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毛澤東評批王勃,寫就品評歷史人物最長的一段千字批語


2021年10月15日 - 歷史小編 作家文摘報社 
   

作家文摘報社

《作家文摘》報社官方帳號

毛澤東十分重視對於青年的培養,對於王勃這樣一位中國古代的少年英才,毛澤東似乎更是青睞有加。王勃是初唐時期極富才華的文學家,尤擅駢文,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初唐四傑”,可惜英年早逝。王勃的其人其才,曾觸發毛澤東一段近千字的感慨,而這也成為毛澤東品評歷史人物時所寫就的最長的一段批語。

毛澤東的這段批語,寫在一本清代項家達所編的《初唐四傑集》中。他在王勃《秋日楚州郝司戶宅餞崔使君序》一文的標題前畫了一個圈,並於旁邊寫下這段批語。毛澤東的這段批語,其意涵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一是考證王勃生平,二是評價王勃詩文,三是陳說自己對青年的態度。

01考證生平:“這個人一生倒黴”

這段千字批語的第一部分是關於王勃生平的考證。毛澤東這樣寫道:

是去交趾(安南)路上作的,地在淮南,或是壽州,或是江都。時在上元二年,勃年應有二十三四了。他到南昌作《滕王閣詩序》說,“等終軍之弱冠”。弱冠,據《曲禮》,是二十歲。勃死於去交趾路上的海中,《舊唐書》說年二十八,《新唐書》說二十九,在淮南、南昌作序時,應是二十四、五、六。《王子安集》百分之九十的詩文,都是在北方——絳州、長安、四川之梓州一帶,河南之虢州作的。在南方作的只有少數幾首,淮南、南昌、廣州三地而已。廣州較多,亦只數首。交趾一首也無,可見他並未到達交趾就翻船死在海裏了。有人根據《唐摭言》《太平廣記》二書斷定:在南昌作序時年十三歲,或十四歲。據他做過沛王李賢的幕僚,官“修撰”,被高宗李治勒令驅逐,因為他為諸王鬥雞寫了一篇《檄英王雞》的文章。在虢州時,因犯法,被判死,遇赦得免。……這個人一生倒黴,到處受懲,在虢州幾乎死掉一條命。

毛澤東對王勃生平的考證,著重於推斷王勃在淮南寫就《秋日楚州郝司戶宅餞崔使君序》和在南昌寫就《滕王閣序》時的年齡。

毛澤東在《初唐四傑集》上的批注(中央檔案館)

關於王勃撰寫《秋日楚州郝司戶宅餞崔使君序》的年齡,毛澤東認為是“去交趾(安南)路上作的,地在淮南,或是壽州,或是江都。時在上元二年,勃年應有二十三四了。” 毛澤東之所以作此推斷是有根據的,他的根據是王勃在這篇序的開頭明確交代的寫作時間——“上元二載,高秋八月”,即公元675年的8月,由此可推定王勃當時的年齡。

關於王勃在南昌撰寫《滕王閣序》時的年齡,歷來有二說。一種說法是根據《唐摭言》《太平廣記》中的記載,認為王勃在南昌作序時為13歲或14歲;另一種是說法是根據《新唐書》和《舊唐書》中的《王勃傳》,認為此序是王勃前往交趾省親途中所作,應為20多歲。對於王勃傳記,毛澤東非常熟悉,他曾在《新唐書·王勃傳》中的“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為腹稿”下劃過著重線。正是根據新、舊《唐書》中的記載,又結合序中的“等終軍之弱冠”這一表述,毛澤東對後說表示贊同,並進一步推斷王勃時年當在“二十四、五、六”。

為進一步論證自己對於王勃寫作《滕王閣序》年齡的推斷,毛澤東又從王勃詩文創作的地緣性上進行了分析,他寫道:“《王子安集》百分之九十的詩文,都是在北方——絳州、長安、四川之梓州一帶,河南之虢州作的。在南方作的只有少數幾首,淮南、南昌、廣州三地而已。廣州較多,亦只數首。交趾一首也無,可見他並未到達交趾就翻船死在海裏了。” 由於王勃在南方創作的詩文較少,而《秋日楚州郝司戶宅餞崔使君序》與《滕王閣序》恰屬於這少數的南方之作,由此便增加了二者寫作時間上的相近性。由於《秋日楚州郝司戶宅餞崔使君序》一文的寫作時間基本沒有爭議,即二十三四歲,那麼《滕王閣序》的寫作時間也應距此不遠。

在對王勃年齡進行考證之後,毛澤東又敘述了王勃短暫的一生:“他做過沛王李賢的幕僚,官‘修撰’,被高宗李治勒令驅逐,因為他為諸王鬥雞寫了一篇《檄英王雞》的文章。在虢州時,因犯法,被判死,遇赦得免。”少有才名的王勃,本應仕途順遂,然而其短暫的一生卻跌宕起伏,最終溺水而亡,不禁令人唏噓。對王勃的人生經歷,毛澤東用充滿遺憾又略帶感傷的語氣寫下了這樣一句評語:“這個人一生倒黴。”

從毛澤東完全憑記憶寫下的這段關於王勃生平的考證文字,不僅可以看出他對歷史的熟悉,更可以看到他廣博的閱讀量與嚴密的分析判斷能力。

02

評價詩文:“光昌流麗之外,還有牢愁滿腹一方”

“一生倒黴”的王勃,卻留下了“光昌流麗”的詩文;也正是這“一生倒黴”的特殊人生經歷,又讓其詩文多了“牢愁滿腹”的一面。毛澤東批語的第二部分就是對於王勃詩文創作的評價:

這個人高才博學,為文光昌流麗,反映當時封建盛世的社會動態,很可以讀。這個人一生倒黴,到處受懲,在虢州幾乎死掉一條命。所以他的為文,光昌流麗之外,還有牢愁滿腹一方。杜甫說“王楊盧駱當時體,……不廢江河萬古流”,是說得對的。為文尚駢,但是唐初王勃等人獨創的新駢、活駢,同六朝的舊駢、死駢,相差十萬八千裏。他是七世紀的人物,千餘年來,多數文人都是擁護初唐四傑的,反對的只有少數。

這段批語中,毛澤東首先對王勃的文學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這個人高才博學,為文光昌流麗,反映當時封建盛世的社會動態,很可以讀。”從“很可以讀”四個字,可以看出毛澤東對王勃作品十分欣賞。毛澤東曾在王勃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詩的天頭上面,批注過一個字“好”。他特別提到了王勃對於駢文創作的貢獻,指出王勃雖“為文尚駢”,但寫的卻是“新駢、活駢”,與六朝之“舊駢、死駢,相差十萬八千裏”。

作為“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他不滿當時文壇上盛行的以“上官體”為代表的纖細柔弱、骨氣盡失的文風,試圖改革其弊。其文學作品“壯而不虛,剛而能潤,雕而不碎,按而彌堅”,對當時的文壇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對此,毛澤東引用杜甫《戲為六絕句》中的“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一詩,肯定了王勃等人為改變六朝以來浮華文風,促進唐代文學發展所起到的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特別需要提到的一點是,毛澤東在這裏不僅看到了王勃為文“光昌流麗”的一面,還結合他的命運遭際,指出他的為文“光昌流麗之外,還有牢愁滿腹一方”。

最能突出體現王勃為文“光昌流麗”和“牢騷滿腹”相結合特點的,就是毛澤東在批語中提到的《滕王閣序》。

滕王閣,位於今江西南昌,得名於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王勃在去交趾探望父親時途經此地,恰逢都督閻伯嶼為滕王閣的重修落成而舉辦宴飲。王勃有幸參加這次宴會,席間作此序。

此文一方面“光昌流麗”,用生動的筆觸描繪了登臨滕王閣所見之壯麗景象。全文對仗工整,辭藻華麗,用典繁富,聲律和諧,極具藝術之美。雖是駢文,但卻內容豐富,情感真摯,正所謂毛澤東所言“新駢、活駢”。如: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千古流傳。毛澤東對此句也甚是喜歡。20世紀60年代,毛澤東在和子女的談話中曾提到《滕王閣序》,談興至濃時,他坐到桌前,揮毫寫下過這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王勃畫像

另一方面,此文又“牢騷滿腹”,抒發了作者對於人生無常、命運多舛的慨歎,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的心境。如: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裏。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淩雲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這段文字中的“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都是作者結合自己身世經歷的真誠表達,讀來令人動容。

毛澤東獨具慧眼,看到了天生的才華稟賦與後天的人生遭際所成就的王勃“光昌流麗”與“牢騷滿腹”共存的獨特文學風格。

03

陳說態度:“青年人比老年人強”

也許是惋惜王勃的英年早逝,毛澤東借此又生發出對中國古代早逝英才的憐惜,並作出一番關於“青年”的論述:

以一個二十八歲的人,寫了十六卷詩文作品,與王弼的哲學(主觀唯心主義),賈誼的歷史學和政治學,可以媲美。都是少年英發,賈誼死時三十幾,王弼死時二十四。還有李賀死時二十七,夏完淳死時十七。都是英俊天才,惜乎死得太早了。

青年人比老年人強,貧人、賤人、被人們看不起的人、地位低的人,大部分發明創造,占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他們幹的。百分之三十的中老年而有幹勁的,也有發明創造。這種三七開的比例,為什麼如此,值得大家深深地想一想。結論就是因為他們貧賤低微,生力旺盛,迷信較少,顧慮少,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說敢幹。如果党再對他們加以鼓勵,不怕失敗,不潑冷水,承認世界主要是他們的,那就會有很多的發明創造。我們近來全民性的四化運動(機械化、半機械化、自動化、半自動化),充分地證明我的這個論斷。由王勃在南昌時年齡的爭論,想及一大堆,實在是想把這一大堆吐出來。一九五八年党大會上我曾吐了一次,現在又想吐,將來還要吐。

這段批語中提到的王弼,是三國時期經學家、哲學家,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其少時便明察聰慧,通辯能言,官至尚書郎,著有《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等,病亡時年僅24歲;賈誼,西漢著名政論家、文學家,少有才名,文帝時任博士,後為梁懷王太傅,因梁懷王墜馬致死愧疚不已,抑鬱而亡,時僅33歲;李賀,唐代著名詩人,其出身世家,卻仕途不順,27歲時英年早逝;夏完淳,明末詩人,抗清將領,5歲知書,7歲能文,14歲隨父抗清複明,被捕被殺時年僅17 歲。

毛澤東一次性列舉這麼多英年早逝的歷史人物,一方面表達了自己的惋惜之情,一方面也是為了引出一個重要觀點:“青年人比老年人強”。

為此,毛澤東又提出了一個問題:“大部分發明創造,占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他們幹的。百分之三十的中老年而有幹勁的,也有發明創造。這種三七開的比例,為什麼如此,值得大家深深地想一想。”

對於這個問題,毛澤東緊接著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他寫道:“因為他們貧賤低微,生力旺盛,迷信較少,顧慮少,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說敢幹。”毛澤東的這一觀點,實際上蘊含著辯證法的思想。他發現了“貧賤低微”與“生力旺盛”之間的內在聯系,認為二者之間存在因果轉化的客觀必然。在毛澤東看來,地位低下被壓抑的主體,才擁有更多實現內心渴望的動力;而地位較高的主體,則充滿惰性和畏懼心理。因此,作為“青年”的前者富有生命力,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說敢幹;而作為“中老年”的後者則唯唯諾諾、思前想後,甚至有時成為時代前進的阻礙。

1958年5月,毛澤東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

正因如此,毛澤東十分反對壓制青年人。他在批語中說:“一九五八年党大會上我曾吐了一次,現在又想吐,將來還要吐。”這裏的“我曾吐了一次”指的是,1958年5月8日,毛澤東在党的八大二次會議上所作的“破除迷信”的講話。在這個講話中,他列舉了古今中外29位年輕有為的青年人的例子。其列舉這些人物的目的,就是為說明:青年人是要勝過老年人的,學問少的人可以不迷信學問多的人,不要為大學問家所嚇倒!要敢想,敢說,敢做,不要不敢想,不敢說,不敢做。這種束手束腳的現象不好,要從這種現象裏解放出來。

同年的5 月18 日,毛澤東又在文件上批示:

此件印發大會各同志閱讀。請中央工業交通部門各自收集材料,編印一本近三百年世界各國(包括中國)科學、技術發明家的通俗簡明小傳(小冊子)。看一看是否能夠證明:科學、技術發明大都出於被壓迫階級,即是說,出於那些社會地位較低、學問較少、條件較差、在開始時總是被人看不起、甚至受打擊、受折磨、受刑戮的那些人。這個工作,科學院和大學也應當做,各省市自治區也應當做。各方面同時並舉。如果能夠有系統地證明這一點,那就將鼓舞很多小知識分子、很多工人和農民,很多新老幹部打掉自卑感,砍去妄自菲薄,破除迷信,振奮敢想、敢說、敢做的大無畏創造精神……

這一批示的中心思想,實際上與毛澤東對於青年人的認知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反映了毛澤東認為“被壓迫階級”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的思想。

重視青年的作用,主張要對青年多多鼓勵和放手任用,是毛澤東始終如一的觀點。早在1953年6月30日,毛澤東在接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主席團時,就曾說道:

要選青年幹部當團中央委員。三國時代,曹操帶領大軍下江南,攻打東吳。那時,周瑜是個“青年團員”,當東吳的統帥,程普等老將不服,後來說服了,還是由他當,結果打了勝仗。現在要周瑜當團中央委員,大家就不贊成!團中央委員盡選年齡大的,年輕的太少,這行嗎?自然不能統統按年齡,還要按能力。團中央委員候選人的名單,三十歲以下的原來只有九個,現在經過党中央討論,增加到六十幾個,也只占四分之一多一點,三十歲以上的還占差不多四分之三,有的同志還說少了。我說不少。六十幾個青年人是否都十分稱職,有的同志說沒有把握。要充分相信青年人,絕大多數是會勝任的。個別人可能不稱職,也不用怕,以後可以改選掉。這樣做,基本方向是不會錯的。青年人不比我們弱。老年人有經驗,當然強,但生理機能在逐漸退化,眼睛耳朵不那麼靈了,手腳也不如青年敏捷。這是自然規律。要說服那些不贊成的同志。

1957年5月,毛澤東接見出席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而在這篇王勃詩文引發的批語中,毛澤東再次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寫道:“如果党再對他們加以鼓勵,不怕失敗,不潑冷水,承認世界主要是他們的,那就會有很多的發明創造。”

毛澤東對於王勃其人其文的評批,已經遠遠超越了文學的層面,而是將視野投向一個更為廣闊的世界,一個與社會發展緊密聯系的世界,一個面向全體青年人的世界,而這樣的評批也只能屬於政治家兼詩人的毛澤東。

來源:微信公眾號“党史博采”

責編:劉海波

審校:丁歷

終審:孔平

限用範圍:僅限北京地區。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1年10月31日

訂閱方式:北京郵政各營業網點、上門收訂均可使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