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料理

夏至前飲食:這4種水果多吃點,補氣又養身_楊梅點_李子_桃子


字體大小:
2025年10月27日 -
:       
 

原創

作者:富貴說

“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這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夜晚最短的一天。古時候講究“夏至祭神”,各地還有“餞夏”之俗。老蘇州有舊諺:“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線。”其實,光線雖短,夏意卻漸入盛景。

民間將夏至視作“胎氣正盛”、需要調養之時。古時大戶人家會提前准備時令瓜果招待親友,小孩子們則守著冰鎮果切,盼著喝上一口“水果涼湯”。在江南水鄉,夏至那天,姑娘們還要用楊梅點腮,圖個“紅潤又消暑”。到了北方,甜瓜、黃瓜、桃子也成了人們爭搶的寶貝。

唐代詩人白居易就說過:“夏至日食瓜,乃消煩解渴之妙。”宋人楊萬裏更偏愛蜜桃,一句“小園新熟百花桃,臨水人家往複看”,把六月天裏的鮮甜寫得活靈活現。南宋時,大戶人家還流行用櫻桃和李子做成冷飲或羹羹,做法簡單,卻遠比大魚大肉解渴、討巧。

再說個有趣的:老北京有個說法,夏至後老人最愛請小孩吃楊梅,邊吃邊給孩子講:“酸一點,長大身骨硬,經得起熱。”吃的,是一口鮮,也偷學著一分順從天時的聰明。

amocity
amocity

  


夏至水果可不只是解渴,還有一套樸素人情理。比如,小暑(夏至以後)頭碗飯要配香瓜,“祛味醒神,一年順”。再比如,給長輩送桃,意味著祝福長壽有福氣。江南人端午過後喜歡掛草莓、李子在門口,說是“辟邪又招財”,其實也是圖個應景、貪點吉利。吃水果,也講究“三清三鮮”,圖的就是個時令本味、少油少膩。

夏至“四大水果”盤點與家常

做法:

香瓜:甜中帶脆,涼中有清。本地香瓜外皮黃色,瓜瓤厚實。瓜切片蘸點鹽、冰鎮一小會,脆生生入口——盛夏裏最解渴的小菜。江北還有做瓜涼湯的老方法:香瓜肉切小粒,拌些淡糖水和薄荷葉,冰鎮後盛碗端來,透心的清涼,暑氣一時無蹤。小時候村東頭老趙家的瓜地最先成熟,鄰裏小孩常常趁大人不注意跑去偷摘,瓜汁糊一臉,說是“吃一口,心頭都涼快下來了”。

桃子:自古被喚作“壽果”,白裏透紅的桃子一入夏就上市。桃的清甜帶點微酸,皮薄肉嫩。家常最簡單的吃法就是靜置盛盤,消毒洗淨直接品嘗。還有一道“桃子涼茶”:桃子去核切塊、加冰糖小火煮二十分鐘,過涼水晾溫。喝上一碗,孩子們從門口瘋跑回來,滿頭大汗,一口涼茶下肚,笑成花。老理說“桃為心用”,常吃心寬氣順。

amocity
amocity

  


李子:李子在鄉土詩詞裏常和“清心解煩”綁一塊。紫皮李、青脆李正好是夏至前後的鮮貨。李子鹽漬是江南小吃,把新鮮李子撒上細鹽,靜置半天後,酸甜中帶出微微鹹味,很能解渴。李子也能煮成“蜜漬李子”:水開後倒入李子、冰糖,小火熬至果皮裂開,熬好的蜜漬李透亮、微酸,天氣再熱也能提神。

楊梅:酸勁十足的楊梅是南方夏季的主角。老家人愛用食鹽清洗,或者用淡鹽水泡一會,去掉雜味後直接入口,酸得人打哆嗦。別看酸,楊梅其實最能下火、生津。還有個簡單的吃法叫“楊梅冰”:新鮮楊梅和少量細砂糖混合,冷凍片刻,端出來就是孩子們最盼的消暑零食。老南京人講“楊梅沾鹽度暑天,閑扇團扇度良辰”——一口楊梅一口納涼,滿是老時光的味道。三吃兩不做:古人的生活智慧

夏至飲食上,祖輩還留下“三吃兩不做”的土規矩。說白了,就是順時養人,別和天意擰著來。

一年裏,最叫人安心的時光,就是夏至這樣白天拉長、家裏瓜果迎新的時候。看似平常的香瓜、桃子、李子、楊梅,是中國人對時令的體悟,對團圓的念想,也是老一代人的一份牽掛。時節已到,席間多上一碟應時水果,既是順天應景的小確幸,也是一家人守住平安和諧的老方子。

這幾樣夏至水果,其實榨出來的是中國人最樸素的生活智慧——“天時好、家人好、日子才安穩”。在這個萬物漸盛、萬事隨心的日子裏,願你桌上總有鮮果清香,身邊始終有知心人閑談,是高溫天最好的“補氣養身”法寶。