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料理
字體大小:
2025年8月24日 -
:
長辛店“老有口福”主題餐廳飄出“懷舊香”
作者:愛吃芝士的兔子
“一進屋滿滿都是回憶,來這裏吃飯更溫馨了!”近日,煥然一新的長辛店街道建設裏養老驛站“老有口福”主題餐廳內,老街坊們的贊歎伴著飯菜香彌漫開來。這家以七八十年代複古風情為特色的餐廳,正將老年助餐這項“關鍵小事”,烹制成千家萬戶共享的“民生大餐”。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長辛店街道不僅為轄區老人打造了沉浸式懷舊就餐空間,更邀請他們深度參與菜單定制,並圍繞“老有+”品牌構建集健康、歡樂、作為於一體的養老生態圈。
沉浸式懷舊空間重現舊日溫情
“任時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步入養老驛站“老有口福”主題餐廳,鄧麗君《我只在乎你》的經典旋律縈繞耳畔。紅格子桌布、紅色折疊椅、印有老場景照片的牆紙,瞬間勾勒出鮮明的七八十年代生活圖景。
餐廳為何打造“懷舊風”?建設裏養老驛站工作人員馮淑霞道出初衷:“目前,建設裏養老驛站由北京康潤嘉安養老服務有限公司連鎖運營。我們結合長辛店街道時事熱點、地區特色及文化內核,以‘老有口福’為主題,重新定位了餐廳。在3月24日的首次‘老友議事會’上,老人們的建議成為此次煥新的重要依據。我們及時調整改進,既精准滿足轄區居民的需求,又能區別於其他驛站、凸顯地區特色,更能讓老年人倍感親切。”
“這是我捐的三棱尺,過去是我們用鉛筆一筆一筆地畫,現在是電腦畫,這些東西雖然現在不用了,但看著它回憶過去感覺心裏熱乎乎的。”範嘉倬老人看著展品感慨道。暖壺、瓷臉盆、長城圖案月餅盒、老式轉筆刀……居民捐贈的老物件在餐廳內訴說著往昔。“真沒想到結婚時的瓷臉盆還能再次發揮作用!”家住建設三裏18號樓的楊鎮平女士是餐廳常客,“以前放家裏誰知道?現在打飯時大家都能看見,特別有意義。”家裏看似無用的老物件,卻在換一種方式向更多老人訴說著關於“時光”的故事。
自5月底煥新開業,這裏已成為老街坊重溫舊日煙火氣的社交空間。老人們圍坐餐桌,品著大葉茶,聊聊家常。餐廳定期舉辦的“年代金曲聯唱”“老物件故事會”等活動,讓味覺與記憶交織流淌。
長者定制菜單,三大時令菜品兼顧懷舊與健康
西紅柿燉牛肉、土豆燒雞塊、小酥肉燴雞蛋、酸菜白肉……上午十點半,餐廳內飄來陣陣飯菜的香味,老鄰居們相互結伴,排隊取餐。“以前都是自己買菜做飯,自從來餐廳買飯,既不用擔心菜買多了會爛,也不用圍著灶台轉,告別了油煙。現在下樓五六分鐘就到,方便省心。”楊鎮平說道。
餐廳主打三大懷舊時令招牌菜:非遺古法慢燉,重現經典肉香的“老有醬肉”;粗糧細作,喚醒兒時田野間味覺記憶的“榆樹錢窩窩頭”;外酥裏嫩,複刻胡同鄰裏歡聚滋味的“老有炸丸子”。這些菜品源自餐廳的獨創機制——“老友議事會”,邀請長者擔任“美食顧問團”,從傳統節令美食到健康飲食,讓每位長者成為餐廳的“主人翁”。首期議題“您最想吃到的年代菜是什麼?”已啟動,長者的建議將化作下月的菜單主角,真正做到“我的餐桌我做主”。
這家100平方米的餐廳可容納30位老人同時就餐。目前提供午餐,每天供應7個菜(1全葷+3半葷+3素),天天不重樣,主食有豆包、肉龍、米飯、饅頭、花卷,並搭配每日不同的免費湯粥,讓老人們大飽口福。隨著天氣逐漸變熱,餐廳將根據食藥同源的原理,增加酸梅湯、綠豆湯、銀耳湯等消暑湯品。60歲以上老人持老年卡就能享受用餐優惠。同時,餐廳還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門送餐服務,老人可以通過電話、微信訂餐,工作人員按需送餐上門。
此外,“老有口福”主題餐廳也向全民開放,小孩、年輕人都可以來此就餐。未來,餐廳還將陸續推出“老有健康”低糖膳食系列和“老有歡樂”節慶家宴禮盒系列,滿足長者對健康與情懷的雙重需求。
“老有+”生態,共治助老辦實事
“老有口福”絕非孤島,而是長辛店街道精心培育的“老有+”養老生態圈核心一環:“老有健康”營養師定制適老化餐單,中醫角彰顯國粹魅力,養生理療促健康,邊吃邊學養生智慧;“老有歡樂”懷舊主題茶話會、銀齡廚藝比拼,樂享社交時光,殘健融合互助,打造共融新空間;“老有作為”開設“銀齡食光課堂”,讓長者傳授傳統生活技藝,實現“老有所教”。同步啟動“長辛先鋒”志願者計劃,號召低齡長者服務高齡群體,在共享美食中傳遞互助溫情。
“我們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文化賦能,讓轄區老年人享受到既有文化溫度又有品質保障的助餐服務,讓‘老有口福’成為長辛店養老服務的亮麗名片。”長辛店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自今年3月起,長辛店街道根據居民實際需求,推行“我的食堂我做主”自治共治機制,打造長辛“老有口福”特色助餐品牌,在吃好的基礎上,引入社區、“長辛老友會”及居民代表參與,用古鎮歷史文化賦能餐桌,提升居民參與度與滿意度,打造地區特色。
此外,“老有+”的理念正在街道各社區開花結果。朱家墳二裏變“老廠閑置房”為“居民共享家”,將社區服務陣地升級為聚民心、暖民心、有溫度、可感知的先豐站;朱家墳一裏攻堅15~20樓無障礙通道改造,破解老人出行難;朱家墳南區社區定期為高齡獨居老人上門檢修,守護居家安全。
與此同時,長辛店街道正多點發力織密助老保障網。街道與豐台中西醫結合醫院合作,開展居家醫養結合試點工作,擬選取一百餘名重點老人開展居家醫養結合,協調醫療機構,上門提供居家醫養服務;繼續開展特殊老年群體探訪關愛服務,建立並動態更新特殊老年群體台賬,為1600餘名特殊老年人提供上門探訪、送診、送藥等個性化服務,累計入戶探訪1.4萬餘次,開展關心關愛服務1.9萬餘次;全面建設中醫藥三成社區,擬在2個養老驛站建設“中醫角”,設置中醫科普知識展示區,開展中藥包制作、長辛老友話藥膳等活動,為老年人飲食健康保駕護航。“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整合地區資源,為老年人帶來倍感溫馨和安心的生活體驗。”長辛店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