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料理

不吃早飯和不吃晚飯,哪個對身體危害更大?醫生來解答,快來看看_白天積_血糖_問題


字體大小:
2025年8月04日 -
:        
 

不吃早飯和不吃晚飯,哪個對身體危害更大?醫生來解答,快來看看

作者:健康小小講堂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疑問:到底是少吃一頓早飯更傷身體,還是晚上乾脆不吃算了?

有人說,早飯是一天的“啟動儀式”,不吃早飯就是給身體拆發動機;也有人覺得,晚上吃東西簡直是“養膘”,睡覺都消耗不了,乾脆跳過得了。

那麼,這兩頓飯裏哪頓更關鍵?今天咱們就好好掰扯掰扯,徹底搞清楚這事兒。

先來聊聊不吃早飯的毛病。這事兒看起來無傷大雅,但其實對身體來說,問題還挺多。

amocity
amocity

  


不吃早飯的時候,人體的能量儲備就像一部手機,夜裏待機了8個小時,早上電量直接掉到個位數。這個時候,身體需要燃料來開機,而早飯就是最關鍵的“充電寶”。

沒這頓飯,血糖供不上,腦子轉不動,人容易暈乎乎的。

有研究顯示,經常不吃早飯的人,注意力下降的概率比吃早飯的人高出38%。不光腦子慢,連手腳都變得笨了,通勤路上踩個空,誰知道是不是早飯的鍋?

更糟糕的是,不吃早飯還會對代謝下手。空著肚子時間一長,身體會誤以為“餓荒”來了,開啟“能量存儲”模式——簡單說,就是你不吃,身體反倒更容易囤脂肪。

這種反應在肝髒和脂肪細胞裏格外明顯,長期下來,肝脂肪堆積、高血脂的風險都會升高。

一個國際健康調查研究發現,不吃早飯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高出25%,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是直接翻倍。

另外,長期不吃早飯的人,腸胃也容易出問題。胃酸分泌有自己的節奏,早上胃酸開始活躍,卻找不到食物中和,就像餓虎撲空,直接撲傷胃壁。胃炎、胃潰瘍,這些病慢慢都可能跟上。

當然了,早飯也不是隨便吃點就行。那些光靠油條、包子、甜豆漿“續命”的人,雖然嘴巴爽了,但身體該挨罵還是得挨。

過多的油脂和糖分可能會讓血糖飆升,一陣興奮之後又快速跌落,低血糖的症狀來得更猛。這種“一高一低”的操作,和不吃早飯其實差不了多少。

再看看不吃晚飯會怎麼折騰身體。和早飯不同,晚飯有個獨特的問題,就是它“離睡覺太近”。很多人都覺得,不吃晚飯可以減肥,甚至把它當成一種“健康潮流”。但這招真沒那麼簡單。

研究表明,長期不吃晚飯的人確實可能會輕一些,但這輕的部分多半是肌肉,而不是脂肪。

這是因為,身體需要能量維持基礎代謝,晚上不吃東西,血糖下降得太快,身體會啟動分解肌肉來“救場”的程序。脂肪呢?它是個頑固分子,白天積得穩穩的,晚上說不吃就不掉。

還有個問題是,長期不吃晚飯的人,晚上容易睡不好。餓著肚子睡覺的感覺,很多人都體驗過吧?

胃裏空空的,翻來覆去睡不著覺,整個人都在消耗“意志力”來熬過一夜。

科學家還發現,饑餓狀態會讓人產生更多的皮質醇,也就是“壓力激素”,這會讓睡眠變得斷斷續續。睡眠質量不好,第二天的狀態自然也一塌糊塗。

更別提有些人白天忙得像陀螺,早飯和午飯都吃得少,晚上又想補回來。如果這種人突然不吃晚飯,身體會更缺乏能量,代謝紊亂的情況會更嚴重。

一項實驗表明,晚上攝入熱量不足的人,基礎代謝率下降了15%,就算白天再吃得健康,效率也大打折扣。

再說,晚飯不是完全不能吃,而是要會吃。那些喜歡熬夜的人,半夜餓了才去翻外賣,一堆重油重鹽的宵夜進肚,負擔比不吃還大。

真正健康的晚飯,是七八分飽,少油少糖,飯後還能活動一下。比如吃點清淡的湯面、雞胸肉沙拉,或者少量粗糧搭配蔬菜,這種晚飯才不會給身體添亂。

這個問題其實不太好直接下結論,得看人群和習慣。比如,對於學生、上班族這些白天需要大量腦力勞動的人來說,早飯的重要性明顯更高。

而對於那些白天活動少、晚上吃得多的“夜貓族”,晚飯的質量就變得尤為關鍵。

有趣的是,日本有一項針對20萬人的長期研究,發現那些經常不吃早飯的人,平均壽命比正常吃三餐的人短了1.5年

而不吃晚飯的人,雖然體重輕了點,但壽命卻沒顯著影響。這個結果看起來像是“早飯更重要”,但也得具體分析。

amocity
amocity

  


早飯是“啟動”,晚飯是“修整”,兩頓飯就像兩塊拼圖,缺了哪塊身體都不舒服。把兩頓飯都吃得健康合理,才是保持平衡的關鍵。

有些人會追求“間歇性斷食”,比如一天只吃兩頓飯,或者把進食時間壓縮到8小時內。這個方法對部分人可能有點用,但也有不少限制。

比如那些基礎代謝較高、平時運動量大的人,長時間空腹可能導致能量嚴重不足,影響身體機能。

而那些血糖容易波動的人,比如糖尿病前期患者,長時間不吃飯更危險。血糖低了,心慌手抖,甚至可能直接暈倒。

不過,研究也發現,短暫的空腹能激活某些細胞自噬功能,有助於清除代謝廢物。

這是一把雙刃劍,過度空腹可能適得其反,讓身體處於“高壓模式”,長期下來免疫力下降、代謝紊亂的問題就出現了。

從醫學研究看,最重要的那頓飯,不是早飯,也不是晚飯,而是——午飯。

為啥這麼說呢?午飯處在一天的正中間,既能為下午的工作提供能量,又能給晚上的基礎代謝打好基礎。

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吃一頓豐富而均衡的午飯,能顯著提高身體的胰島素敏感性,有助於預防肥胖和代謝綜合症。

而那些不重視午飯的人,常常會在下午和晚上吃更多零食,這反而增加了額外熱量的攝入。

所以,無論是三餐規律的人,還是偶爾斷食的人,午飯都絕不能馬虎。它是一天的“黃金時刻”,把握好了,身體會更有活力,代謝也會更高效!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玫瑰><玫瑰><玫瑰>

參考資料

<1>範志紅.不吃早飯易傷身.家庭醫學(下半月),2013,(1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