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一武將本來能當上清朝皇帝,只因說了一句客氣話,被圈禁到死


2022年8月04日 - 歷史小編  
   

崇禎十六年,大明王朝在關外清朝和關內李自成的裏外夾攻下,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在崇禎皇帝焦頭爛額的同時,關外的清朝也亂成了一鍋粥。當年八月初九,一向身強體健的皇太極,突然暴病而亡,連半句遺言或遺詔之類都沒有留下,結果留下一個巨大隱患。大清朝的繼任皇帝的人選,瞬間成為懸而未決的矚目焦點,空氣驟然緊張起來。

最有實力的皇位繼承人,有兩個人選。一個是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一個是皇太極的弟弟,睿親王多爾袞。如果按照中原皇帝傳承千年的規矩,“父死子繼”被視為天經地義,除非老皇帝沒有後代,才會考慮“兄終弟及”。因此豪格享有優先繼承權。可是清朝是邊疆部族出身,受中原文化影響不深,歷來沒有這樣的觀念。比如按中原皇帝傳承傳統,皇長子通常被立為太子,繼承皇位。但皇太極明明排行老四,卻繼承了努爾哈赤的皇位。因此對於清朝臣民而言,豪格與多爾袞兩人,同為皇家直系血親,都是清朝大將,都有顯赫的軍功,都具有足夠資格競爭皇位。按照最原始的強者為尊的生存准則,他們個人的能力與實力,會決定誰有資格繼承皇位。論及實力,豪格占有極大優勢。清朝的元老重臣,都在皇太極手下征戰多年,有了堅實的感情基礎,因此他們本能地傾向於皇太極家族的豪格繼位。八旗武裝之中,豪格得到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鑲藍旗四個旗的擁戴,實力占優。

而多爾袞僅掌握正白旗鑲白旗兩個旗。但拋開外在因素,單論個人能力,多爾袞則遠遠勝過豪格。多爾袞封號睿親王,並非浪得虛名。他為人睿智聰慧,工於心計,絞盡腦汁要逆轉敗局。雙方在劍拔弩張的緊張態勢中,各懷心事鬥智鬥勇。盛京城內外,看似平靜的局面下暗流湧動,殺機四伏。當年八月十四日,雙方終於到了攤牌的時候。《沈陽狀啟》記載,八旗首領聚會皇宮,准備最終確定皇帝人選。德高望重的禮親王代善先表態,他建議,帝位應該傳給皇太極長子豪格。兩黃旗的將領趁機表態,強烈擁護由先皇之子豪格繼位。睿親王多爾袞一方,只有他的親弟弟多鐸,聲稱支持多爾袞,無奈應者寥寥,形勢對多爾袞十分不利。眼看豪格的皇位就要到手。誰知出了岔子。正在緊關節要之際,肅親王豪格到底頭腦簡單一些,腦子短路,莫名其妙說了一句客氣話:“福小德薄,非所堪當”。然後“固辭退去”,正在關鍵時刻,他不管三七二十一,飄然而去。豪格的擁護者們,被豪格這一出整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不知豪格是禮節性客氣,還是確實變了卦,不想繼承皇帝了。

多爾袞敏銳地意識到機會來了,抓住千鈞一發之生機,立即發言:“皇長子豪格,既然不願繼承大統,那就只能由皇三子福臨登基稱帝了。目前皇三子年幼無知,在下和鄭親王共同輔政,待皇帝長大後,再歸政皇帝”。多爾袞一番話,有理有據。表面上看,他和豪格都不繼位,改由皇太極的幼子繼位,貌似做出巨大讓步,但由他擔任攝政王,卻讓他掌握了大清皇權,成為無冕之王,所缺的不過是一個皇帝名號而已,等於變相達到了控制皇權的目的。

豪格說出這不可理喻的客氣話,大好局面徹底葬送,與皇位擦肩而過。表面上看雙方都沒當上皇帝,但多爾袞卻成為輔政大臣,獨攬朝綱,豪格卻一無所得,生殺大權操之於多爾袞之手。豪格由此被多爾袞視為最強的競爭者,成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順治五年二月,在外征戰數年的肅親王豪格回到京師,不久就被多爾袞羅織罪名圈禁起來,不久就神秘死去,成了皇權之爭犧牲品。



  

參考文獻:《中國通史》,《清史稿》,《清實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