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健康

冬天到了,艾灸養生保健康?先來看看你適不適合進行艾灸強身


2020年12月29日 - 健康小編  
   

閔存雲主任醫師

艾灸的作用

灸法是除中藥湯劑、中成藥、針刺之外的一種重要的中醫治療方法。與針刺的作用機理不完全相同,艾灸是中藥艾葉和物理的複合作用。艾葉是常用的中藥之一,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虛寒性的出血症、腹痛、月經不調等。因此,艾灸有很多不同凡響之處。它有溫陽補腎、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等方面的作用。可以廣泛用於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疾病。在沒有疾病的情況下,艾灸具有一定的養生保健的作用。身體較為虛弱的人可以在肚臍、丹田部位進行艾灸,長期堅持可以收到很好的強身健體效果。

艾灸具有操作方法簡單,簡便易行、效果明顯、經濟實用的優點,既可用於大多數疾病輔助治療,又是家庭養生保健的常用方法。

艾灸的常用方法

艾灸的方法多種多樣,常用的有直接灸、間接灸、隔物灸等。家庭裏面最適用的有艾條灸和艾柱灸。

艾條灸是將藥店購買的艾條的一端點燃,對准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約距皮膚2-3厘米左右,進行熏烤。熏烤時以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10-15分鐘,至皮膚產生紅暈為度,要注意隨時調節施灸的距離以防止燙傷。也可以把艾條點燃在身體不適的部位上方2~3厘米處輕繞圈子。此外,還可以直接購買一個艾灸器進行治療。

艾柱灸是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膚上施灸。如果施灸時需將皮膚燒傷並化膿,傷口愈合後留有瘢痕者,稱為瘢痕灸。若不使皮膚燒傷化膿,不留瘢痕者,稱為無瘢痕灸。這類方法的刺激較大,很多人不能承受,最好是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使用。

家庭艾灸時,可以將艾炷放於姜片、蒜片上灸療,稱為“隔蒜灸”、“隔姜灸”,這種灸法一方面不會傷及皮膚,另一方面也可以發揮蒜和姜的藥用功效,增加保健的作用。

常用強壯穴位的定位與作用

1.大椎穴

位置: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是督脈、手足三陽經、陽維脈之會,有“諸陽之會”和“陽脈之海”之稱。

作用:具有解表、散寒,溫陽、通陽、健腦、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強壯全身的作用。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細胞的數量,提高機體細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於項背畏寒,用腦過度引起的疲勞、頭脹、頭暈,伏案或低頭過度引起的項強不適、頸椎病,血管緊張性頭痛等。  

2.中脘穴

位置: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

作用:中脘穴有調理脾胃、補氣、化濕、降逆止嘔的作用。艾灸中脘穴後能使胃的蠕動增強,胃下緣輕度提高,艾灸中脘有利於提高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人的抵抗力,對於胃脘脹痛、嘔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較好療效。

3. 神闕穴

位置:神闕即是肚臍,又名臍中。

作用:艾灸神闕穴,有溫補元氣,健運脾胃,固脫複蘇之功效。對泄瀉、繞臍腹痛、脫肛、中風、角弓反張、產後尿瀦留、慢性腹瀉、皮膚瘙癢、蕁麻疹有較好的防治作用。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實驗性關節炎大白鼠的神闕穴,其炎症區壞死程度及細胞浸潤明顯減輕,隔鹽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闕穴,其殺傷細胞活性,在24小時內迅速升高,72小時至120小時複原,若間日連續灸,則活性升高可維持更長的時間。

神闕穴多采用隔鹽灸,或隔姜灸。

4.關元穴

位置: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下3寸。

作用:艾灸關元能補腎固本,補氣回陽,通調沖任、理氣活血。用於治療腹部冷痛,男子疝氣,遺精,陽痿、早泄,尿床,夜尿頻多,婦科的慢性炎症,月經不調、經閉、痛經,不孕等虛損不足症。現代研究發現:艾灸關元可使血液動力學改變,對心肌具有正變力性作用,改變動脈血氧運輸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機體代償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緩休克的發展。

5.氣海穴

位置: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下1.5寸。

作用:灸氣海有延年益壽、養生保健的作用。灸氣海能生發和培補人體的元氣,滋養血脈,益腎固精,保健強身,解除疲勞等。現代研究認為艾灸氣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遺尿、遺精、陽痿、滑精,閉經、崩漏、帶下、子宮脫垂,中風、脘腹脹痛、氣喘、疝氣,失眠、神經衰弱、腸炎等。  

6.足三裏穴

位置:足三裏屬足陽明胃經,位於小腿的前外側,在髕骨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

作用:足三裏具有調理脾胃,健運脾陽,溫中散寒,補中益氣,調和氣血,補虛強身的作用。艾灸足三裏,對消化系統的胃腸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潰瘍、胃下垂、腹瀉、便秘,對心腦血管系統的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絞痛、腦血管意外,對呼吸系統的感冒、肺結核,對泌尿生殖系統的尿頻遺尿、小便不通、遺精,陽痿、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裏還能增強體力,解除疲勞,調節神經,有較強的延緩衰老的作用,是養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7.三陰交穴

位置:位於小腿內側,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後緣。

作用:對肝、脾、腎三髒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濕,疏肝益腎,調經血,主生殖的功能。灸三陰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腎炎,睾丸炎,陽痿,遺精,遺尿,月經不調,經閉崩漏,產後血暈。艾灸三陰交對神經系統的失眠、神經衰弱、心悸,心腦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壓,消化系統的脾胃虛弱、腸鳴腹脹、泄瀉、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

艾灸的注意事項

1.要認真、堅持: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達到預期效果的。

2.擺好體位:體位要適合既要適應艾灸的需要,更要注意體位的舒適、自然,穴位要找准,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3.注意防火: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後,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入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於熄滅。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5.防止感染:化膿灸或因施灸不當,局部燙傷後可能會產生灸瘡,一定不要把瘡弄破,如果已經破潰感染,要及時使用抗感染藥。

6.施灸的程序: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從上到下的順序進行。

7.施灸的時間有講究: 不要在空腹時和在飯後立即施灸。有些病症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症要在臨睡前施灸。

8.循序漸進。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然後再逐漸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9.注意溫度的調節:對於皮膚感覺遲鈍者或小兒,用食指和中指置於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皮膚,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艾灸的禁忌

由於艾灸以火熏灸,如果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膚的燙傷,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顏面、眼球、粘膜附近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2.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陰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大血管處、心髒部位不要灸。

3.極度疲勞,過饑、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或婦女經期忌灸。

4.凡屬實熱證或陰虛發熱、邪熱內熾等證,如高熱、高血壓危象、肺結核晚期、大量咯血、嘔吐、嚴重貧血、急性傳染性疾病、皮膚癰疽療癤合並有發熱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療法。

5.無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百裏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