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兒童

一起來看,江漢區2022年有哪些發展亮點


2021年12月16日 - 兒童小編  
   

長江日報發布時間: 2021-12-15 19:47長江日報官方帳號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2月15日訊
12月15日,武漢市江漢區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江漢區人民政府代區長葉文靜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提出,2022年江漢區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長總值增長7.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居民收入增長快於經濟增長。

長江日報記者梳理報告發現,2022年江漢區的發展還有這些亮點——

承接武漢數字人民幣試點、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試點

打造中部“一街一城”金融新高地。以數字金融、綠色金融為抓手,主動承接武漢數字人民幣試點和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試點;落地湖北新舊動能轉換ETF基金,探索引入黃金等要素交易市場;新增金融機構5—6家,金融業增加值突破400億元。

建設武漢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核心區。立足“百年商道”亮點區片,建設前沿時尚慢生活消費街區;推動越秀國際金融匯、南國中心二期開業運營,武漢工藝大樓、民眾樂園改造升級,聯動推進武廣、江漢路步行街國際一流消費目的地建設;引進國內外知名首店和連鎖品牌50家以上;策劃開展文旅、商貿、會展、節慶活動30場;打造花園道、太和裏、江宸天街、華發中城商都等一批網紅消費打卡地。

制定數字經濟產業創新發展政策。支持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鐵塔等通信信息區域總部做大做強,促進“5G+”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功能性平台建設,發展壯大武漢雲數字經濟總部區、中國電子數字經濟發展總部區、華中區塊鏈科技融合創新中心、武漢數字產權評估和交易中心;支持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數字金融、供應鏈金融、在線經濟等新業態。

鞏固樓宇經濟在全區經濟中的“第一拉動力”地位。“一樓一策”推進低效樓宇升級,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樓宇改造;引導樓宇差異化發展,集聚培育一批多功能、複合型、高能級的區域總部;加快推進首地航站樓、太平洋金融廣場等項目投用。

引進、服務“高精尖缺”產業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

優化全域創新生態。構建以“江漢創穀”為核心、以創新樓宇為重要載體、以“雙創”平台為重要支撐的創新發展格局;新建市級以上創新孵化載體2家,打造創新街區、創新樓宇2個,新增高新技術企業70家;以“高精尖缺”為導向,大力培養引進、服務保障產業領軍人才、高水平創新團隊。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新增“一事聯辦”事項10個,推動高頻事項實現“一窗通辦”“跨市通辦”;新增市場主體2.5萬戶,新增“四上”企業100家以上。

打通漢口火車站南北廣場互聯通道

構建低碳高效生產空間。推動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現代化、智能化,導入全區智慧管理系統,建設一批外觀美、功能強、系統優的5A甲級寫字樓;編制綠色轉型低碳發展規劃,開展減汙降碳協同治理。

構建舒適便捷生活空間。加快推進軌道交通12號線等市級城建項目建設,新建微循環道路11條,打通斷頭路3條,建設一批人行天橋、地下人行通道及慢行車道,完成漢口火車站南北廣場互聯通道改造;啟動武漢市第一中學、西北湖等停車場項目,確保雪松路、常青五路、區塊鏈融合產業園區等停車場投用。

構建碧水藍天生態空間。對菱角湖開展水生態修複,優化全區湖泊生物結構,探索生態養護新模式,確保水體水質達標率100%;實施“推窗見綠,移步入園”工程,推進綠色進小區、上屋頂;提升道路綠化景觀5公裏,新改建綠地2公頃,建設口袋公園4個,打造小微濕地3處;啟動後襄河文化體育公園,菱角湖活力公園街區改造。

打造“10分鐘社區生活圈”

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搭建“智慧江漢”統一政務雲、政務網,建成智慧綜合指揮中心,建設數據資源共享平台、協同辦公平台;加快打造“10分鐘社區生活圈”,高度集成公共資源,推進江漢關、江漢裏2個社區鄰裏中心建設;完成8個新成立社區党群服務中心建設。

建設江漢藝術中心,西北湖畔打造“江漢會客廳”

優化公共文化服務。推動武漢圖書館新館建設;實現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館全覆蓋;在公園、公共綠地建設智能健身設施;組織開展各類群眾文體活動不少於300場次。

發展培育文化產業。推進江漢動漫影視產業園建設,形成集娛樂消費、研學培訓、網絡視聽於一體的5G數字內容眾包平台;完善紅T、圈外等園區文化產業發展生態,支持演藝、文博、會展等傳統文化企業數字化轉型;建成武漢中心書城,推動江漢路一號藝術中心等項目建設;全面啟動建設江漢藝術中心,讓西北湖片區成為精致秀美、時尚活力的“江漢會客廳”。

涵養江漢文化品位。保護利用長江書店舊址、《新華日報》社大陸裏舊址等重要革命文物;讓江漢關、水塔等一批歷史文化建築煥發新生;啟動特色裏分修繕,謀劃具有老漢口特色、城市文化記憶的文商旅深度融合街區;加大對漢劇、漢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力度。

加快發展嬰幼兒照護服務,創建兒童友好城區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新增就業1.7萬人,新增留漢大學生不少於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組織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學子留漢”等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20場;加強對重點群體和就業困難人員精准幫扶,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

推動教育優質均衡。新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8所;加快智慧校園、智慧課堂建設;推進武漢市第一中學領航學校建設,武漢市第十二中學、市六十八中學特色學校建設。

著力建設健康江漢。建成區、街兩級公共衛生應急儲備倉庫;加快協和武漢紅十字會醫院北區建設,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檔升級,常青中心(東區)建成投用,做優新華中心狂犬病處置特色門診;建成“1+5”區域急救分中心,在重點樓宇、公共場所新增AED急救設施60台。

改善老舊小區居住環境。推進48個老舊小區改造,探索“投改運管”一體化改造模式;加快推動302個老舊小區專業化物業服務全覆蓋;建設籌集一批安居保障房和公共租賃房。

兜牢兜實民生保障。開展“金融惠民”,購買公共安全綜合保險、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綜合保險、金融人才保障保險和殘疾人人身意外保險,為轄區居民和重點人群提供保障;拓展適老化改造、家庭照護床位覆蓋面,建成街道養老綜合體2個;創建兒童友好城區,加快發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支持社會資本興辦托育機構,新增托位數900個。

(長江日報記者喬馳 通訊員朱素芳 潘宇翔)

編輯:丁翾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