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人物小傳之趙武靈王:囚徒困境惹禍端,餓死沙丘獲惡諡


2022年4月23日 - 歷史小編  
   

?提起趙雍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是誰,但如果說起趙武靈王,那應該就是“大名鼎鼎、如雷貫耳”。

說起趙武靈王的功績,比如“胡服騎射”、“吞滅中山”、“大敗林胡樓煩”、“開辟雲中雁門代郡”和“修築趙長城”等,大家總是一臉褒揚。

但趙武靈王的結局並不好,最後居然被活活餓死,許多人對此卻扼腕歎息:一代雄主為何晚景如此悲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趙武靈王之死。

事件的起因要追溯到公元前299年,四十一歲的趙武靈王突然宣布:自己要在今年五月份退位,傳位於次子趙何(也就是後來的趙惠文王)。

在說起這件事起因的時候,《史記》和《資治通鑒》用了相似的筆觸來解釋:趙武靈王偏愛次子趙何,所以冷遇了太子趙章。

在我看來,這個說法是靠不住的。頂級政治家無一例外全部是理性生物,更改國之儲君如此大事,怎麼可能憑借自己的愛憎來選擇呢?更何況是廢長立幼這種容易引發動蕩的選擇。

最初,趙武靈王與長子趙章之間的關系,只能用“微妙”來形容。



  

這不止是趙武靈王與趙章之間的難題,更是大多數君主與太子之間的難題,我們稱之為“囚徒困境”。

甲與乙兩個罪犯同時被捕,警察對他們說:“誰第一個招供,誰就無罪釋放,剩下一個從重處罰。”說完之後,就把甲乙兩人分開審訊。

對於甲乙而言,他們很想對自己的難友講義氣,但他們同樣也會擔心:“他會不會率先招供,留我一個人頂罪呢?”

在雙方心裏沒底的情況下,很可能就會出現甲乙爭相招供,結果兩人一起被判刑的局面,這就叫“囚徒困境”。

對於君主而言,他希望太子能夠爭氣,將來可以很好地接班,但他又怕太子過於爭氣,最終把自己殺死,提前接班;

對於太子而言,他希望自己能夠爭氣,讓君主看到自己的能力,但他又怕自己表現得過於出色,以至於引來君主對自己的殺機。

漢武帝劉徹、吳大帝孫權、隋文帝楊堅、唐太宗李世民、清聖祖康熙……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雄主,但他們的太子全都不得善終,就是因為這該死的“囚徒困境”。

隨著太子趙章的年齡漸長,必然也會逐漸擁有屬於太子的一套班底,在這種情況下,趙武靈王難免會有一種說不出的危機感。

但趙武靈王不是一個喪心病狂的人,太子趙章的所作所為也一直沒有出圈,所以雙方之間的關系只能用“微妙”來形容,卻不算緊張。

可問題是:這種矛盾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深,從微妙過度到緊張也不是不可能。基於這種原因,趙武靈王決定廢長立幼。

長子趙章年歲漸長,容易威脅趙武靈王,難道次子趙何不會嗎?目前來看是不會的,因為在趙武靈王退位的時候,趙何只有十歲。

但是這種事情決不能挑明了說,所以只能說趙武靈王寵愛趙何的母親,趙何的母親又英年早逝,所以趙武靈王用這種方式填補對趙何母親的愛。

這樣一來,君權的神聖性不受損傷,但趙武靈王的個人形象就遭殃了:這哪是一個雄主的所作所為呢?分明是一個色字當頭的土財主嘛。

單看趙武靈王這一舉動,其實也沒有什麼問題:長子威脅到了自己的統治,所以主動傳位於幼子,自己躲在幕後操縱朝政,避免了可能出現的父子相殘。

但這裏面涉及到一個問題:長子趙章一直是太子,現在突然被廢,趙武靈王應該怎麼對待這個兒子呢?

後世的漢景帝劉啟比較狠,他用一種近乎絕情的方式逼死了自己的兒子劉榮,為漢武帝劉徹清除障礙,避免了未來可能出現的兄弟相殘。

但趙武靈王似乎沒有這種狠心,太子趙章也沒做過什麼出圈的事,所以他下不了手,於是封趙章為安陽君,算是給了他一個體面。

就是趙武靈王的一時心軟,最終釀成了大禍。

太子這個位置,代表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集團。在太子逐漸長大的過程中,君主必須給他配備各種人才:有的陪他讀書、有的教他讀書、有的陪他練武、有的教他練武。

只有這樣做,才能保證太子在最極端的情況下(比如君主突然死亡)也能調動一股力量,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太子的權威。

現在趙章不是太子了,他身邊的那個集團怎麼辦呢?萬一趙武靈王突然去世,趙章集團是不是會跟趙何集團發生火並呢?且不說這種可能性有多高,但只要一想起來就有些可怕。

那是什麼時代?那是七雄並立的戰國時代!如果趙國王室發生內訌,有可能致使趙國陷入內亂,從此一蹶不振;說得再極端一點,還有可能致使趙國陷入長期內亂,就此亡國。

趙武靈王此時最應該做的,就是趕快把長子趙章身邊的那個集團瓦解掉,否則後患無窮,但還沒等動手,趙武靈王就改主意了。

事件的起因發生於公元前297年,被秦國扣留的楚懷王逃了出來,但秦國封鎖了通往楚地的道路,楚懷王只得一路逃到趙國,但趙何不知出於什麼原因,不願意收留楚懷王,這件事後來被趙武靈王得知,他非常生氣。



  

按照史書的說法,趙武靈王一直把秦國視為大敵,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道理,楚懷王應該算趙國的朋友,趙何不收留楚懷王,實在是太窩囊太膽小了。

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流於表面。趙武靈王最大的擔憂是:逐漸掌握實權的趙何,是否還會如往常一般聽自己的話。

趙何為何不願收留楚懷王?恐怕也不是史書所說的膽小,要知道趙何可是大名鼎鼎的趙惠文王,蓋棺定論的明主,怎麼可能是膽怯懦弱之人呢?

趙何做出這種決定,必然是趙國的文武大臣率先倡議的,他們這樣做的目的也很簡單:他們體會到了侍奉一位年幼君主的好處,希望趙武靈王認清現實,別再插手朝政。

除此之外,由於趙武靈王還是一位喜歡改革的君主,比如他的“胡服騎射”,當初就有不少人反對;後來趙武靈王立主與秦國決戰,甚至不惜聯合被他打敗過的林胡與樓煩,這種舉措也引來不少反對。

發現朝堂失控,趙武靈王也覺得自己有點玩脫了,所以打算把代郡封給長子趙章,用趙章來制衡趙何,自己居中操作,重掌大權。

代郡是什麼地方?後來趙國邯鄲被秦軍攻破,公子嘉逃到代郡另立中央,繼續抵抗秦國。換言之,代郡是有資格作為趙國第二國都的地方。

如此軍政要地,趙武靈王卻打算封給前太子趙章,這要是一個不小心,趙國隨時可能分裂。在這種背景下,趙國的文武大臣空前團結,聯起手來把趙武靈王清理出局了。

對於前太子趙章的處置結果很快出台:殺!但對於趙武靈王,可實在是有點難辦。

殺了他,要承擔弑君之名;放了他,誰知道他將來還會搞什麼幺蛾子。大家想不出太好的辦法,於是就把趙武靈王關在沙丘宮,三個月後,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

趙武靈王在後世的評價頗高,但他的諡號卻很有意思:武是美諡,靈卻是不折不扣的惡諡。這意思就是說:趙武靈王是一半天使一半魔鬼的結合體。

如果趙武靈王只是玩了一出廢長立幼的把戲,但最終畢竟沒有動搖趙國政局,後世頂多說他老糊塗,被活活餓死在沙丘宮是咎由自取,卻依然會尊重他所取得的成就。

可在諡號上用了“靈”字,這不僅是對趙武靈王廢長立幼的嘲諷,更是對他為政舉措的否定。

從這個角度來說,趙武靈王之死,也有保守派的一份“功勞”在內。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