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料理
字體大小:
2025年10月02日 -
:
國民品牌馬大姐 美味快樂陪伴四十年
作者:慧眼視界
從一個小作坊演變為如今的一家現代化大型綜合性食品企業,堅韌發展近40載的馬大姐食品,有著數不勝數的可歌可泣故事。其創始人馬大姐(原名馬桂敏),也是家喻戶曉的糖果馬大姐的“真身”,作為公司的靈魂人物,她是如何讓公司成為行業翹楚?在品牌競爭白熱化的當下,如何打造出“北有馬大姐”的聲譽?且聽馬大姐品牌CCO楊學寶先生,給我們娓娓道來40年的時光回憶。
CCO楊學寶講述馬大姐40年成長發展的品牌故事
CCO楊學寶講到:翻看馬大姐的創業史,書寫著一部將人生的不可能變為可能的發展歷史。
右一:馬大姐原名馬桂敏
1953年,河北保定的一戶人家,迎來了一個呱呱墜地的女嬰,身為家中長女,在那個物質貧瘠的年代,她小小年紀就挑起了家裏的重擔。“馬家有女初長成,早入社會顯身手”!二八年華,便掙錢撐起了一個八口之家。十年間,為了養家糊口,她乾了數不盡的常人不會乾的髒活、累活,相繼在河北軋花廠、北京補花廠、北京土產公司從事手工藝品制作等工作。
“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這是馬大姐的“座右銘”。26歲的她,只身一人闖北京,1981年入職北京永豐糖廠,她從點滴做起,不怕苦,不怕累。她拜師學習研究經典傳統糖果生產技藝十數載。
吃苦耐勞、踏實肯乾的風格感染著她的師父們,師父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地為她傳道授業,她不斷精進著自己的技能,從普通工人迅速成長為主任與生產廠長等管理崗位,在技術、統計、一線業務、生產管理、銷售管理、綜合管理等工作崗位侵染過多年的她,或為其日後管理一家大型現代化企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彼時,年近不惑之年的她,由於家裏的變故,不得不辭職料理家事。即便在那艱辛的歲月,依然沒有熄滅她對工作的熱忱。那時的她,萌發了一個小小的念頭:自己乾,或能兼顧家庭和工作!說乾就乾,近40歲的馬大姐於是走上了一條創業不歸路。
在當時社會推崇鐵飯碗,下海並沒開始
1985年,第一顆酥糖誕生
幾口鍋,幾大桶麻將,幾大袋花生……馬大姐的第一顆酥糖由此誕生了!1985年,河北保定冀連糖果廠,這是馬大姐品牌另一位創始人馬安先生在河北定興縣創辦的馬大姐企業的“前身”,乍聽工廠二字好像很大,其實當時是一個小作坊,設備非常簡陋。
成立伊始,很多老糖廠和大糖廠都沒有將這個小作坊入眼,但是在得到馬桂敏大姐技術支持和銷售助力後,這個小作坊像插上了“羽翼”。而與此同時,在馬氏姐弟兩位創始人,確立的“重質量,講品質,不能以假亂真”的企業價值觀驅使下。短短時間,小作坊便逆襲成為一個響當當的企業。
誠然,當初像這樣的小廠家、新品牌,想要進入競爭激烈的北京周邊市場並非易事。但馬氏姐弟兩位創始人靠著不怕苦、不服輸的韌勁,一路打拼。1991年,工廠遷至北京,更名北京京源食品廠後,將很多“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1991遷駐北京朝陽來廣營的馬大姐工廠
那麼,這一切馬大姐是如何做到的?比如創業之初,為了讓馬大姐產品在市場上流通,馬桂敏女士枕戈待旦、四處奔走,當時尋到一位東北代理商關大姐。但是關大姐終日忙碌,並未注意到馬桂敏這位不速之客。馬桂敏也不好意思上前打擾,在她店裏任勞任怨乾了三天的雜活後,關大姐才注意到了馬桂敏,主動問詢她的來意,馬大姐這時才表示想推廣自己的產品,並且亮明了自己是一位糖果廠的廠長的身份。關大姐被眼前這個樸實而有親和力的廠長深深感動。於是,馬大姐產品有了最初的流通渠道。強烈的求生欲,敢拼敢乾、以及當時平價馬大姐糖果等多種因素下,馬大姐食品終於打開了京城市場的大門。
1988年,夾縫生存 自我改變
1998年前後,在南方糖果品牌的猛烈沖擊下,很多北方糖果銷聲匿跡。在白熱化的競爭下,馬氏姐弟為了能夠拯救廠子,不惜重金出國參觀了歐洲的技術交流展會,展會期間,馬大姐國風風格的北京味道系列產品,雖然品質上陳,但不被國際友人認可,洽談者寥寥無幾。在展會的最後一天,馬桂敏大姐情急之下,站到桌子上大聲吆喝到“來自中國北京的高品質馬大姐糖果,歡迎大家多多品嘗指導”,這一喊奇跡發生了,數十位國際友人,被馬桂敏大姐出格的舉動吸引了過來,也被馬桂敏大姐勇敢的叫賣聲感染了,他們紛紛圍觀與品嘗,一個個伸出了點贊的大拇指,並且還下單訂購了馬大姐糖果。當年的部分國際合作商,至今依然和馬大姐保持良好的合作,談及當年馬大姐的這一舉動時,這些老朋友們仍贊歎不已。
大浪淘沙,不進則退。在完成北京及周邊區域的鋪市動銷後,馬大姐食品開始謀求全國化布局,馬大姐糖廠在深邃的戰略部署下成功轉型。馬大姐食品迎來了穩健成長期。2006年,馬大姐產品在保定、佛山等地級市場突破年銷10000000元。當然,在更新迭代的路上,馬大姐也遇到了重重關口。比如,渠道、產業鏈、還有來自市場上的各種擠壓等。
1995年,為產品找“漂亮的嫁衣”
好馬配好鞍,好品質的產品也需要配上好的包裝,才利於銷售。現代消費者大都喜歡漂亮精美的糖果。南方在糖紙包裝印制方面領先於北方。馬大姐把產品當成自己的孩子,她遍尋南方,為她的糖果找漂亮的“嫁衣”。
1995年,馬桂敏只身去溫州找包裝生產廠家,當時從北京到溫州交通不便又路途之遙。為了節省時間,她從北京坐火車轉道上海,從上海坐輪船,輾轉幾日才到達溫州。
因為公司小,處處碰壁。馬桂敏抱著“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對找到的又一家包裝合作商張德峰保證說:張老板,你也別嫌我現在公司小,做的包裝少,我將來一定會做大的,你就當幫幫我了,我將來一定會報答你的!他們聊了很多,張德峰被眼前這個風塵仆仆的北方大姐感染了,雖然單子小,只有50公斤,他還是接了。
俗話說,貨賣一張皮,糖賣一張紙。當時很多北京酥糖都是用黃紙包裝,上面畫個大蝦,馬大姐的北京酥糖也不例外。浙江蕭山有個老板看了說,這糖在我們這行不通,只有死了人才用黃色,糖要喜慶,要紅紅火火,龍鳳呈祥才好賣。馬桂敏召集大家商量改包裝,他們絞盡腦汁畫了草圖,中間是一個大“囍”字,一邊畫了一條龍,一邊畫了一只鳳,龍鳳環繞著“囍”字,包裝紙摒棄了黃色而改用了喜慶的中國紅。
30多年前的馬大姐食品產品包裝之一
2002年,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002年,馬大姐是進入連鎖超市的第一家中國糖果企業。當時的家樂福超市開架自選式的購物方式,開創了一個新的老百姓消費的方式,馬大姐正好趕上了超市渠道的這一波改革紅利。但是剛進入連鎖超市賣場的時候,第一年在合作超市的全年銷售額遠遠低於合同費用,即是說反倒賠了不少錢。
與此同時,連鎖超市又發來了新的合作協議,費用漲幅將近2倍。這個賣場還能堅持嗎?擺在馬大姐的面前的,是如何智慧抉擇。不成想,馬大姐還是選擇了堅持,值得慶幸的是,第二年的利潤收入便比較可觀。
國貨品牌馬大姐在國際大賣場形象之一
馬大姐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最早躬耕於市場前線,並且親自去全國性的連鎖賣場做直營,開創並幫助各個地方的經銷商,也參考去進駐合作地方性的連鎖超市,為企業後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向死而生:2011年的破釜沉舟
2011年9月末的一天,馬桂敏一早來到辦公室,看到桌上有一張紙,她拿起定睛一看,上面寫有兩行字:心滴血,淚已乾,天地無空間,高處不勝寒。風在刮,雪在下,不知何日春回暖。她認出這是他弟弟馬安的筆跡,還沒看完,她的眼淚就止不住“唰”地流了下來,一種悲涼之感油然而生,瞬間侵蝕了她全身。
大家都知道的,“糖高宗”“豆你玩”“蒜你狠”是發生在2011年的食品行業大事件。當年糖等原料的價格瘋漲,價格波動非常不穩定,這種原材料的變化無法控制,對於馬大姐來說可謂是災難性的打擊。面對這種困局,糖果企業只有兩種選擇,一是歇業一年,及時止損,二是繼續賣,但產品的價格也要隨之不穩定的變動。大部分企業都選擇了前者,而馬大姐則經過了艱難的抉擇後,毅然決然地做了第三種選擇,那就是“繼續賣,但價格不變”。那段時間“馬大姐”的兩位創始人非常焦頭爛額,深思熟慮後才做了這個虧本也要堅持的決定。
馬大姐的另一位創始人馬安董事長認為,如果這個團隊不繼續運營下去,人心就會散,團隊就會消失,即使等一年市場穩定了,再重新組建團隊,費心費力可能都達不到現在的默契程度。決定了繼續,也不能施壓給消費者,所以決定繼續采購價格高的原料,再按照正常的產品價格售賣。馬大姐公司默默承受著一年的重大虧損。
“破釜沉舟,三千越甲可吞吳”。結果反轉,那年馬大姐公司銷售目標竟完成了98.6%。一戰封神!“南有徐福記,北有馬大姐”的美譽從此響徹大江南北。公司在危機中向死而生,彎道超車,隨後幾年進入了發展快車道。
2013年,品牌向上 無界融合
2013年,在品牌上升期的馬大姐食品在新品開發、終端拓展以及品牌傳播“三駕馬車”的驅動下,實現整體升級。馬大姐開創行業內第一家產品上市不足百日,銷量過億--明星單品麥可滋!創造行業內單品破億時間最短奇跡。同年,馬大姐單店單日爆量行動陸續火爆開啟於華夏大地,締造了華潤、大潤發、家樂福等等N多系統門店品類銷量第一戰果!與此同時,馬大姐食品緊扣時代發展方向,馬大姐食品聯合滴滴、蘇寧、怡達山楂,小狗電器,暴風科技,一直播,同程旅遊,途牛網,樂視網,華住酒店,如家酒店,金夫人,蒙娜麗莎,清華大學,往返app,嘀嗒拼車,房天下,世紀佳緣,長城馬拉松,百度外賣,獵聘網,團車網、智享單車、酷騎單車、58、樂視、航美集團、京東、網贏天下、為愛行走、蒙牛新養道、大學生學院獎、中國電信等數十幾家品牌機構承包社交媒體,見證不一樣的馬大姐。更是有了後來開創中國名酒和中國糖果的深度融合跨界的牛欄山x馬大姐,以及西鳳酒x馬大姐的名酒系列酒心巧克力產品。
國貨品牌馬大姐聯名百億民酒牛欄山
2015年,中國北方最大的“馬大姐”
2015年,位於河北省保定市定興縣金台經濟開發區的馬大姐工廠,落成並投產使用,占地面積200畝。同年,馬大姐落戶河北邱縣,建成中國北方“馬大姐”龐大的休閑食品產業基地。占地750餘畝,建設17座標准化生產車間、10座智能成品庫及原材料庫、現代化辦公樓及職工公寓等基礎設施,總建築面積40餘萬平米。
2018年,變與不變的抉擇
馬大姐憑借強大的渠道網絡和品牌效應,後來居上,最終俘獲了億萬消費者。2018年8月8日,馬大姐榮獲“酥糖”、“穀物糖”、“酒霜糖”三項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傳承人稱號。2019年5月5日,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協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六屆一次理事會上馬桂敏大姐被評為“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焙烤食品糖制品產業先鋒人物 ”從生產爆品,到制造爆品。
馬桂敏大姐,從一線工人蝶變為一位大企業家,在她身上體現了一種工匠精神,那是一種堅韌的知難而進的精神;代表著對細節的完美追求與表達,代表著對產品品質超出常人的苛求。
2022年,不拋棄不放棄
疫情三年,是很多企業的生死年。疫情重壓之下,無數企業被迫按下“休止符”,舉步維艱,壞消息頻出背後,是一連串多米諾骨牌式的崩塌。許多企業面臨困境,但馬大姐公司卻選擇與員工共度時艱。在疫情期間,馬大姐不僅沒有進行裁員,更沒有降薪~馬安董事長說過:“馬大姐就是一個大家庭,我們要攻克困難,一個也不拋棄,一個也不放棄”!
2018年馬大姐在定性工廠建成文化展示館
CCO楊學寶回憶說:事後有很多員工感慨到:在那個特殊時期,公司的決策讓我們感受到了企業的溫度。與此同時,應行業發展需要,2022年,馬大姐食品,在馬安董事長的主導下,起航大健康產業,出品——凱益康營養粉複合蛋白固體飲料,迅速在消費者心中建立好感度,為國民健康乃至健康中國奉獻了一份力量。
公益路,不停歇
“達則兼濟天下”!近40年以來,馬大姐食品的公益事業不勝枚舉,從“愛心包裝” “愛心衣櫥”“留年時光”公益項目,到近期的“百萬糖果悅讀計劃”,不斷地為社會獻出大愛。除此之外,2020年,馬大姐食品積極響應“全民參與共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號召,積極應援;2021年,洪澇無情,人間有愛,馬大姐食品愛心捐贈物資,連夜運抵救援河南。每一次愛心路上,看到馬大姐食品數以千萬計的愛心物資,解決了受災人民基本生活保障,緩解當地受災人民的燃眉之急,馬大姐的馳援行動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公益路上總能看到國貨品牌馬大姐食品
“風雨兼程”的馬大姐食品,從最初的“農村”包圍“城市”戰略,以及秉承的真材實料的產品理念等正確指引下,一直開疆拓土。如今已然成為一家自動化智能大工廠,在食品行業中可謂“撥雲見日,守得雲開”。這一切的功勞得益於馬大姐的兩位創始人——馬安與馬桂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