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預言

《乾坤萬年歌》預言,木邊一兔走將來,木邊一兔究竟是未來的誰?


2021年12月03日 - 預言小編  
   

昇鬥閑人17:26

乾坤萬年歌的第N種解法(9)

接上一期,我們繼續秉承著對於傳統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態度,解讀一下周呂望《乾坤萬年歌》上一期我們講了關於康熙皇帝剿滅准噶爾部的詩句。本期繼續解讀下段詩句的內容。

誰知不許乾坤久 一百年來天上口,木邊一兔走將來,自在為君不動手。

“誰知不許乾坤久”其實極具深意,“乾坤”在這裏指代清朝的統治,就如同《乾坤萬年歌》中的乾坤一樣,都是一個含義。之所以稱“不許乾坤久”這就要從上一期我們講“准部”說起,上一期講到康熙皇帝,清剿准噶爾軍,逼得噶爾丹自盡,邊疆恢複安寧,上一段詩文就講到這裏。可是後來雍正皇帝即位,本想出兵徹底剿滅准噶爾部,但事與願違,發兵連吃敗仗,清軍雖偶有勝利,但在邊境始終僵持,雙方都已無力再戰,最終開始議和。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雙方基本達成議和。但在外界看來清朝多多少少有些沒面子,天威受損。乾隆皇帝即位後,一直希望挽回大清國的顏面。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乾隆皇帝“背信棄義”趁准噶爾部內亂,出兵完全控制衛拉特區域,准噶爾汗國滅亡。清軍攻入伊犁後,將原本作為人質禁錮在伊犁的大和卓(名波羅尼都)、小和卓(名霍集占)釋放。大小和卓表示願意投奔清軍。清軍控制伊犁後,希望他們能夠返回新疆天山以南地區,收攏舊部進行招撫。大和卓表示願意返回南疆,統領維吾爾民眾,效命清廷。大和卓返回葉爾羌進行招撫,小和卓繼續留在伊犁,統領喀什等地的教眾。乾隆皇帝本以為,邊疆從此太平。誰曾想僅僅過了1年,叛亂又起。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小和卓趁機出逃伊犁,勾結衛拉特蒙古輝特部,與首領阿睦爾撒納發動叛亂,結果遭清軍追擊下,倉皇逃竄,阿睦爾撒納逃往哈薩克,小和卓逃回葉爾羌。阿睦爾撒納在沙俄的暗中支持下,收集殘部,自立為汗,重返西域。清軍再次失去對天山北路的掌控。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派去招撫大小和卓的副都統阿敏道以及100多名士兵,被小和卓在庫車城外殺害,公開舉兵反清叛亂。乾隆皇帝傳諭定邊將軍成袞紮布、兆惠全力擒拿阿睦爾撒納,定於次年春天發兵南疆。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定邊將軍兆惠奉命由伊犁率部南下,指揮清軍平亂。雙方廝殺,清軍連勝。因天寒地凍,清軍遭圍困,援兵未到,近乎彈盡糧絕。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正月,定邊右副將軍富德率援兵趕到,終得解圍。此後,清軍籌集糧餉,進攻葉爾羌城,各路鎮守的叛軍陸續投降,清軍進駐葉爾羌城。大小和卓出逃巴達赫尚部,清軍派人交涉,首領素勒坦沙將2人處死,屍首送交清朝。史稱“清平大小和卓之戰”,這便是“誰知不許乾坤久,一百年來天上口”的意思。“ 一百年來”就是自清朝建立的1636年到1757年的100多年。“天上”指的是天山之上,包括天山南路和北路。“口”就是指大小和卓,因為是兄弟二人,一大一小兩個口,組成一個“回”字,也就是指“回部”。

我們上一期說過兩段詩文涉及2個古代少數民族部落,上一期講的是“准部”,這一期講的是“回部”。為什麼“准部”和“回部”會在詩文中出現呢?那是因為乾隆皇帝為顯示大清國的天威,命西洋畫師郎世寧、王致誠、艾啟蒙等繪制《平定准噶爾回部得勝圖》,圖版共16幅為法國鐫銅版印刷,制作歷時11年。世界多位著名雕刻家曾進行仿刻,可謂享譽世界,原版現散落於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中。所以,一直強調這兩段詩文的聯系,原因就在這裏,而平定“准部”, “回部”也讓當時的世界看到清朝維護邊疆安全,領土完整的決心。

木邊一兔走將來,大家都猜是一個“柳”字,沒錯就是柳字。有朋友說是未來之人,其實這個人是清朝的名將,一等超勇公。柳算是他的漢姓,此人就是多拉爾·海蘭察,鄂溫克族,滿洲鑲黃旗人,多拉爾氏。清朝時有一些少數民族為更好地與漢族融合,便於生活溝通,會使用漢姓。鄂溫克族,多拉爾氏便是使用“柳”作為漢姓。海蘭察真可謂是南征北討,身經百戰,大清國戍邊勇將。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首次以索倫族馬甲的身份隨大軍征戰准噶爾部。生擒叛亂的輝特部台吉巴雅爾。擢升一等侍衛,賜予騎都尉加一雲騎尉世職,紫光閣功臣像中懸掛其畫像。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升記名副都統。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率兵自雲南入緬,參加清緬戰爭。屢立戰功,多次擊潰緬軍。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率部越過萬仞關,擊敗緬軍,搗毀緬軍大寨。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因功擢升鑲黃旗蒙古副都統。再次擊退來犯緬軍,得勝班師回朝。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調任鑲白旗蒙古副都統。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自雲南赴四川參加征討大小金川之戰,當年,平定小金川。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與福康安、普爾普等攻克大石卡。炮擊紮木什克寨,大金川的首領索諾木束手就擒,徹底平定金川之亂。海蘭察獲加封一等超勇侯,賜雙眼花翎。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授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補公中佐領。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指揮清軍平定甘肅、青海,回、撒拉族叛亂。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甘肅回亂再起,海蘭察率巴圖魯侍衛生擒叛首張文慶。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林爽文在台發動叛亂,海蘭察任參贊大臣,隨福康安南下平亂。清廷嘉獎進二等超勇公,賜紅寶石頂、四團龍補褂。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清軍抓獲叛首林爽文,押解京師,叛亂平定。禦賜海蘭察紫韁、金黃辮珊瑚朝珠,乾隆皇帝親題贊詞。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廓爾喀侵襲後藏地區,海蘭察任參贊大臣,隨福康安入藏平亂。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軍連克廓爾喀軍,大獲全勝,叛首請降。海蘭察晉封一等超勇公。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三月,海蘭察逝世,清廷追諡武壯。

乾隆皇帝禦准海蘭察加恩入“昭忠祠”, 昭忠祠是古代為紀念衛國戰爭中陣亡的將士而建的廟宇或祠堂,以昭示忠良將士之功。海蘭察並非陣亡,但乾隆皇帝為旌揚其戰功,破格恩准,位列紫光閣功臣。

自在為君不動手,說得正是有了這些能夠為清廷平亂戍邊的忠臣良將,乾隆皇帝又何須自己禦駕親征。下一期繼續講一講餘下的詩句。

乾坤萬年歌的第N種解法連載中,未完待續,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轉發。

希望收藏本文的朋友點個贊,評論一下,您的支持是我們繼續的動力,謝謝大家!

本文出自“乾坤萬年歌的第N種解法”由百家號“昇鬥閑人”原創,發布於百家號平台,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