業的人才。學生們可從事的職業方向包括策劃遊戲、策劃遊戲比賽、運營遊戲等。

陳京煒說,遊戲行業分為上中下遊,上遊是遊戲研發、中遊可以從事電子競技賽事運營工作、下遊包括電子競技運動員、裁判、電子競技的播音解說等等。“遊戲是電子競技的材料,電子競技則讓遊戲有了延長壽命的可能。”

產教不融合仍是電競教育痛點

在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二層,走廊盡頭有一個百餘平米的房間,那就是“電競實驗室”的所在。實驗室內,一張大會議桌上碼放了一圈電腦,旁邊還有多媒體設備和展板。從環境布置來看,不如說是更像個網吧。江浩說,數娛專業的學生經常在這裏舉辦校級電競賽事,或者在有大型電競比賽時,一起在這裏觀賽。

此外,記者了解到,數娛專業的學生大都參與過國內大型電競賽事的實習,而且參與舉辦過校內的比賽,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江浩也曾去鳥巢參與過一場電競決賽的觀摩學習。

在高校電競相關專業的理論授課和實踐過程中,也不乏電競賽事運營企業的身影,比如,中國傳媒大學與國內頭部電競綜合性運營公司VSPN合作開設電競教育課程,該企業聯合創始人兼COO鄭奪被聘為中國傳媒大學客座教授;南廣學院和WUCG(世界大學生電子競技聯賽)共同開展“線上電競公開課”等等。

陳京煒認為,電競行業需要“活躍的思想,反推行業進步的年輕人”,這也是電競企業希望和學校合作,培養大學生的原因之一。同時,對於電子競技,高校的老師確實並沒有在一線做賽事的經驗。於是在有一些理論的構建之後,在賽事的策劃和運行層面,學校會請行業中的老師來教。

鄭奪和另外兩位王者榮耀KPL賽事制作人共同擔任授課講師,教授的課程既有理論課“遊戲數據分析”、“電競賽事策劃與制作”,也有實踐課“電競賽事轉播與執行”,還將開設“電子競技概論”。

鄭奪回憶,他主講的賽事策劃與賽事導播這兩門課在授課一周以後,學生們便成功策劃制作了中傳電競校園賽事。他認為,電競行業需要高層次複合型人才,來推動行業規範和產業升級,為電競行業注入全新動力。這樣的人才需要熱愛電子競技,有執行力、自驅力、創新能力等。

從實際情況看,雖然高校紛紛與電競企業合作,給學生帶來一線的行業信息和實踐機會,但電競相關專業的發展目前仍然面臨師資、教材、課程體系、實踐等諸多方面的問題與挑戰。

騰訊電競曾聯合超競教育、《電子競技》雜志面向供需兩端發起了一系列調研,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電競人才發展報告》。報告中提到,產教不融合是電競教育痛點,目前只有3成的電競專業學生認為所學內容對未來就業有很大幫助。

與此同時,電競專業學生在專業學習和非遊戲時間之外,每周投入電競相關活動在5小時以下的占到43.3%。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學校本身沒有給學生提供一個好的研究或者實踐平台。

江浩曾經有從事賽事轉播的想法,但最後選擇了保研。對於為何沒有往電競賽事方向發展,江浩有他的顧慮。江浩認為,電競行業的確人才缺口非常大,但急需的是管理層的人才。賽事轉播扮演的是類似導演的角色,因為缺乏實踐,他覺得自己還不能勝任賽事轉播。

江浩解釋說,缺乏實踐的原因也有客觀條件的局限。目前,大型電子競技賽事多在上海、廣州等地方舉辦,北京項目少、賽事也少。北京的學生如果不去外地很難獲得賽事實習的機會。此外,在北京舉辦多為決賽,學生無法從賽季之初就參與,很難得到鍛煉機會。加上疫情影響,他們大三下半學年本來安排好的實習計劃只能擱淺,大四階段目前都忙於畢業設計,很難騰出時間再去實習。

在江浩看來,電競相關專業學生的優勢在於很早就能接觸甚至深入行業,可以更早地做出職業規劃,有足夠的空間去判斷畢業後是否進入電競相關企業。

電競行業需要去“妖魔化”

“我簽的是經紀約,每年參與的賽事有兩場,還有交通等成本,平均下來掙的錢和普通畢業的大學生差不多。”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王群凱目前還處於解說發展聯賽的階段,他希望未來能成為職業聯賽解說。

“電競解說面臨自身天賦和心理壓力兩大挑戰”,曾經有一場重要賽事的解說經曆對王群凱觸動很大。2020年12月24日,王群凱得到了一個解說IG戰隊和RNG戰隊(兩家電競俱樂部戰隊)比賽的機會,這一強強對戰被稱為電競界的“春晚”。因為青澀,他和來自另一所高校的女搭檔被“彈幕”罵了一通。王群凱解釋道,電競解說跟普通賽事解說不同,前者娛樂性更強。他說話語速比較慢,習慣分析對戰戰況,有時候會因為前一個戰況說得太長,錯過下一個精彩點。這時候就會被觀眾掛彈幕指責。

圖為王群凱同學在解說電競比賽現場,受訪者供圖

對王群凱而言,他未來的職場生涯要面對的競爭,不僅來自於電競相關專業學生,還有其他跨專業進入電競領域的學生。

日前,騰訊電競聯合企鵝智庫、尼爾森和國際電子競技聯合會研究發布的《2020全球電競運動行業發展報告》表示,這一行業幕後崗位需求量巨大,人才供給不足。《報告》稱,我國現有的電競從業人數5萬人,人才缺口高達50萬,主要集中在產業運營、內容制作、主持解說與數據分析四大領域,產業崗位種類已超過100種,涉及的大學專業數量也超過100個。

巨大的人才需求也吸引了越來越多跨專業學生進入該領域。《2019年度中國電競人才發展報告》顯示,高等院校的非電競專業應屆畢業生與電競專業應屆畢業生在受歡迎程度上並沒有顯著差異。

早在2015年,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體育播音主持研究所教師徐力便發現電競賽事解說是一個潛在的市場。2017年隨著手機遊戲《王者榮耀》的推廣,電子競技掀起了第三波浪潮,舉辦賽事的騰訊聯系到他希望招募一批學院派的解說。因此,他便將體育解說與電競轉播相結合,在大三階段開設的選修課中教授電競解說的內容。徐力認為,電子競技越來越成為青年人傳媒類的主要消費內容,電競解說靠有聲語言去表達,承擔著培育一代年輕人三觀的重要作用,這就是高校參與培養專業解說的目的。

圖為徐力老師在給學生們上體育解說課,課上進行電競解說訓練

圖為學生們在體育解說課上進行電競解說訓練

徐力介紹,2015年播音學院本科生畢業100人中,10%的學生走上了電競比賽的賽事解說舞台,有些甚至成為網絡紅人。據其了解,目前做職業解說的學生月薪以3萬起,大牌“網紅”解說年薪在80萬到100萬之間。

但徐力也認為,隨著各個崗位的飽和,這個數據有可能會縮減。他強調,電競解說本身屬於稀缺人才,崗位也是稀缺崗位,但中國主流聯賽屈指可數,南京傳媒學院、浙江傳媒學院、上海體育學院等都在培訓解說人才,因此,“學的人很多,能成為頂尖人才的很少。”

在王群凱看來,每年有很多人進入這個行業,也有很多人退出,“大多數進入這個行業的人不是為了暴富,而是因為喜歡和擅長。”

“只要進入電子競技行業就會賺大錢,這是誤解。”王思行說,“電競行業興起後出現的新崗位,讓更多人有了新的職業選擇和規劃。我們應該把它們當成普通職業看待。”王思行認為,是時候對電競行業“去妖魔化”了。

新京報記者 劉洋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翟永軍 攝影 李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