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健康
字體大小:
2025年5月07日 -
:
原創
作者:小偉說科普
有些人常常覺得,血管的問題離自己很遙遠,似乎只有上了年紀的人才需要擔心。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血管損傷可能是長期不良飲食習慣的積累?有人問:“如果不吃飯會不會最傷血管呢?”
確實,不吃飯有一定的危害,但血管受損往往與我們一些看似不起眼的飲食習慣有關,這些習慣甚至比饑一頓飽一頓的影響更大,那到底是什麼習慣在偷偷傷害我們的血管呢?
我見過太多因為血管問題而住院的人,有一位患者讓我印象深刻,他四十出頭,但由於長期忽視飲食問題,血管硬化已經十分嚴重。
還有一位年輕人,年紀輕輕的便被查出患有冠心病,而病因竟是其常年保持的一種特殊飲食習慣。
每次看到這些病人,我都深感惋惜,同時也希望能借此機會告訴更多人,飲食對於血管健康的影響,絕不僅僅是高鹽、高脂這些常見問題那麼簡單,有些隱藏的飲食誤區,可能連你都想不到。
長期依賴加工食品的“隱形陷阱”
很多人覺得,偶爾吃點加工食品,比如方便面、薯片、火腿腸,只要不吃多,就不會對健康造成多大影響。
但其實,加工食品對血管的損傷不一定是通過高油高鹽這樣的“顯性”途徑造成的,它更大的隱患在於那些你看不到、甚至想不到的成分——比如磷酸鹽。
磷酸鹽是一種常見的食品添加劑,廣泛用於提高食品的口感和保存時間。
聽起來很普通對吧?可是研究發現,磷酸鹽攝入過多會擾亂人體內的鈣磷平衡,導致血管鈣化。
血管鈣化的直接後果,就是血管壁變得像石頭一樣硬,失去了彈性,這對血壓和心髒都會產生巨大的負擔。
而長期攝入高磷酸鹽飲食的人群,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比普通人高出不少。
這些加工食品中的磷酸鹽可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經過工業合成的“附加品”,它們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吸收率也很高。
我記得有個患者,他因為忙碌,平時幾乎不吃正餐,大部分時間靠方便面和各種包裝食品度日。
他的體型並不胖,甚至看起來還挺瘦,但檢查結果卻顯示他的血管硬化程度相當於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這讓他自己都大吃一驚。
後來,醫生提醒他應盡量減少加工食品的攝入,多食用天然食物,他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或許你覺得,這只是偶然,但實際上這種現象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並不少見。
長期攝入冰冷食物的“血管寒戰”
說起冰冷食物,很多人可能首先會聯想到夏天的冰淇淋或者冷飲,但實際上,一年四季都有不少人習慣吃涼的飯菜、喝涼的飲料。
尤其是一些職場年輕人,中午點外賣,經常吃涼了的飯,或者為了趕時間,直接從冰箱裏拿東西就吃。
這樣的飲食習慣聽起來沒什麼特別,但你知道嗎?冷的食物對血管的影響其實相當深遠。
冷食會刺激消化系統的血管收縮,長期下來,這種收縮反應會波及全身血管,使血液循環變差,特別是四肢末端的微血管。
而微血管的健康狀態對全身大血管有“信號燈”作用,如果微循環長期受阻,大血管的內皮細胞也會受到影響,變得脆弱。
更嚴重的是,冰冷的食物容易導致胃腸功能紊亂,這會間接影響人體對血管保護性營養素的吸收,比如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鎂,缺乏這些營養素,血管壁的修複能力會大大降低。
曾有一位年輕的女性患者,她平時特別喜歡吃涼拌菜和冰鎮飲料,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這種習慣從大學時期就養成了。
後來她開始出現手腳冰冷的問題,去醫院檢查發現,她的末梢微血管已經有了功能障礙。
醫生建議她少吃冷食,多吃溫熱的食物,同時配合改善血循環的治療,幾個月後,她的症狀才逐漸緩解,所以別以為吃涼的東西只是影響腸胃,它對血管的健康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長期暴飲暴食的“血管超負荷”
說到暴飲暴食,可能大家會覺得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我要說的並不是暴飲暴食會導致肥胖,而是它對血管的直接損傷,這點你可能沒意識到。
每次暴飲暴食,體內的血脂、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都會短時間內飆升,這種狀態被稱為“餐後代謝紊亂”。
而這種紊亂對血管的損害,比長期高脂飲食更具有破壞性,因為在暴飲暴食的過程中,血管內皮細胞會經歷劇烈的氧化應激反應,產生大量自由基。
自由基可以直接攻擊血管壁,使其變得更容易發生炎症和硬化,這種傷害是短時間內累積的,但如果暴飲暴食成為一種習慣,血管就會像被反複重擊一樣,慢慢失去自我修複能力。
有一位患者讓我印象深刻,他因為工作的關系,經常在夜間吃大量的飯菜,有時一頓飯能吃掉平時兩三倍的量。
雖然他沒有肥胖問題,但他的血管狀況卻非常糟糕,體檢時發現冠狀動脈已經有了多處狹窄。
分析後發現,他的暴飲暴食導致了長期的餐後代謝紊亂,加速了血管老化的過程,所以,即便你覺得自己不胖,也千萬不要低估暴飲暴食對血管健康的威脅。
飲食過於追求“無糖”的誤區
現在“無糖”食品成為一種流行,很多人為了控制體重或者血糖,選擇用各種無糖飲料、代糖食品代替含糖食品。
乍一看,這種選擇似乎對健康更友好,但其實過量攝入代糖也可能對血管健康帶來隱患。
代糖雖然熱量低,但它會改變腸道菌群的平衡,可腸道菌群的紊亂會引發全身性的低度炎症反應,而炎症是血管硬化和損傷的主要誘因之一。
另外,代糖還會乾擾胰島素的正常功能,增加胰島素抵抗的風險,這同樣會損害血管健康。
其實長期飲用代糖飲料的人,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普通人高出不少。
我曾經遇到一位患者,他為了減肥,每天都喝代糖飲料,甚至覺得喝得越多越好。
幾個月後,他體重確實減輕了一些,但卻出現了血脂異常的問題,醫生診斷他為代謝綜合征,並指出是代糖的攝入量過多導致的。
調整飲食結構後,他的血管健康才逐步恢複正常,因此追求“無糖”並不等於絕對健康,反而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風險。
其實血管健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些看似不起眼的飲食習慣,往往因為隱藏得太深而被忽略,但正是這些習慣,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對血管造成了難以逆轉的傷害。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關於預防血管受傷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