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健康

2014年,俄羅斯兵不血刃地巧取克裏米亞,後續如何?


2022年1月09日 - 健康小編  
   

2014年2月24日,著名的海濱療養聖地克裏米亞半島的上空,突然出現了一組又一組的軍事飛機,來勢洶洶。

這些飛機降落在了海岸邊上,從飛機上下來了頭戴綠色頭盔、身穿綠色軍裝,沒有任何徽章、標記的軍人。當時的人們將他們稱之為“小綠人”。

這些“小綠人”如雨後春筍般忽然湧現在了克裏米亞半島,並以極短的時間內占據了克裏米亞的要塞,扼住了他們的交通咽喉。

在這之後一個月,克裏米亞半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其結果是被俄羅斯收入了版圖之中,而這期間無一人傷亡。

人們這才恍然大悟,那些“小綠人”就是俄羅斯軍隊。而俄羅斯之所以能夠在這次事件中兵不血刃,也要歸功於他們的新型戰術。

“巧取”原因:烏克蘭政變致人心惶惶,流血沖突事件不斷發生



  

有關於克裏米亞和俄羅斯、烏克蘭的歷史遺留問題,可以追溯到蘇聯時代。

由於之前俄羅斯和烏克蘭都共屬蘇聯,所以克裏米亞從俄羅斯的管轄範圍劃分入烏克蘭,只是一種內部交接。

而蘇聯解體之後,雖然克裏米亞名義上從屬於烏克蘭,但俄羅斯的黑海艦隊的基地依然還在克裏米亞,俄羅斯也租借了克裏米亞的港口來保證黑海艦隊的正常運轉。

於是,克裏米亞、俄羅斯、烏克蘭三方,就在這樣微妙的情況下,各自安好。

但是,其實三方都心知肚明,這種安穩是建立在利益制衡的基礎上,而要打破這種制衡,只需要一個契機。

2013年底,這個契機出現了。

時任烏克蘭總統的亞努科維奇宣布暫停簽訂了歐盟相關的經濟協定,這個舉動惹怒了烏克蘭國內的親歐派人士,並開始發起了一系列激烈沖突事件。

隨著時間的推進,沖突的趨勢不但沒有降溫,反而愈演愈烈。2014年1月19日,烏克蘭的首都基輔發生了劇烈的抗議事件。

親歐派分子占領了基輔的市政府大樓,有一百多人在此事件中受傷。

他們成立了臨時政府,並且在第一時間聯合外交部長,和歐盟代表人、立陶宛總統簽署和歐盟的相關經濟條約。

這次政變被稱之為“基輔政變”。在這之後,臨時政府將矛頭對准了亞努科維奇。俄羅斯總統普京,就是在這個時候,收到了亞努科維奇的致電。

亞努科維奇此刻已經是四面受敵,臨時政府已經不只是單純地想趕亞努科維奇下台,而是希望將他除之而後快。

普京心裏也十分清楚,亞努科維奇是親俄派的代表,必須得保障他的人身安全。亞努科維奇原本打算在哈爾科夫和普京會合,但是在中途他的車隊遭到攔截。

俄羅斯軍隊按照普京指示,迅速從海陸空三面營救亞努科維奇,終於在頓涅茨克找到了亞努科維奇,並將他保護了起來。

在拯救了亞努科維奇之後,原本並沒有收複克裏米亞之心的普京,開始意識到此刻正是時機。

烏克蘭政權變天,親歐派和親俄派沖突不斷,唯有收複克裏米亞才是對俄羅斯而言的最佳之路。

然而,普京並不希望發生以傷亡為代價收複克裏米亞,開始布下了一個精妙的棋局,為此他做了許多准備。

“巧取”准備:高科技武防系統備戰中,獲民眾好感占輿論高地

為了讓軍隊更順利地占據克裏米亞,普京主要從兩方面進行准備。一是,清掃外部勢力的壓迫,如美軍、西歐等國家對克裏米亞政權的武力乾涉。

事實上,美國確實有這樣的打算。當時,北約在克裏米亞的黑海領域開始了軍事演習,其巡航艦在黑海領域,試圖不斷逼退俄軍。

然而普京早就已經有所准備,他將當時最強大的海岸防禦系統——“堡壘”岸基反艦系統裝在了克裏米亞海岸。

為了加強其威懾作用,俄軍還將防禦系統打開,隨時開啟備戰狀態,且故意暴露在了美國的偵察衛星之前,可以說是給足了威懾力。

但普京卻依然不滿足於這種程度的威懾,甚至還做出了想要將核武器也提上議程的准備。不過還沒有走到這步,其他國家的軍隊對克裏米亞的乾涉就此止步於黑海。

而普京的第二手准備,則是在於民眾方面。得民心者得天下,普京心知若是軍隊入境,而民眾並不支持俄羅斯政府,對俄羅斯而言只會更添煩惱。

為此,他事先便去試圖獲取民心。首先是立足於烏克蘭當下的內部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當時烏克蘭的經濟一直處於下滑狀態。

這也是為什麼部分民眾對入歐一事十分在意的原因——他們寄希望入歐來獲取更多的經濟來源。

克裏米亞自然也希望能夠脫離貧窮,於是俄羅斯向克裏米亞伸出的經濟援手,並承諾入俄後經濟會得到發展,大大提高了克裏米亞人對俄國的好感度。

而烏克蘭第二個內部問題,則是其國內的民族結構所導致的派別紛爭。如親歐派和親俄派的背後,本質上是烏克蘭裔和俄羅斯裔以及其他民族的沖突。

在2012年的時候,就曾經發生過親歐派極端分子,惡意屠殺親俄派人士的事件,造成了7人死亡,20人失蹤,在克裏米亞被稱之為“科爾孫大屠殺”。

可見,當時的民族紛爭也成為了一大矛盾。

於是俄羅斯的策略,則是表明一個觀點:民族大團結,強調克裏米亞中的俄羅斯裔與俄羅斯是同根同源,表示烏克蘭族和俄羅斯族本質是一家人。

俄羅斯精准地拿捏了克裏米亞人對脫貧的向往,和對和平的渴望。

所以克裏米亞中,希望脫烏入俄的人數日漸上升。這也為之後,克裏米亞人對俄軍入境並不反感、甚至歡迎埋下了伏筆。

在占據了輿論高地,威懾了外國勢力之後,普京便開始了將其布局一一展開。保證計劃中,只有武力威懾,而沒有人員傷亡。

“巧取”布局:聯合當地組織制止開火,特工摸透臨時政府心思

普京的想法則和克裏米亞當地人民及其武裝組織,甚至是部分軍隊的想法不謀而合。其中最先響應的就是曾經的烏克蘭特種部隊——“金雕”。

“金雕”特種部隊建立於1992年,在基輔政變中一直在和極端分子鬥爭。但是在親歐派上台之後,“金雕”部隊就成了第一個被開刀的對象,被迫解散。

解散之後,“金雕”部隊明白現在的政府已經不是他們能夠追隨的政府。他們當中的大部分成員都倒戈向了俄羅斯,並且集結成為了當地的武裝力量。

與此同時,許多民間自發的組織也開始勸說駐克裏米亞的烏克蘭軍隊加入俄羅斯。

在經過政變之後,烏克蘭軍隊的紀律性也每況愈下,許多軍人也向俄羅斯靠攏。

在面對克裏米亞的親俄勢力越來越壯大的情況下,烏克蘭臨時政府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們命令現役的作戰部隊,若是出現親俄武裝力量,則進行火力襲擊。

但是這時候,擺在臨時政府面前的難題就是,他們沒有辦法用加密的形式將指令下達出去。這意味著,一旦下達命令,就必然要面臨被公之於眾的可能。

而造成這一現象發生的,正是俄羅斯情報局的特工們。在巧取克裏米亞中,特工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

俄羅斯特工早在拯救亞努科維奇中就已經立下了功勞——是他們根據亞努科維奇的手機進行無線電偵察和定位,才能排除軍隊第一時間援救。

而此刻,他們早就將臨時政府的加密線路給切斷了,使得臨時政府被迫使用公開聯絡渠道交換信息。這更加有助於情報人員分析他們的情報,以及他們的心理狀況。

特工們在烏克蘭所做的事情不止於此。克裏米亞臨海,淡水資源匱乏,所以水庫就成了克裏米亞的重中之重。

為了從生存層面逼退克裏米亞的投俄心理,臨時政府在水庫和大壩附近都安設了爆炸裝置,以期起到威懾作用。

然而特工在掌握了這些信息之後,迅速前往水庫將爆炸裝置解除,又一次成功避免克裏米亞陷入絕境。

但臨時政府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們選擇用最傳統的方式——投毒入水庫,這顯然是兵行險著,隨時都會有兩敗俱傷的風險。

這時候,當地民間組織的重要性就體現了出來。他們利用自己在當地的關系網,更快地獲取了相應信息,並且阻止了投毒行動。

其中,俄羅斯的非暴力愛國組織——“夜狼”俱樂部在克裏米亞的分部,就在抵擋烏軍中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這當中,也包括了和俄軍裏應外合、對烏軍恩威並施的事情。

“巧取”妙計:恩威並施和平勸降烏軍,入克時全程無線電靜默



  

2014年3月5日,在俄軍滲透入克裏米亞境內的同時,克裏米亞的雅爾塔海防依然還剩下一支烏軍。

與此同時,因為官方通信系統被俄國情報局病毒襲擊,導致癱瘓;克裏米亞所有港口的網絡攝像頭也被網絡攻擊至切斷。

時任邊防部門人員司司長米哈伊爾·科瓦利,在被特工擾亂的情形之下,只能親自去下達開火命令。

“夜狼”俱樂部和當地其他民間組織進行配合,由群眾去雅爾塔軍事部呼籲烏軍投靠俄羅斯。而“夜狼”俱樂部則趁人多擁擠的時候,將剛到軍事部的科瓦利偷偷俘獲。

有了科瓦利作人質,當地民間組織就可以和烏軍斡旋談判。本就不想造成人員傷亡的海防軍,也向俄羅斯倒戈。

與此同時,俄羅斯還尋找了一些年逾花甲的蘇聯退休老兵,試圖通過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來說服烏克蘭的軍官們。

這些蘇聯退休老兵曾經在蘇聯時期和烏克蘭軍官們有過戰鬥情誼,也能牽動起他們曾經是一體的革命回憶。

在恩威並施的情況下,當時的大部分駐克裏米亞的烏軍高級將領都不戰而降,給了俄軍入境更大的空間。

而更加令烏克蘭情報局感到無力的是,在俄軍第一批“小綠人”於2月24日開始,至一周內完全占領了各個交通要塞,他們幾乎毫無所察。

對於此,俄國軍事專家巴拉涅茨則表示,軍隊全程使用了無線電靜默狀態。在這期間他們身上都帶有手機,但不發送任何訊息,只接收訊息。

除此之外,哪怕是烏克蘭的北約盟軍,也被假象迷惑。

俄羅斯調配了大量軍隊前去北極進行軍事演練,使得北約錯誤判斷軍情,將注意力轉移到北極上,卻不知道俄軍已經暗度陳倉,入境克裏米亞。

2014年3月18日,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克裏米亞以聯邦主體的身份加入了俄羅斯。俄羅斯兵不血刃地巧取了克裏米亞,其後果卻並不如想象中那樣美好。

“巧取”之後:俄羅斯被西方經濟制裁,但是守住了其生存空間

可以說,俄羅斯在巧取克裏米亞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之後可能會面臨西方國家對自己的詰難,甚至是現實層面的困境。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之後沒過多久,美國和歐盟就拿俄羅斯收克裏米亞的事情做文章,開始對俄羅斯進行一系列的經濟制裁。

首先,是全球G8峰會的主要參與國,排擠俄羅斯,將開會地點定在了布魯塞爾,而不是之前計劃好的俄羅斯的索契。

然後,西方諸國開始在多個領域,限制俄羅斯企業與其的經濟往來,試圖將俄羅斯各項經濟來源都切斷。

除了經濟層面之外,美國還試圖通過壓低石油價格,來達到降低俄羅斯的資源影響力,進而削弱其的資源優勢。

與此同時,美國也從產業結構方面對俄羅斯進行打擊。他們禁止向俄羅斯進口高新科技產品。俄羅斯原本就以重工業為主,這種行為致使不平衡的產業結構,更加失衡。

但是,俄羅斯必然是清楚巧取克裏米亞,大概率會招致的惡果。但是對於俄羅斯而言,擁有克裏米亞的版圖,對於俄羅斯來說,也並非一無是處。

要知道,當時烏克蘭已經被親歐派勢力所主導,從地理位置上來說,烏克蘭恰好阻擋了俄羅斯和西歐、美國之間的連接。

假若烏克蘭加入歐盟和北約,這也意味著俄羅斯陣營和歐美陣營將會肉帛相見,失去緩沖空間,對俄羅斯來說,並不是件好事。

反而擁有了克裏米亞,對俄羅斯來說是件好事。原本俄羅斯的黑海戰隊在克裏米亞的處境就十分尷尬,現在反而更加名正言順。

更重要的是,俄羅斯有更大的理由在黑海領域保存自己的生存空間,讓俄羅斯處於可攻可守的優勢地位,增強其國防能力。

結語:

俄羅斯在巧取克裏米亞中,使用了混合型的戰術。將網絡攻擊、輿情引導、軍事威懾等常規或非常規的戰爭手段配合打出,達到和平收取的效果,令世界震驚。

而之後,俄羅斯雖然短暫受到了經濟制裁所帶來的影響,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俄羅斯貫徹了其在1960年便開始的黑海戰略計劃,擁有了一定的主動權。

總得來說,收取克裏米亞一事,看上去雖是偶然,但對俄羅斯的利益來說,是具有歷史必然性的。而俄羅斯在巧取背後的新型戰術,也有可圈可點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