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料理
字體大小:
2025年11月13日 -
:
湯比肉有營養,喝湯更養人?別再被誤導啦!
作者:健康小白
在日常生活中,湯總是被賦予特殊的 “使命”。生病臥床時,家人會端來精心熬制的雞湯,盼著能助我們早日康複;孕期的准媽媽們,也常被叮囑要多喝湯來滋補身體。仿佛在大家的認知裏,“湯比肉有營養、喝湯更養人” 已經成了一條鐵律。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湯的營養成分
1.蛋白質:湯裏的蛋白質大多是以遊離氨基酸的形式存在,含量微乎其微。反觀肉類,那可是富含大量優質蛋白,是身體構建肌肉、修複組織的得力幫手。就拿常見的排骨來說,每 100 克排骨中的蛋白質含量能達到 20 克左右,而一碗排骨湯中的蛋白質可能還不足 5 克。
2.脂肪:湯中的脂肪含量因食材和烹飪方式大不相同。用豬蹄、五花肉這類高脂肪食材煲湯,油脂很容易溶入湯中,一不小心就攝入過多熱量。而肉類自身的脂肪,只要選擇合適的部位,還能控制攝入量。
3.維生素與礦物質:蔬菜湯能溶出部分水溶性維生素,肉湯裏也有鈣、磷等礦物質,但與直接食用食材相比,湯裏的含量少得可憐。像菠菜湯,大部分維生素 C 等營養還留在菠菜葉裏,湯裏只是 “冰山一角”。
顯而易見,肉的營養價值更為全面,湯相對就單一許多。大部分營養物質牢牢鎖在肉裏,若是只喝湯、棄掉肉,久而久之,身體很容易陷入營養失衡的困境。

特殊人群喝湯、吃肉有講究
病後術後之人,腸胃虛弱,湯容易消化,還能快速補充一定能量,激發食欲。但光靠湯遠遠不夠,搭配些軟爛的肉塊,營養才能跟得上,助力身體恢複元氣。老人和小孩消化系統尚不完善,湯對他們比較友好。可小孩處於成長關鍵期,老人又面臨骨質疏松風險,適量吃肉補充鈣質、蛋白質至關重要。健身人群想增肌,得靠肉中的優質蛋白,湯只能作為輔助;減脂人群則要警惕湯中的脂肪、嘌呤,盡量選擇清淡低脂的湯,嚴格控制攝入量。

如何科學喝湯?
葷素搭配:在制作湯品時,可以加入蔬菜、豆類等食材,增加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實現營養均衡。
清淡為主:盡量選擇清湯或低鹽低脂的湯品,避免過多油脂和調味品的攝入。
適量為宜:喝湯雖好,但也要控制量,特別是晚餐不宜過晚或過飽地喝湯,以免影響睡眠和消化。
總之,湯和肉各有營養亮點,千萬別被 “湯更養人” 誤導。依據自身狀況,合理搭配湯與肉,讓營養均衡,身體才能活力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