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明朝唯一一位試圖後宮乾政的妃子


2023年9月14日 - 歷史小編  
   

明朝雖然有276年的歷史,但是從未出現過後宮乾政,這在封建王朝是相當少見的。要知道,清朝就出現了一個慈禧,其他的朝代更是比比皆是,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雖然沒有出現後宮乾政,但是卻出現過一位妃子試圖後宮乾政,這位妃子就是李選侍,然而事實證明,她是不自量力。

明朝自從開國以來,就定下了不允許後宮乾政的規矩。

不過,歷朝歷代向人們證明,規矩始終都是規矩,人活著規矩有用,人要一死規矩也就變成了一張廢紙。

但出乎意料的是,或許朱元璋其他的規矩變成了廢紙,但是他的這一條規矩卻伴隨明朝走完一生。

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於,明朝的前幾任皇後都是實打實的楷模級別。

朱元璋的馬皇後自然不必說,那可是開國皇後,與朱元璋同甘共苦。



  

而朱棣的徐皇後更是如此。要知道,朱棣可是與朱元璋一樣,靠造反起家。不同的是,朱元璋造的是別人的反,他造的是自己人的反。

朱高熾的張皇後相當的能活,一直活到他的孫子明英宗那一輩才去世。

碰巧的是,明英宗不到十歲繼位,根本無法處理朝政,滿朝上下也就只有她德高望重,群臣主動要求她垂簾聽政,但是她卻一口拒絕,原因很簡單,老祖宗有規矩。

明宣宗的孫皇後與前面的三位皇後比起來也絲毫不落下風,能夠在國家危亡時刻顧全大局,擁立明宣宗的庶子朱祁鈺繼承皇位,而不是只顧自己,去擁立明英宗那連話都不會說的兒子朱見深。

有了這四位皇後的以身作則,在這之後的妃嬪要是想後宮乾政,也得掂量掂量自己幾斤幾兩,承受不承受的住群臣的謾罵,又或者報複。

況且後宮乾政必須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皇帝年幼,皇帝要是不年幼的話,怎麼可能甘願被後宮乾政?

而明朝年幼繼位的皇帝僅僅只有三位,第一位就是明英宗,第二位是明神宗,第三位是明熹宗。

明英宗碰上的張太皇太後、孫太後,都是楷模級別的人物,自然不會後宮乾政。

而明神宗的母親李太後出自於商人之家,相當的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撐不起明朝這個大家庭,將權力全部下放到首輔張居正的手中,也因此產生了“萬歷中興”。

明熹宗的運氣就沒有那麼好,李選侍就是她父親明光宗的妃子。

說起明光宗,那可是大名鼎鼎,當了三十八年的太子,卻僅僅只當了一個月的皇帝,而且他的死也相當的離奇。

在他即位的那一天,鄭貴妃給他送了八位美女。鄭貴妃為什麼要給他送美女呢?因為鄭貴妃與他有糾紛。

鄭貴妃是萬歷一生當中最寵愛的妃子,沒有之一。萬歷為什麼寵愛她呢?

因為她不同於其她的妃子,其她的妃子溫柔賢惠,只有她大膽潑辣,給萬歷那無趣的皇宮生活帶來樂趣。

可惜的是,她生的兒子是次子,因此她費盡心思想要廢掉朱常洛,但群臣不答應,李太後也不答應。

群臣不答應可以理解,畢竟他們是大臣,有義務維護正統,但李太後不答應,這就很難理解,這有李太後什麼事呢?人家繼承的是朱家的江山,又不是她李家的江山。

因為朱常洛的生母王恭妃是宮女出身,李太後也是宮女出身,正所謂兔死狐悲。

那八位美女朱常洛高興的收下,但這並不代表不計前嫌。原本萬歷留下遺詔,在他駕崩之後,冊封鄭貴妃為太後。

但是冊封一事卻一直提不上日程,鄭貴妃清楚,這是故意的。原本高高在上的第一寵妃,到頭來只能住進“冷宮”。

由於鄭貴妃的存在,朱常洛活了三十八年,窩囊了三十八年,在這三十八年裏,他從未放縱過自己,而現在,他終於能夠放縱自己。

一口吃不成胖子是不假,但是朱常洛卻僅僅只用了幾天的時間,就將自己變成了瘦子。

“是夜,連幸數人,聖容頓減”——《明實錄》

身體出現了明顯的衰弱,當然要吃藥補救,要不然怎麼再接再厲?

先是吃了一副瀉藥(他努力工作的過程中,借用了藥物,而那種藥物一般都比較上火),再吃兩粒紅丸。結果呢?死。

至於他是死於工作過度,還是紅丸,那就不得而知,任何史書中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記載,沒有後人考證。

朱常洛一走了之,但是卻給群臣留下了一個爛攤子。要知道,朱常洛的妃子李選侍可不是什麼善茬。

當時,朱常洛奄奄一息的時候,她就已經向群臣展現出了她彪悍的一面。

先是強迫朱常洛冊立她為皇後,又當著群臣的面怒斥明熹宗。

只要是個正常人都可以看得出來,李選侍不簡單,更何況還是朝廷的那群老狐狸,事實也是如此。

朱常洛是在皇宮裏駕崩,而群臣的居住地點都是在宮外,還沒等群臣入宮,李選侍就已經將明熹宗控制起來。

目的很簡單,挾天子以令諸侯。當然,群臣不會讓她的夢想成真。

由於身份的原因,群臣並不能夠前往後宮,幸運的是,他們有一個盟友,那就是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安。

關於王安,只需要提一點就足夠,他是陪伴在朱常洛身邊最久的一位太監,可見他的可靠程度。



  

王安強行將明熹宗從李選侍的身邊搶走,到文華殿繼位。

不過繼位歸繼位,登基歸登基。雖然群臣已經承認明熹宗是皇帝,但是該走的過程還是要走,畢竟繼承的可是明朝江山。

而登基的時間必須是良辰吉日,這個良辰吉日就是九月六日。

但當時才是九月一日,在這五天的時間裏,明熹宗住在慈慶宮。

皇帝不是住在乾清宮才對嗎?因為當時李選侍正在乾清宮,明熹宗要是也住在乾清宮的話,那不是羊入虎口嗎?

到九月六日登基完畢,李選侍已經從乾清宮遷移到噦鸞宮居住。

噦鸞宮是什麼地方呢?是妃嬪專用的養老之所。

難不成李選侍會心甘情願的前往噦鸞宮?怎麼可能。她的遷移來自於群臣的謾罵以及明熹宗的怒火。

群臣是怎麼罵她的呢?罵她是武則天。

這句話的分量相當的恐怖,可以指她禍亂朝廷,也可以指她勾引明熹宗。

武則天當年是唐太宗的女人,後來又變成唐高宗的女人,而唐高宗是誰呢?是唐太宗的兒子。

再加上當年明熹宗年僅十六歲,正值青春。

“武氏之禍,再現於今,將來有不忍言者。”——《明史》

群臣罵的都這麼難聽,再加上她當年仗著朱常洛的寵愛,經常欺負明熹宗的母親王才人,史書上甚至留下王才人的死與她有關的記載。

“皇考選侍李氏恃寵,屢行氣毆聖母,以致崩逝,使朕抱終天之恨。”——《明實錄》

群臣、皇帝一致對她下手,她要是能夠撐得住,那才怪。

不過造化弄人,她竟然一口氣活到了康熙十三年,別說明熹宗,就連明思宗都被她熬死。

李選侍的落幕對於明朝而言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呢?如果單從目前來看是一件好事,但要是往後面來看,那就難以肯定。因為如果有李選侍的話,肯定不會有客氏,而沒有客氏,就不會有魏忠賢。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