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宇宙

神舟十二號的太空出艙,具有怎樣的戰略意義?


2021年7月06日 - 宇宙小編 地圖啟示錄 
   

地圖啟示錄

近日,我國發射的神舟十二號宇宙飛船所搭載的3位航天員,順利地完成了太空出艙任務,給14億國人傳輸回了太空視角下的地球絕美照片,同時也宣告我國更為成熟的掌握了這一核心航天技術。那麼世界上都有哪些國家具備太空出艙技術,而我國在這一領域目前又處於什麼水平呢?另外,太空出艙技術對我國未來的發展有著怎樣的戰略意義呢?

事實上本次神舟十二號飛船所完成的太空出艙,並不是我國航天員首次在太空行走,早在2008年9月27日北京奧運剛結束不久,我國神舟七號飛船所搭載的航天員翟志剛便成功進行了第一次太空出艙行走,標志著我國成為繼蘇聯和美國之外的第三個實現這一載人航天核心技術突破的國家。1965年,蘇聯航天員阿列克謝·列昂諾夫在“上升2號”宇宙飛船航天飛行期間,實現了離艙12分鐘的太空行走,成為歷史上首位實現太空行走的航天員。當時正處於美蘇太空爭霸的關鍵時期,不甘心落後於蘇聯的美國在3個月後也成功進行了一次太空行走,航天員愛德華·懷特搭乘格米尼4號宇宙飛船,在全世界的仰望下,在太空中漂浮了創紀錄的23分鐘。太空出艙活動和載人天地往返以及交會對接被稱作是載人航天的3大核心技術,不光是我國,美俄派送上太空的航天員每一次進行太空出艙行走,同樣也會引起舉國甚至是全世界的關注,根本原因在於這項關鍵的太空技術具備以下幾大重要作用。

一是可以讓航天員對航天器進行維修與維護,很多關鍵部件在太空艙外,所以航天員必須出艙去進行機器的檢查和及時更換受損零件,以很好地保證航天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例如,2005年美國"發現號"航天飛機進入太空後,航天員曾三次出艙查看航天飛機隔熱瓦破損情況,並及時進行了修補,從而避免了重蹈"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返回地球途中爆炸覆轍的災難。二是行走於太空之上的航天員,可以組裝、搭建大型的空間站和飛往外天體的載人飛行器,促進對空間的探索與利用。例如,可以在近地軌道,經過多次發射在航天員的協助下,組裝成載人登月飛行器,飛往月球以實現載人登月的目標。

三是航天員可以在太空中進行各種科學試驗,由於外太空處於失重狀態,在這種環境下生長的動植物以及合成的材料,跟地球上的完全不同,極具科研實驗價值。所以,航天員通過出艙活動,可以在航天器的外表面安裝科學試驗裝置,並回收試驗樣品來展開太空實驗。四是出艙的航天員能去釋放或抓取衛星,從而替衛星發射和回收節約大量成本。五則是在其他航天器發生異常的情況下,航天員的出艙活動就會變成一個非常重要的救援手段。例如,某個空間站發生了危險情況,裏頭的航天員便可以通過太空行走轉移到另一個安全的航天器中,從而保障航天員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