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笑談冬至吃餃子


2022年2月19日 - 歷史小編  
   

謎語:西邊過來一群鵝,噗通噗通跳下河。等到潮水漲三次,全被人家端上桌。聰明的您猜出謎底是什麼了嗎?沒錯!就是餃子。在我國很多地區,尤其是中原地區,除了過年必吃餃子之外,冬至也是要吃餃子的,否則就要耳朵不保了,除非您有狗皮帽子護耳。因為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諺語。冬至您吃餃子了嗎?您知道中原地區為什麼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嗎?吃不吃餃子跟凍耳朵有什麼關系呢?現在,我就放下餃子碗,跟您好好扯一扯。

話說東漢末年,宦戚爭權,天下大亂,群雄逐鹿,烽煙四起……您以為我要跟您聊三國?今天不聊三國,但時間也是這個時候,在南陽郡涅陽縣(今河南省南陽市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東頭南角),有一老漢姓張,今天講的卻不是張老漢的故事,而是他的兒子。他兒子姓張名機,字仲景。張仲景從小就聰敏好學,酷愛讀書。小仲景讀過《史記·扁鵲列傳》後,對神醫扁鵲佩服得五體投地,並把他當做偶像,立志要做像他一樣的神醫。學識淵博的張仲景於漢靈帝建寧年間,舉孝廉,後來任長沙太守。但做官並不是張仲景的夢想。每日下班之後,他多次在大堂之上反思自己:“我是誰?我在乾什麼?”後來,他乾脆把大堂改成了醫館,每日升堂問診,一舉兩得。再後來,他聽說河南老家瘟疫頻發,民不聊生,乾脆辭官歸鄉,為鄉民治病。張仲景返鄉的時節,正值嚴冬。隊伍行進到白河岸邊時,狂風怒吼,雪花紛飛。張仲景看到很多鄉親在鑿冰而食。有一憨直弟子問他:“師父,此時並非暑夏,他們為何吞冰解暑?”張仲景沒有理會,徑直走向饑民。看到他們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下不少人的手腳尤其是耳朵都凍爛了,往外流著膿血。張仲景便讓弟子在南陽城東關搭起大帳篷,還支起一口大鐵鍋,鍋裏煮著“嬌耳”醫治百姓的凍瘡。這“嬌耳”又是何物?原來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的中藥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成碎屑,用面皮兒包成少女耳朵的形狀,故名“嬌耳”。煮熟之後,分給眾人每人兩只“嬌耳”,一大碗羊肉藥湯。一開始人們並不敢吃,議論紛紛。“這東西怎麼跟俺鄰居阿芳的耳朵一樣?”“俺瞅著像俺侄女小蘭的,小蘭你快來瞅瞅!”“俺老婆胖丫的耳朵也這號。”



  

在張仲景的連番苦勸下,人們最終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頓時覺得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吃了兩個療程十只“嬌耳”後,凍傷的耳朵漸漸都治好了。於是人們都學著做“嬌耳”,好在寒冬天氣裏食用。流傳開來後,在一些地方又稱作“餃子”或“扁食”。因為張仲景施“嬌耳”的日子正值冬至,為了紀念他的恩德,人們每年到了冬至都要吃一頓“嬌耳”,這個習俗一直傳承至今。那麼今年冬至,您吃“嬌耳”了嗎?沒有的話,現在去吃也不算晚。(孔得方)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