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如何讓三星堆文物活起來?北大教授孫華:講好文物故事 | 名人大講堂


2022年1月31日 - 文化小編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今年是中國考古學誕生100周年,古蜀文明的考古發掘及研究成果備受矚目。即將於12月27日舉辦的“名人大講堂”,邀請到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孫華教授再次入蜀,在四川省圖書館星光大廳開講三星堆文化與歷史。活動消息發布之後,到現場聆聽講座的名額遭到“秒殺”,封面新聞線上直播預告發布之後吸引數千人提前預約。

三星堆出土的金杖

孫華教授

孫華教授介紹,中國文獻記載的古史傳說主要集中在三個區域,中原地區最多,其次是四川地區,其三才是包括上海在內的東南地區,也就是吳越地區。中華文明不僅包括了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以及其它的流域,還包括了青藏高原文明以及蒙古草原文明一部分,中原地區及其周邊地區的歷史、文化和文明,共同構成了中華文明。中國古代的史書是中原地區的人們記錄和撰寫的,中原地區以外的歷史信息記錄有限,需要通過考古材料來補充和完善。因此,長江上遊四川地區三星堆遺址的考古收獲,對認識中華文明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星堆為何一醒驚天下?因為隨著公眾考古熱度的提升,三星堆已經走出了考古學家的“象牙塔”,吸引了更多人們的關注。孫華教授這樣解釋說:



  

三星堆古國與中原夏商周古國相比,與眾不同的宗教祭祀形式和祭祀禮儀就令人十分好奇。中原地區的古國祭祀自己的祖先,祖先神就是一個牌位,祭祀者是其子孫,二者之間擺放著用青銅或其他材料做成的容器,這些青銅器等用來盛裝祭祀的肉、糧食、酒水,也就是博物館裏可以看到的鼎、簋、壺、盤、匜一類禮器。但是三星堆則不同,三星堆人在祭祀場所做出了祭祀的對象神像,做出了祭祀的主體人像,同時也做出了祭祀用的器具物品。這些祭祀用的容器也有選擇性,只選擇了中原地區的裝酒的容器,而不選擇裝肉或糧食的容器,酒器也僅限於尊和罍兩大類,這就十分“扯眼球”。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神樹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大面具

三星堆文明受到社會公眾的普遍關注,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這就是三星堆人將他們神廟中因某種原因損壞的神像、人像和供奉用具等都挖坑集中埋藏起來了,並且這些埋藏坑還碰巧被我們考古學家挖到了。這就具有埋藏的偶然性和發現的偶然性。古代世界其他文化的人們極少會像三星堆人一樣將神廟中的像設和陳設全部集中埋藏起來,不再利用珍這些貴材料加工制作其他物品;考古學家也極少有這種運氣,能夠發現並發掘一個古代國家神廟物品的埋藏坑。這兩種偶然性集中在一起,就會給人極大沖擊力,甚至可能因此會發生認識上的誤解。

孫華教授還談到了如何讓三星堆文物“活”起來的問題。文化遺產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活”態的,兼具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特征的文化景觀也有“活”態的因素;而終止了發展的物質文化遺產即文物則是靜態的。如何讓靜態的三星堆文物“活”起來?在孫華教授看來,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展示利用,要將三星堆八個埋藏坑的出土文物全部修複起來,並將這種修複過程和最終修複完畢的文物呈現給公眾。讓公眾在博物館裏看見可移動的文物,在野外遺址領略不可移動的文物,這是最重要的“活”起來的方式。

此外,讓文物“活”起來的方式,還要講好文物故事,講好文物中間的歷史、文化以及對中華民族的發展起到的作用,使文物這種文化遺產成為人們的精神寄托、創造力的源泉,在孫華教授看來,這才是重中之重。

12月27日晚7點半,孫華教授將做客“名人大講堂”,在四川省圖書館主講三星堆文化與歷史。主辦方已經通過短信通知報名成功的觀眾。此外,封面新聞APP也將同步直播,不能親臨現場的讀者可以圍觀封面直播,線上聆聽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