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跳梁者,雖強必戮,明朝如何擊敗日本的?


2023年10月10日 - 歷史小編  
   

“我國家仁恩浩蕩,恭順者,無困不援;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這段話出自四百年前大明神宗皇帝的《平倭詔》。萬歷抗倭援朝是整個十六世紀東北亞地區最大的一場國際戰爭,中國、日本和朝鮮三方勢力圍繞半島展開生死角逐,同時這場戰爭也是日本“大東亞”構想最早的雛形與實踐,不過在中朝聯軍的合力打擊之下,最終歸於破產。

明朝萬歷皇帝決心出兵朝鮮之時,大明已經立國兩百餘年,累世承平使得王朝宛如一個垂暮老人,腐朽老邁且搖搖欲墜。此時朝鮮的情況相比明朝更加不堪,武備松弛,國防疲弱,整個半島幾無能用之兵。反觀日本剛剛結束戰國亂世,軍隊身經百戰且武器精良,更重要的是日本地狹人多,身為關白的豐臣秀吉沒有足夠的土地分封給有功將士,對外擴張成為倭國的不二之選。

或許是從來往商人那裏得到過有關中朝兩國的情報,豐臣氏的野心急劇膨脹,立志要征服大明,稱霸亞洲。在豐臣秀吉的構想中,日本假道朝鮮攻入中國之後會很快占領大明全境,然後將天皇從京都遷至北京,整個北方和中原地區交給養子豐臣秀次,自己則坐鎮寧波並伺機侵占天竺(印度)。這樣的計劃簡直就是日本二戰時期“大陸政策”的初代模型,也難怪後世的日本軍國分子會對豐臣秀吉推崇備至。

萬歷二十年,豐臣秀吉下令各大藩主按食邑數量籌集兵員和物資,最終集結十五萬人分成九個軍團於西日本待命。在戰略上,豐臣氏采用德川家康的建議,以水陸並進的方式務求速戰速決,陸軍從朝鮮釜山登陸,只管猛打猛沖,水軍來往於日朝之間,負責後勤給養的運輸。戰端開啟之後,朝軍一觸即潰,僅僅月餘時間,朝鮮王京便被攻克,國王及一眾臣屬倉皇北逃,身後則是數萬日軍瘋狂追擊。



  

圖-豐臣秀吉

平壤再被攻破之後,朝鮮國王逃至中朝邊境,同時遣使向大明求援。明朝君臣收到消息之後第一反應不是憤怒,而是懷疑,你偌大一個朝鮮再不濟也不至於兩個月就全境淪喪,所以邊境那位到底是朝鮮王本人,還是個冒牌貨真說不准呢!就在明廷躊躇不定之時,探馬回報日本的確出兵半島,但究竟來了多少人,沒有准確情報。

朝鮮使臣為了促使大明盡快出兵,就謊稱倭軍只有數千。幾千人就把你一個國家打成這個樣子?明朝廷不信,又為是否要發兵救援產生爭執,最終還是萬歷皇帝拍板要打,為了防止日軍狼奔豕突,占領朝鮮之後再奔遼東而來。由於朝鮮提供的假情報,明朝初次派兵只有幾千人,結果在平壤遭到日軍伏擊,前鋒幾乎全軍覆沒。再次質問朝鮮才知,日軍光是登陸部隊就有十幾萬人,後方還有糧草後勤人員數萬,明朝始才大夢初醒。



  

此後大明調整兵力,以名將李如松率遼東邊軍入朝,此後就是一路反推,不多時便收複了平壤和漢城。日本見識到明軍強悍的作戰能力,知道完全吞並朝鮮已不可能,中日雙方遂展開談判。不過豐臣秀吉要求的條件過於苛刻,比如要明朝公主嫁給天皇為後,朝鮮割讓南部八道,談判最終在1597年破裂,於是戰端又一次開啟。不過有明軍這道牆擋在前面,日本已不可能完成作戰目標,加上豐臣秀吉在次年病逝,日軍陸續撤回國內。

這場戰爭給東北亞造成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明朝因抗倭援朝而元氣大傷,只能坐視建州女真日漸壯大,最終被清朝取代。朝鮮從亡國到複國,自然對大明感恩戴德,即便明亡之後依然使用崇禎年號。日本因豐臣氏嫡系部隊大損,最終由德川家康統一全國,德川幕府由此建立。不過日本“大東亞”的妄念並未根除,近代以後再度以另一種形式荼毒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