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喜鵲營,周而複始四百年


2022年7月28日 - 歷史小編  
   

圖文/湘西老苗

400年對歷史而言,不過一瞬;對一個村莊來說,卻是足足20代人的生死往複。在這片土地上,人們從呱呱墜地到年華老去,已經用20次輪回演繹了400年的生老病死。歲月用生命的溫熱,讓喜鵲營有了厚度。

這是一個坐落在吉首市以北20公裏處、與古丈縣交界的古老村寨。從吉首城區北行,約20分鐘的車程,在S229省道左側,兩個小山頭相依而立,山頂形成的凹地裏,就是喜鵲營。地形像一個鳥巢,將村莊護衛得嚴嚴實實,若不是爬到山頭,你根本不知道,原來山頂上還有這麼一個大寨子。兩條公路從喜鵲營山腳下交叉而過,公路兩旁開闊處,聳立著一排排高大洋氣的樓房,與山頂上古老陳舊的木質建築形成鮮明對比。400年了,喜鵲營以固有姿勢一直站在這裏,猶如穿越歷史煙雲風采依舊的佳人,遺世獨立。

本地人將喜鵲營叫營上。一個上字,既表明了地理方位,也在歷史、文化、風俗等各方面與山腳下其他村寨有了明顯區隔。從源頭上說,喜鵲營不是村寨,作為一個兵營,它的存在是為戰爭而准備的。在漫長的歷史時期裏,戰爭賦予了它種種優勢,使它在周邊村寨面前,就像自身所處的地理位置一樣,有一種高高在上、居高臨下的優越。

400年前,某位朝廷大員巡視苗疆路過,相中了這裏的位置優勢。看吧,這裏是乾州往來古丈、保靖、永順必經之處,兩座小山頭卡在山穀當中猶如鎖鑰,若駐一支軍隊在此,可收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奇效。山下左右兩邊都是開闊田野,土肥物豐,正好給駐軍提供生活物資保障。官員一打聽,這地方叫麻雀寨。作為軍營,這名字小氣又難聽,有損朝廷形象,乾脆改稱喜鵲營,吉祥喜氣富有品味。這番改寫的不僅僅是一個村名,還有長達數百年的苗疆邊牆興衰史。

作為明清苗疆邊牆北端的起點,喜鵲營的重要戰略地位不言而喻。它擔負著防衛保靖、古丈、永順等縣苗民進犯乾州的重要功能。直接面對保靖的葫蘆、堂朗,古丈的默戎、坪壩等廣大苗區,可謂乾州北部咽喉所在。此地一失,鎮溪(今吉首)、乾州北面無險可守。明清兩朝對喜鵲營歷來是苦心經營,投入重兵。這個小小的軍事據點裏,派駐了守備一級的軍事長官,相當於今天的副廳級乾部。守備之下,還有外委、把總、百總、總旗、小旗等軍職,戰兵、屯兵等兵種。長期駐紮的軍事人員有兩百人左右。至今當地老百姓還時常提及,當年繁盛時期,營上每天要消費兩口肥豬。



  

從史料記載和留存的遺跡裏,可以想見喜鵲營曾經的壁壘森嚴。這個小石頭城占據了兩個山頭,巨石砌成的牆體高兩米有餘,寬可走馬,堅固異常。四面都築有城門和堞樓,每座堞樓上安放了兩尊豬兒炮。城內街道呈“井”字布局,中央是一口大水塘,水塘西頭的十字街是營上中心位置,石板路在此交匯,通向四門;城東有義學蒙館兩所,廟宇一處,學校與廟宇中間的空地是演武場;守備署衙門和把總、外委公署設在城南山頂平地上,居高臨下雄視四方,由此往乾州方向裏餘,有接官亭、下馬碑;此外還有將軍府、兵營、馬房、驛鋪等,建設齊全,體制完備。

明朝天啟和清朝嘉慶年間,喜鵲營分別有過兩次大規模的建設。天啟年間,辰沅兵備道副使胡一鴻委托遊擊鄧祖禹,從鎮溪所起至喜鵲營止,添設邊牆六十餘裏。牆高八尺,下起腳五尺,上收頂三尺。在此之前,喜鵲營僅作為獨立的營訊聳立萬山之中,這次工程,將它打造成近四百裏長的苗疆長城上最重要的關隘之一。清朝康熙二十五年和康熙五十年,地方官員曾主張重修邊牆,第一次因各種原因不了了之,第二次直接被康熙否決。乾隆六十年爆發的苗民起義,給予清政府沉重打擊,起義被鎮壓後,興修邊牆重新被提上議事日程。從嘉慶二年到嘉慶六年,鳳凰廳同知、“總理邊務”大臣傅鼐“籌設屯堡,添建碉卡……苗疆沿邊七百餘裏,全行圈圍在內。”傅鼐主持修築的營哨,全部是用當地開采的青岩為材料,雕鑿規整、砌疊嚴實,其堅固程度和耐久性能,較之明代工藝大大增強。今天喜鵲營還能見到的許多殘址,基本上是這一時期的留存。

毫不誇張地說,喜鵲營是吉首市保存最完好的一處歷史遺址。穿行寨子裏,眼前的街道、房屋、地形,仍是400年前的布局。木屋、山牆、石板路,無不散發著蒼然古意。山頂上挺立的斷壁殘垣,散落的短磚碎瓦,荒藤蔓草纏繞著的柱礎屋基,如同一幅幅真實且富有質感的滄桑畫面,讓人感受到歷史並未遠離。曾經的城頭斜陽、曾經的狼煙畫角、曾經的鐵馬金戈,在腳下這塊土地上輾轉來回,仿佛猶有餘溫。放眼吉首,沒有哪個地方像喜鵲營這樣,居然可以不受歲月變遷影響,始終真實、平靜、客觀地輪回著,以最本真的狀態端坐那裏,直抵歷史根底處。

歷史在喜鵲營是鮮活的。婚喪嫁娶、生老病死,村民的生活習俗裏,仍保留有許多經過長久積累形成的兵營文化特色。例如四個城門入口及十字街交匯處,都建有土地廟,這樣的特色在吉首極是鮮見。例如村中辦喜事時,花轎要從東門進;而遇喪事,棺材必須從西門出。在營上與村民閑談,他們會給你講述這樣的故事:某年裏某家人辦喪事,主人不信邪,偏要將棺材從南門抬出,剛調頭那棺材就變得無比沉重,壓得抬喪人舉不起腳步,最後不得已折回西門,結果順利出城。村民們用各種故事傳說來證明那些古老習俗的正當性和嚴肅性。已經沒有人說得清那些儀式的來歷,但所有人都自發維護和踐行。歷史在風俗裏得以延續,風俗在演變中又開創著歷史。如此周而複始,400年下來,形成了喜鵲營獨特的文化魅力。

時代前進,硝煙散去,默默穿行在歷史風月裏的喜鵲營,把往事鐫刻進日子,安靜地散發著萬種風情。

(全文完)

版權信息:轉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尊重原創,重在分享,如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在後台郵箱聯系小編,我們將及時處理,謝謝。



  

聯系本站或需轉載原創授權文章,請郵箱發送郵件。

封面湘西郵箱地址:fmxx0743@foxmail.com

監制/吳鈞

責編/麻珊榮

編輯/李艾家 黃沙沙 周登友

審核/尚欣 王向遠

更多資訊

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