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詩雲“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究竟犯了啥錯,才讓中原如此痛恨?


2022年2月15日 - 歷史小編  
   

《從軍行七首·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眾所周知,這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作的一首詩,作為邊塞詩,尤其是這種報國壯志類的詩,古代詩人往往喜歡“用典”。而用典的目的,就在於“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就像李清照說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一樣,她並不是真的思念項羽,而是在嘲笑靖康之後,渡江逃跑的君臣都是慫包罷了。



  

樓蘭,位於中國西部的一個小國,曾是絲綢之路上的必經之地,最早見於《史記》。《漢書·匈奴列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扡泥城,去陽關千六百裏,去長安六千一百裏。戶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事實上,就這麼一個4萬多人的小國,實在提不起大漢朝廷的興致,但是,誰也架不住樓蘭屢次挑釁不是?

最初,在漢武帝剛開辟出西域通道的時候,樓蘭就已經是匈奴的耳目了,那時候,只要一有漢朝商隊經過,他們就暗中透風報信,間接成為了匈奴劫掠西漢使者的幫凶。公元前108年,漢武帝見樓蘭實在是太猖狂,於是就派兵征討樓蘭,最後還把樓蘭王抓了過來。然而,樓蘭王卻是個聰明人,他見勢不妙,立即向漢朝稱臣,這才保住了一條性命。

降漢之後,樓蘭王回國了,他再次過上安穩富足的日子。然而世事無常,匈奴聽說這個消息之後,立刻派兵攻打樓蘭,樓蘭王情急之下,果斷故伎重施,於是又獲得了匈奴的庇佑。就這樣,始終貫徹兩面派作風的樓蘭,終於在兩個龐然大物之間的夾縫中生存了下去。不過這個局面,卻在匈奴侍子安歸成為樓蘭王之後被打破了,因為此時的樓蘭,已經徹底倒向了匈奴。



  

公元前77年,駿馬監傅介子向漢帝劉詢請求出使大宛,溜達完一圈之後,他回來說龜茲、樓蘭這些國家反複無常、屢教不改,總是在暗中下絆子,於是向大將軍霍光提出單槍匹馬刺殺龜茲國王的想法。霍光三思之後,認為這個辦法可行,但龜茲國距離太遠,行動多有不便,於是就讓他先拿位置較近的樓蘭練練手。

於是,傅介子便帶了一大袋子金幣,打著漢帝賞賜諸國的旗號上路了。到了樓蘭之後,貪財的樓蘭王安歸果然中計了,他舉辦了一個盛大的酒席,招待傅介子一行人。酒過三巡之後,傅介子稱漢帝有密旨, 趁機靠近了樓蘭王。隨後:王起隨介子入帳中,屏語,壯士二人從後刺之,刃交胸,立死。任務完成後,傅介子帶著他的腦袋回到了長安,並被封為了義陽侯。

斬殺樓蘭王,自此成為了歷史上的一個重要典故,只要一提到樓蘭,作者一定是想歌頌勇士和愛國志士的,並不是和樓蘭有什麼深仇大恨。值得一提的是,後世唯有一人直接稱贊了傅介子,而那個人就是宋代的馮時行,他在詩中說道:願學北地傅介子,一節出斬樓蘭王。可憐的樓蘭幾乎什麼也沒做,就成為了眾矢之的,可見,文人的力量的確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