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聲優”百年變遷史


2021年5月18日 - 歷史小編 鈦媒體APP 
   

鈦媒體APP

鯤鵬計劃獲獎作者 萬象大會年度獲獎創作者,鈦媒體APP官方帳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新眸,作者 | 子默,編輯|棲木

由劇情、場景、畫面、演員和聲音組成的畫面,是最常見的藝術表現形式,從最早的默片到漫畫,再到當下二次元遊戲為代表的新物種,他們的角色靈魂,都是由聲優激活的。

聲優的業務範圍,已經不單單局限在配音方面。

這個伴隨電源而生的職業,已經有了百年歷史,從“聲”到“優”,實際上是職業發展的不同形態。那麼,對於中國市場而言,聲優行業又有哪些變遷?基於此,本文新眸將從日本聲優變遷出發,還原從幕後走向前台的聲優。

起源

2019年,在第24屆釜山電影節上,一部名為《默片解說員(カツベン!)》的電影舉行了首映儀式。

這是一部關於電影的電影,講的是立志成為默片解說員,為了實現兒時夢想加入了一個詐騙團夥,被罪犯利用的主角染谷俊太郎在外面解說默片時,罪犯們卻忙著洗劫觀眾家裏的財物,擺脫犯罪團夥後,在電影院“青木館”努力奮鬥,又因為一筆飛來的橫財而卷入驚險事件。

默片,也被翻譯為無聲電影、默劇,是指沒有任何配音、配樂或與畫面協調的聲音的電影。

將電影影像與聲音組合的想法,幾乎是所有早期電影從業人員的共同“夢想”。

在默片時代,誕生過兩個特殊職業,一個是間幕寫手,以文字(間幕)的形式,向戲院觀眾展示角色的主要對話,對電影內容的評價或劇情發展的暗示。另一個,叫“弁士”,也就是默片解說員,默片解說員並非日本所獨有的,而是當時技術條件下,全球電影的一種普遍現象。

在日本,默片解說員的職業屬性發生了改變,四方田犬彥在《日本110年》中寫到,“弁士絕不僅是老實地複述電影的故事,作為表演的主體,他還積極地介入敘事。弁士或者按照自己的講解內容隨心所欲地調節電影的放映速度,或者對故事本身評頭論足,夾敘夾議地提示觀眾應該如何理解。”

《默片解說員》算是對20世紀初默片時代的一個還原與紀念,

日本配音行業的發達與解說員不無關系,從早期的默片時代,在放映時就有專人進行現場配音,而且會像落語家一樣一人分飾多角講故事,達到微妙的畫面即得感。

隨著有聲技術的突破,默片解說員的工作開始演變成為電影配音。

《默片解說員》中的“青木館”,就是隱喻成立於1969年、位於京都區南青山二丁目的聲優經紀公司青二Production,這是日本首家專門從事配音的演藝事務所,青二Production的主要服務對象是日本上市公司東映動畫,一直到1996年東映動畫成立東映管理公司前,出演東映動畫的動畫作品的配音演員基本都來自青二Production。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青二Production的崛起,讓聲優成為一種相對成熟的職業形態。

直到今天,青二Production仍舊是日本最大的聲優經紀公司,擁有日本一半的聲優的經紀業務。與青二Production一並支撐起日本聲優市場的,還有數十家各類經紀公司,包括ARTSVISION、81 Produce、Sigma Seven等一長串名單。

變遷

經紀公司,是默片解說員職業發展成熟的重要標志。

在聲音技術與電影發展相結合之後,如何把聲優生意做大,成為眾多公司的共同方向。事實上,日本聲優職業的崛起,有幾個非常顯著的階段:

一、廣播劇時期,以NHK為代表,加上民辦廣播組織大規模的參與,紛紛組建自己的廣播劇團,推出基於社會生活的廣播劇,廣播劇的需求,促使這些公司又開始培養從事配音的專業人員。

1942年,NHK演藝節目制作人大岡龍將這一職業命名為“聲優”,聲優的職業稱謂開始進入大眾視野。

在這段時期,聲優主要的工作內容便是給所屬的公司出品的廣播劇進行配音,同時也進行部分基本播音工作。

二、電視欄目興起時期,當時日本的原創電視節目不足,國內節目創作大都處於廣播劇的統治下,內容上與當時的社會需求存在較大差距。日本選擇了大量引進國外的電視節目與電視劇等,尤其是美國的電視內容如動畫片,並通過聲優將內容進行日語再配音(吹替)。

三、動畫片和遊戲時期,隨著ACG(Anime:動畫、Comic:漫畫、Game:遊戲)人氣走高,尤其是年輕人群對於ACG的追捧,進一步推動了聲優的發展。

在電視原創內容上,日本逐漸脫離歐美影響,走出了自己的風格,即以漫畫、動漫為代表的二次元元素。隨後,專門為動畫片配音的聲優開始大量湧現,代表人物如神谷明,林原惠美,池田秀一等。

四、互聯網時期,動漫的普及和二次元遊戲的興起,使得聲優的聲音轉變成一種更加符號化的象征,開始賦予了角色靈魂。

A站、B站的崛起,《陰陽師》《戀與制作人》等手遊的流行,是聲優走出日本、來華淘金的推手。

以《陰陽師》為例,網易請來了“釘宮病”的釘宮理惠等一大批日本當紅聲優,一上線就引發了轟動,因純日語的配音,《陰陽師》曾一度被玩家認為是網易代理的日本手遊。

即便如此,聲優市場依然處於“受眾廣,圈子小”的尷尬境地。根據日本聲優綜合在《聲優Grand Prix》的數據顯示,日本國內記錄在冊的男女性聲優總計超過1500人(男性595人,女性907),為19年前(男性145人、女性225人)的4倍。

配音演員蘇秀認為,現在時代變了,譯制片也變味了,很多電影都是主推動作場面,在故事講述、情感表達上愈加薄弱,人物沒有性格,導致配不配音沒有太大改變。

新身份

眼下的聲優,依舊是一門好生意。國內專業從事配音的演員有約 1500名,比日本要少很多,但中國市場則是日本市場的數倍,這也是日本聲優前來中國淘金的原因之一。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2014-2018年期間,北美一直是電影配音的最大市場,其市場份額在2018年為36.32%,緊隨其後的兩大市場分別是歐洲和中國。2019年全球電影配音市場規模為181億元,預計2026年將達到271億元,年複合增長率(CAGR)為5.9%。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市場不同於其他市場,有著特殊性和複雜性,最大的變數來自於互聯網下的業態沖擊。

一方面,眼下,直播、短視頻已經割據互聯網商業,頭部互聯網平台開始大範圍布局直播賽道。其中,以阿裏的淘寶直播、頭條的抖音、騰訊系的快手為主要玩家,這些玩家擁有先天的流量優勢。

直播對於主播的要求將進一步催生從事配音、聲音的教育及培訓,也就是說,主播將從商務轉向為具備一定演藝技能。另一方面,中國已經孵化出涉及到所有形態的互聯網配音應用。

視頻方面,有已經上市的B站在二次元板塊獨占鼇頭;手機遊戲方面,除了《陰陽師》,還有《崩壞3》《少女前線》等,這些手遊在玩法創新、IP塑造上形成了獨屬二次元移動遊戲的思路;音頻商業方面,喜馬拉雅FM代表的音頻APP采用的UGC模式,提供了音頻上傳、播放、下載等完整的個性化服務;社交方面,已經傳出上市的Soul,其“靈魂社交”的口號,實際上就是不看顏值的聲音社交類型;閱讀方面,微信讀書將看變成了讀,加上微信關系鏈的導入,已經成長為行業巨頭;導航方面,高德除了內置林志玲之外,還邀請了眾多演員來進行配音。

可以想象,聲優的跨界正在成為一種新的商業邏輯。

從最近幾年的動漫來看,《哪吒》《姜太公》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喜洋洋》系列、《熊出沒》系列也引起了市場良好的反響。整體而言,中國聲優市場,正逐步從狹小的圈子裏,走向前台,只不過,形式變了。(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